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税收规避

税收规避

税收规避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9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10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法制与社会、中国集体经济、集团经济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等;税收规避的相关文献由233位作者贡献,包括付佳、周松、池亚楠等。

税收规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10.7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310 占比:89.18%

总计:1469篇

税收规避—发文趋势图

税收规避

-研究学者

  • 付佳
  • 周松
  • 池亚楠
  • 王晋
  • 刘念
  • 刘霞
  • 孔怡
  • 孙光国
  • 孙振华
  • 孟丽

税收规避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银香; 徐文静
    •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下,很多企业通过税收规避缓解压力。为更深入地了解不同避税程度的内在影响因素,使企业税收规避维持在合理水平,文章首先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建立基本分析框架,然后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分别详细阐述了其对企业税收规避的影响,并提出企业需要优化薪酬激励机制、完善企业管理决策层的遴选机制以及建立健全董事会治理机制的建议,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章赛兰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对经营的统筹规划。为了更好地助力企业发展,本文结合实际,首先对税收生态环境、税收规避、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税收生态环境以及税收规避行为中的"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机理。最后以X房地产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三方面探讨了企业税收规避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路径,以期提升企业价值,促进企业有序健康发展。
    • 孙振华; 杨红梅
    • 摘要: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于问询函监管对被问询公司的影响。本文基于2015年~2019年上市公司样本,以企业的税收规避行为为切入点,研究交易所问询在同行业和同地区内是否具有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发现,问询监管在同行业、同省份以及同地级市上市公司中具有溢出效应,即对与未收到问询函的同行业、同省份以及同地级市的上市公司的税收规避程度显著降低。
    • 梁小甜
    • 摘要: 从非财务指标的角度研究影响企业未来盈余的真正机理,进一步探究外部监管机制能否有效抑制这一效应,为利益相关者评价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新的角度,也为监管部门预防企业的盈余操控行为提供证据。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搜集影响会税差异的因素,采用实证的方式得出总差异、过度性差异与制度性差异样本数据后,建立回归模型验证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造成企业盈余低下的真正原因是过度性会税差异,审计监督这一外部监管指标可以有效减少会税差异对盈余持续性的负向影响,且对过度性会税差异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为进一步验证结论,对样本进行分类并替换指标,研究结论一致。加大外部审计监管力度,可以有效减少会税差异对企业未来盈余的影响。
    • 李芳
    • 摘要: 本文选取2012—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高管特征对企业税收规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审计师经验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不同的高管特征对企业税收规避存在异质性影响,高管权力、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税收规避正相关,高管任期时长、拥有法律背景比例与税收规避负相关,高管拥有财务背景比例与税收规避不相关。外部审计师的审计经验仅对高管权力与税收规避的正相关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对其他特征与税收规避的关系不存在调节效应。这些结论仅成立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由于高管任职使命不同,其特征与避税不存在关联。
    • 管考磊; 朱海宁
    • 摘要: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重塑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07―2020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税收规避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信息透明度,明显抑制税收规避行为;它对税收规避行为的抑制作用在不同代理成本和媒体关注度的企业中呈现明显的异质性,抑制税收规避行为显著提升了企业价值。本文的研究拓展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税收规避的理论认识,也为政府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升税务监管能力提供了借鉴。
    • 王会艳; 吴娜
    • 摘要: 基于我国A股2010年-2018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股权集中度的监督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出发,研究了股权集中度与税收规避的关系,以及投资者保护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税收规避呈现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税收规避先减少后增加,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更有利于抑制避税;投资者保护能够对股权集中度与税收规避的关系产生调节效应,即随着投资者保护程度的提高,股权集中度与税收规避的关系变得更加平缓、拐点右移、整体避税水平更低。研究结果对抑制上市公司避税程度、完善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进一步加强对外部中小股东的保护力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刘嫦; 张莉莉; 李庆德
    • 摘要: 2014年,我国对《预算法》进行了首次修改,深化了财税体制改革,因此评估其实施效果意义重大。本文从企业税负粘性角度出发,基于2008~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2014年修订的《预算法》实施对税负粘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预算法》实施可以显著增加企业的税负粘性,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预算法》实施影响税负粘性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抑制企业内部避税行为。进一步分析表明,《预算法》实施效果在不同情境下具有差异,产权性质为非国有、外部治理环境较差、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小和税收征管力度较弱时,实施效果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为评价《预算法》实施的政策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也为深化预算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启示。
    • 于井远; 李林木; 范梦珂
    • 摘要: 基于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文章使用2010—2017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税收激励对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不仅具有降低企业税负的输血效应,还具有激励企业投资和研发创新投入的造血效应,从而有效提升了中小企业绩效;政策激励效应因企业税收遵从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较高的税收遵从度有助于强化政策的激励效应,而税收不遵从行为显著弱化了政策效果。该效应主要表现在现金流动能力强和金融市场信贷可及性较高地区的企业中,这意味着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有助于降低企业税收规避程度,提升税收激励效果。
    • 王巍; 姜智鑫
    • 摘要: 企业面临业绩下行压力,却依然涉足税收规避的现象在资本市场已屡见不鲜。本文立足业绩反馈理论的洞见,结合2009~2019年沪深A股主板企业财务数据,重点探讨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税收规避之间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税收规避存在先减后增的U型关系,临近期望值企业倾向于减少账税差异,而远离期望值区间企业则选择进行税收规避。异质性检验发现:筹资困境促使企业采取税收规避缓解资金压力;当主业经营意愿降低时,税收规避亦可能沦为管理者自利动机的掏空工具;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避税意愿。扩展性检验发现:融资约束在业绩期望落差影响企业税收规避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业绩期望落差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纳税筹划获取税金结余,而非采取激进的偷逃税款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