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科层组织

科层组织

科层组织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政治、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50243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行政论坛、社会科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中国城市管理高峰论坛、“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2008)”暨“第二届中国人民大学管理论坛”等;科层组织的相关文献由155位作者贡献,包括何立胜、于英川、何艳玲等。

科层组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0243 占比:99.95%

总计:250367篇

科层组织—发文趋势图

科层组织

-研究学者

  • 何立胜
  • 于英川
  • 何艳玲
  • 侯阳
  • 凌莉
  • 卓翔芝
  • 吕洪良
  • 周艳
  • 喻卫斌
  • 张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汤利华
    • 摘要: 目前已成为类型学的运动式治理,是认知和观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同时有待对其进一步分类细化研究。在跨部门协同视角下,借助环境—结构相关组织理论,从作为国家治理模式和作为科层运作模式等两种运动式治理分析范式,梳理其发生特征与动因、机构基础与运行机制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思考。研究发现,跨部门协同视野下的运动式治理是治理主体在内外环境调试中跨越组织边界、整合治理资源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与行动;现有研究对其整体生发过程与认知评价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待提升之处,将其与常规协同、小组机制等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下能深化这种非惯常特征明显的组织协同形式的机理认知,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本土跨部门协同的整体解释。未来研究需在与相关领域研究成果进行更深入对话、在对其实然生发过程研究与历史维度中更好进行治理评价。
    • 熊烨
    • 摘要: 中国河长制改革催生了一种不同于科层组织与任务型组织的组织形态——“衍生型组织”。通过对江苏省河长制改革的追踪研究,全面剖析其生成逻辑与运行特点。衍生型组织是对跨域流域治理“碎片化”危机的组织回应,围绕着核心任务整合“条”“块”力量,搭建起应对复杂水问题的结构性框架,为破解科层组织的协同困境以及任务型组织的延续性困境提供了新的可能。脱胎于科层组织的衍生型组织并非独立运行的组织系统,与我国科层组织是一种“衍生-反向嵌入”的关系,此外,吸纳了任务型组织灵活权变的优点,适应了跨域流域治理的动态调适需求,为任务建构、力量整合、职责重构提供了新的组织渠道。作为一种补充性组织类型,衍生型组织在治理对象、持续性、独立性、权力结构、注意力分配、绩效基石上存在其特点,为新时代公共组织变革提供了新方向。
    • 李毅; 张一明
    • 摘要: 基层军官是基层建设的中坚骨干,肩负着建设基层、带兵打仗的重大责任,其领导力如何直接关系基层建设及各项任务完成。从现代战争对军队组织形态的要求看,以往陡峭的金字塔形科层组织正在通过减少指挥层级而趋于扁平化,小作战单元的频繁独立运用、信息手段的层级突破,大大强化了基层的功能,需要越来越多具有领导才能的基层指挥军官。从部队管理主体看,随着社会转型和我军建设进人新阶段,基层部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年轻官兵价值多元、思维活跃,民主意识强、个人期望高、受挫能力弱。
    • 何艳玲; 王铮
    • 摘要: 伴随现代政府公共职能的日益扩大,与政府之间频繁的交往互动给民众带来繁杂的行政负担体验,对行政负担的研究也成为公共行政的重要议题。不同于官僚主义和繁文缛节的内部视角,行政负担研究聚焦于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将民众对政策的感知以及与政府的互动体验带回到公共行政研究中。具体到不同的应用场景中,行政负担的成因、表现和影响每每不同,但科层组织和民众也发展出数字化改革和个人调适等手段来主动缓解行政负担。行政负担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反映了公共行政研究的“民本”转向,即从早期以组织为中心的官僚主义研究,到关注政治与行政关系的繁文缛节,再到当下聚焦于政府与民众互动的行政负担研究,公共行政的“民本性”正在重新被重视。这一趋势也使得将中国场景特别是近年来城市政务服务改革的繁荣实践置于行政负担视角下推进研究成为迫切。
    • 宋锴业
    • 摘要: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政府科层组织如何回应日益多元和复杂的社会需求成为关乎国家治理的重要命题。作为回应复杂社会需求的一项重要改革创新,“共建共治共享”折射了当前政府科层体系面向“社会”的创新逻辑,有助于研判科层组织对复杂社会诉求回应时面临的制度支持、约束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依托长期历史模式,一体化的政府科层组织通过运作模式的创新有效回应了复杂社会需求,但在实践中的多重替代逻辑制约了现代性治理任务的成效。为了与社会制度环境相匹配,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发展出一种新的组织机制,即“间质型科层组织”。作为一种独特的与社会互动的创新形式,它以“间断结构”“自主分工”“在地运作”为特质,其改变了科层组织的典型特征,从而减轻对环境的不适应,在国家治理转型中发挥着重要效应。
    • 高江
    • 摘要: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网格化重新界定了基层社会的治理空间与半径。在网格化建构的过程中,科层、市场与专业是三种核心力量,科层建构了网格的框架,市场活化了网格内容;作为科层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重力量,专业化一定程度上能够协调网格化中科层与市场的失灵。基于对新疆昌吉州流动人口“酒店式”管理个案的考察和实证分析,发现在借助专业化力量对网格化再造的治理实践中,通过模块化设置网格程序、清晰化任务分解以及选择性激励嵌入,使网格内嵌套科层、市场与专业三种力量,进而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 文宏; 韩运运
    • 摘要: 基于经验事实和理论研究,建构出"不要建在我的辖区"的新概念.与已有"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官员邻避冲突的主要指向在于责任规避,民众邻避冲突的核心焦点则是利益博弈.在冲突主体上,官员邻避冲突集中在科层组织内部,而非官民二元之间;在冲突时间上,官员邻避冲突发生在决策之前,而非公示之后;在冲突形式上,官员邻避冲突相对温和拖延,而非激进短暂;在冲突治理上,官员邻避冲突依赖于权力运作,而非利益协商."不要建在我的辖区"是邻避概念在科层组织的新应用和新发展,既拓展了邻避研究的知识边界,也为理解复杂府际关系的动态演变提供了理论基础.
    • 陈悦; 陆娅
    • 摘要: 官僚体制中的行动绝大多数都是依照既定的、规范化的、具有合法性的条例进行运作,但中国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在规范化的体制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化可衡量的人情关系.如何促进二者有机结合,防止二者的弊端结合成为常态.首先法规制度要起到底线保障的作用,其次权威系统内部的管理制度要高效合理,随系统发展而适时调整.科层组织和熟人社会的结合本就是要扬长避短以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那么科层制结构的专业性、精确性与效率就要想办法发挥出来,尽可能在标准化制度能够实现最大产出的时候,发挥理性规则制度化的优势,使制度趋向于尽可能消除人为影响.
    • 李妮
    • 摘要: “项目治教”已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式,“项目治教”有哪些特点?对高职院校建设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科层逻辑下,教育行政部门求快求新的政绩冲动产生了多频多维的“发包”行为,具体表现为“项目制”的竞争性、资源聚集性与量化崇拜等技术性治理手段特点.在“项目治教”过程中,高职院校在项目申请至验收过程中选择了“运动式接包”“行政化运作”“阶段性应对”等行为策略.“项目制”的事本逻辑与科层制的政绩逻辑的冲突,使得“项目制”在促进高职院校加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忽视教育的长期性、过程性、普惠性等负效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