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种植体支抗

种植体支抗

种植体支抗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3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50214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口腔医学、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口腔设备材料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等;种植体支抗的相关文献由52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彦恒、朱胜吉、傅民魁等。

种植体支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9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50214 占比:99.97%

总计:650414篇

种植体支抗—发文趋势图

种植体支抗

-研究学者

  • 周彦恒
  • 朱胜吉
  • 傅民魁
  • 郭军
  • 丁雪芳
  • 周建萍
  • 周洪
  • 戴红卫
  • 朱卓立
  • 白玉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星海; 田野; 白丁
    • 摘要: 横腭杆是一种在正畸临床中应用广泛的固定矫治器的辅助装置。本文就横腭杆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及其力学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与传统观念不同,单独使用横腭杆并不能有效加强支抗,将其与其他传统支抗加强装置联合使用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提供充足的支抗。同时,横腭杆可以辅助唇侧固定矫治维持牙弓宽度,辅助排齐牙列,纠正不良习惯,使矫治效率得以提高,副作用减少。用作主动矫治装置时,横腭杆可以使单侧或双侧磨牙在三维方向进行移动,尤其适用于改正磨牙旋转和宽度不调。应用力学原理对横腭杆与双侧磨牙连接构成的双力偶系统进行分析,可以增进对于矫治机制的理解,提高矫治结果的确定性。近年来,横腭杆常常与种植体支抗联合使用以压低磨牙或整体近移或远移上牙列。未来研究者可探讨更多横腭杆与种植体支抗、上颌骨性扩弓装置等结合方案以进行正畸治疗。
    • 沈振华; 任伟
    • 摘要: 目的探讨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后牙在老年对颌牙缺失患者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口腔科使用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后牙的患者60例60颗牙,所有患者均使用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的后牙,观察正畸矫治后的效果、压低伸长牙的压低量以及根尖吸收情况。结果60颗后牙的正畸压低效果均较好,有49例患者完成了种植修复,其中有2名患者还未结束正畸压低,有5枚种植体支抗在后牙的压入移动完成之前发生松动脱落。治疗前伸长磨牙到腭平面的垂直距离是(27.53±1.77)mm,治疗后的垂直距离是(25.17±1.36)mm,平均压低伸长磨牙为(2.16±0.19)mm,治疗后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后牙对老年对颌牙缺失患者的种植修复效果较好,可显著压低过长后牙,根尖无明显的吸收,在临床上可广泛使用。
    • 臧悦; 徐卫华; 王洪伟
    • 摘要: 目的:探讨种植体支抗应用于闭合式牵引埋伏牙的临床疗效及对口腔免疫炎性反应及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0例埋伏牙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5,种植体支抗应用于闭合式牵引治疗)和对照组(n=45,闭合式开窗术联合传统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口腔结构,评估两组治疗后牙周功能恢复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唾液中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的含量,并依据数值计算CD4^(+)/CD8^(+)比值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上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有所下降,CD8^(+)水平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P-1、MMP-2、MMP-9水平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支抗应用于闭合式牵引埋伏牙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牙周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改善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促进牙周微环境的平衡,有利于术后恢复。
    • 王珺璆
    • 摘要: 目的:探究微种植体支抗辅助正畸治疗对于推磨牙向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正畸科收治的牙齿轻度拥挤患者共计52例。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26例采用微种植体支抗辅助正畸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磨牙移位程度、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治疗后较对照组更低,治疗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咀嚼功能和咬合力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在推磨牙远移中可以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开拓间隙,解除牙列拥挤,达到不拔牙矫治的目的,且在支抗控制方面,更加稳定可靠。
    • 和晓庸; 邹文权; 何俊丽; 王文革
    • 摘要: 目的 探讨后牙区合垫配合前牙区颌间牵引治疗儿童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替牙期11例髁状突骨折患儿,年龄7~14岁.根据年龄、骨折类型制作不同厚度的后牙区合垫,前牙区植入种植体支抗进行颌间牵引3周,3周后停止颌间牵引,合垫戴用3个月,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复查.结果 11例髁突骨折患儿形态和功能均恢复良好;CT影像显示髁状突骨折处改建良好,双侧基本对称,升支高度基本一致.结论 合垫配合前牙区颌间牵引治疗儿童髁状突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 田美玉; 高文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配合改良全牙弓合垫矫治第二磨牙锁合的疗效.方法:选取15例因上颌第二磨牙颊向错位为主要病因的第二磨牙单侧或双侧正锁合患者,男4例,女11例,平均年龄24岁,采用微种植体支抗(绝对支抗)加改良型合垫进行矫治,并用片段弓进行微调后观察矫治疗效.同时对患者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结果:15例患者均在2.5到5.5个月内完成第二磨牙锁合的矫治,并且磨牙未发生明显伸长,最终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头颅侧位片硬组织测量值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微种植体支抗配合改良型全牙弓合垫矫治第二磨牙锁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高效舒适的好方法.
    • 杨晓东; 周吉武; 黎艳会; 张英
    • 摘要: 目的:研究在口腔正畸中使用种植体支抗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的实验对象选择2020年9月~2021年3月这一时间段内来本院进行口腔正畸的60例错颌畸形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将他们随机分成人数均等的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支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种植体支抗法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所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错颌畸形患者的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上下齿槽座角、下切牙下颌面角、上切牙前颅平面角以及上下中切牙角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中应用种植体支抗,不仅疗效好,而且舒适度高,值得在全国各大医院广泛推荐使用.
    • 李瀛; 成则慧
    • 摘要: 目的 分析自锁矫治器联合种植体支抗治疗成人上颌前突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6例上颌前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联合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自锁矫治器联合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矫治相关指标(上颌中切牙舌侧移动距离、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牙齿排齐整平时间、拔牙间隙关闭所需时间及总矫治时间)及各项测量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上颌中切牙舌侧移动距离大于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牙齿排齐整平时间、拔牙间隙关闭所需时间及总矫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U1-NA(mm)、U1-NA、U1-SN、L1-MP、UL-EP(mm)及LL-EP小于对照组及治疗前,U1-L1大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锁矫治器联合种植体支抗能够明显缩短成人上颌前突的矫治时间,且治疗效果显著.
    • 李静; 吴祥作; 方仙凤
    • 摘要: 目的 探讨将口腔正畸术联合种植体支抗运用于牙齿畸形治疗当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例牙齿畸形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口腔正畸术治疗,观察组行口腔正畸术联合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①治疗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0%明显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2.50%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但经过治疗之后,再次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发现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牙齿畸形患者实施口腔正畸术联合种植体支抗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沈佳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种植体支抗在口腔隐形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医院口腔科100例口腔正畸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予以传统固定矫正技术,观察组50例予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联合种植支抗矫治,对比两种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咀嚼效率、咬合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畸形治疗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种植体支抗在口腔隐形正畸过程中能够有效缩小上下齿槽座角以及上中切牙角,稳定性较好,相比于常规方法创伤性更小,临床应用价值更加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