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种实性状

种实性状

种实性状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2987556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种子、吉林林业科技、林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七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大会等;种实性状的相关文献由37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际友、张毅、敖妍等。

种实性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987556 占比:100.00%

总计:22987651篇

种实性状—发文趋势图

种实性状

-研究学者

  • 吴际友
  • 张毅
  • 敖妍
  • 罗建勋
  • 刘觉非
  • 姚小华
  • 姜景民
  • 王军辉
  • 胡勐鸿
  • 赵磊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颖; 武华卫; 罗建勋; 严贤春
    • 摘要: 为了探究四川牡丹种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征,对四川省内10个天然群体中的四川牡丹种实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变异系数比较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牡丹臂菱果和种子的10个表型性状(菁菱果单瓣长宽比除外)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差异极显著。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四川牡丹种实性状间存在着差异。种群之间的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比较结果表明,四川牡丹种实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单株果荚数的变异强度最大,果荚瓣数的变异强度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牡丹11个性状之间的部分性状紧密相关,其中单瓣种粒数和单粒重、单株果荚数和单瓣长、单瓣长和种实横径和侧径、单瓣宽和种实纵径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单瓣长宽和长宽比、长宽比和种实横径、种实纵径和种实侧径性状间两两相关显著。
    • 赖世会; 胡娉婷; 方颖; 刘芙蓉; 罗建勋; 严贤春
    • 摘要: 以四川元宝枫人工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分析各引种栽培地元宝枫叶片和种实性状间的差异性,并对引种元宝枫进行物候观测和生长节律分析。结果表明:元宝枫在四川盆地北缘山地的广元市、川西南山地的凉山州、川西北干旱河谷的阿坝州茂县均能较好的生长发育,自由授粉,正常开花结实,种子正常繁衍后代,且油的成分和含量不低于原产地;12个栽培地的元宝枫在6个果实表型性状和4个种子表型性状上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元宝枫果实和种子在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变异,选择和利用潜力大。
    • 杨超臣; 姚小华; 冯纪福; 陈有师; 张亚蕾; 杨雨晨
    • 摘要: 【目的】海南地区油茶种质资源丰富,但良种选育工作相对滞后,挖掘和选育海南地区经济性状优良且茶油品质较高的油茶种质资源,可以促进海南油茶的育种工作及促进海南油茶产业发展。【方法】以前期选育的6年生优良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新品系,FH3号、HS1号和HY1号为试验材料,同海南本地认(审)定的琼东2号(QD2)、琼东8号(QD8)和琼东9号(Q9)3个无性系进行果实性状和脂肪酸组分等指标比较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各品系优劣。【结果】(1)海南6个油茶品系果高范围在29.05~67.57 mm,HS1果高均值最大为42.95 mm,果横径范围在33.38~64.16 mm,QD8果横径均值最大为55.12 mm,单果质量在18.39~112.99 g,QD8单果质量均值最大为70.22 g,鲜出籽率在16.34%~51.52%,FH3鲜出籽率均值最高为37.17%,干出仁率在48.72%~59.15%,HS1出仁率最高为59.15%,含油率在45.70%~50.91%,其中HS1含油率最高为50.19%;种实性状中,单果种粒数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42.00%,果形指数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8.99%。(2)6个油茶品系茶籽油中FH3棕榈酸含量最低为8.46%,QD8硬脂酸含量最低为2.32%,HY1棕榈烯酸含量最高为0.08%,QD9烯酸含量最高为0.52%,FH3油酸含量最高为83.43%,显著高于其他品系;QD9亚油酸含量最高为8.86%,QD8和QD9亚麻酸含量为0.20%,FH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8.53%,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为11.46%,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最大为7.73,且6个品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在85%以上。(3)6个品系经主成分分析法的综合评价值为FH3(1.92)>HS1(0.56)>QD8(0.25)>QD2(-0.08)>QD9(-0.97)>HY1(-2.42),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分为FH3(13.17)>QD8(11.42)>HS1(9.30)>HY1(8.42)>QD2(7.65)>QD9(7.29),2种分析方法均是FH3得分最高,表明其在6个品系中最为优良。【结论】综合比较果实性状和脂肪酸组分等指标,表明FH3表现相对优良,可以作为新品系在海南地区进行推广,该结论为海南油茶品种选育及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韩龙海; 潘凤刚; 刘洪志; 宿效忠; 于连军; 张含国
    • 摘要: 调查苇河林业局青山红松种子园81个无性系种子产量及种实性状,结合前期数据进行变异分析,了解变异规律,筛选性状优良无性系,为选育果用型优良品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5个红松种实性状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种子长与单果重、种子重、千粒重、出种率、出仁率,以及种子宽与千粒重、空壳率正相关显著;单株产量与种仁重、千粒重、空壳率等相关不显著.经多性状综合分析,筛选出58、50、88010、42、140、64、45、48号8个优良无性系,入选的无性系种子重、种仁重、种子粒数、出种率及种子产量分别大于全部无性系平均值44.2%、51.8%、25.1%、20.8%及85.0%,空壳率远低于无性系均值.
    • 周忠胜; 张文豹; 曾雷; 王津宁; 金雅琴
    • 摘要: 为研究稀有树种红果榆种子发芽特性,探索有效的实生苗培育方法,筛选适于地方林业发展的优良种源.以红果榆原产地镇江南山和杭州西天目山种源为试验材料,通过播种试验研究了红果榆种实性状和发芽特性,分析了种源不同对种子发芽时间、发芽质量、幼苗生长及育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果榆为典型的翅果,无休眠习性,适于当年采种当年育苗.(2)子叶出土萌发,子叶为2枚,圆状倒卵形,长5.5~7.5 mm、宽4.5~6 mm,先端平圆,基部箭形,全缘.(3)杭州西天目山种源的种子发芽出土始期、出土盛期和出土末期均晚于镇江南山种源,两者相差近15 d;但两者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存在显著差异(P<0.05),杭州西天目山种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87.45%、76.33%,分别比后者提高22.25%和20.83%.(4)杭州西天目山种源幼苗生长量显著高于镇江南山种源.杭州西天目山种源1年生实生苗的苗高、地茎年均生长量分别是镇江南山种源的1.17、1.04倍,平均根长、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分别是镇江南山种源的1.51、1.11和1.18倍.结论:杭州西天目山种源是红果榆实生苗培育的优选种源.
    • 李芳; 霍达; 王进; 徐嘉娟; 朱亚艳; 杨冰; 许杰; 罗扬
    • 摘要: 运用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西南红山茶8个天然居群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红山茶种实各性状的均值在居群间无明显规律,P8居群种实最大,P 5居群种实最小.各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在13.21%~51.03%之间,果横径最低(13.21%),籽粒重最高(51.03%),8个居群平均变异系数在22.30%~38.44%之间,P 5居群的表型性状变异程度最低,P 3居群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多样性分析表明,西南红山茶果形多样,果色以青黄色为主;不同种实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882,种实性状多样性高.聚类分析将27个西南红山茶优良单株划分为5类,且并没有依据居群划分进行聚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5.632%,其中单果重、果横径、籽粒数、果纵径是影响西南红山茶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性状.
    • 杨越; 王占龙; 洪新; 豆玉娟; 于欣; 王玉峰; 付庆新
    • 摘要: 以40~43年生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8种果型品系的植株为试材,采用差异比较和方差分析方法,对试材的种实性状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不同果型与种实性状的关系,以期为文冠果良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文冠果8种果型分别为桃形果型、小球果型、扁球果型、平顶长方果型、平顶正方果型、三棱果型、倒卵果型及长尖果型.以栽培常见果型(桃形果型)为对照(CK).8种果型中,平顶正方果型鲜果和干果质量最高,分别为165.35 g和91.13 g.果型与果实质量关系主要表现为:平顶正方果型>长尖果型>CK>倒卵果型>平顶长方果型>三棱果型>扁球果型>小球果型.长尖果型种子的质量和种仁质量最高,分别为2.08 g和1.57 g.果型与种子质量关系主要表现为:长尖果型>平顶正方果型>CK>倒卵果型>三棱果型>平顶长方果型>扁球果型>小球果型.长尖果型的种果质量比率和千粒质量均高于CK,分别为53.37%和2 084 g.长尖果型在与CK的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的方差比较中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的结果.
    • 罗建勋; 赵福培; 刘邵谋; 辜云杰; 孙志鹏; 贾晨
    • 摘要: [目的]系统揭示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天然种群种实表型分化程度和地理变异规律,为其种质资源保存和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海泽库、甘肃天水及四川省若尔盖、九寨沟、阿坝、红原、壤塘、理县、小金和松潘县境内的10个紫果云杉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每个种群选择30个单株,每个单株采集60枚球果,测定其中30枚球果的球果长、球果宽(中央直径)、种鳞长、种鳞宽、种翅长、种翅宽(最宽端),并计算球果长宽比、种鳞长宽比和种翅长宽比,采用巢式方差分析比较种实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性状值的差异;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和分化系数,分析种实表型性状的离散程度和分化程度;采用相关性分析检验各种群种实表型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最后依据平均欧氏距离对10个种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紫果云杉9个种实性状在种群间、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10个种群各种实表型平均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壤塘(29.45%)>阿坝(22.48%)>九寨沟(17.93%)>松潘(17.76%)>红原(17.39%)>小金(17.03%)>泽库(16.48%)>若尔盖(15.66%)>理县(15.10%)>天水(13.95%);紫果云杉球果、种鳞、种翅的表型分化系数均值分别为46.17%,27.06%和40.42%,变异系数分别为15.11%,19.70%和21.02%,其中以种鳞的变异系数和表型分化系数均相对较小,表明其性状最为稳定;种实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均值小于种群内变异(62.12%),为37.88%;除球果宽与种鳞长宽比以及种翅长宽比与球果长宽比、种鳞长、种鳞宽、种鳞长宽比的相关性不显著外,紫果云杉其余种实性状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紫果云杉的10个种群大致划分为3组:壤塘、阿坝和小金种群为一组,天水、理县、若尔盖、松潘、九寨沟和泽库种群为一组,红原种群单独为一组.[结论]紫果云杉种实表型多样性较高,各个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 陈红星; 曹兆平; 黄银德; 曹文旺; 杨俊鹏; 陈素贞
    • 摘要: 为挖掘利用野生榧树Torreya grandis中种实大小为特大型的种质资源,开展新品种和良种选育,以在浙江省磐安县发现的'磐大榧'(T.grandis'Pandafei')'玉山果榧'(T.grandis'Yushangguofei')'磐东榧'窈川大榧'大圆榧'(前2个已获得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授权,后3个为尚未认定的品系,其名称为暂定名)5个种实特大型品种(系)为研究对象,以'细榧'T.grandis'Xifei'为对照,对不同品种(系)的种实样品,调查测定种实质量、大小等数量性状指标及种仁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并对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榧树种实特大型种质资源丰富,既有种实形状为长椭圆形的中熟、2眼'磐东榧',中熟、多眼'玉山果榧',晚熟、2眼'窈川大榧',晚熟、多眼'磐大榧';也有种实形状为圆形、晚熟、2眼的'大圆榧'.这5个品种(系)及对照种实的鲜单实质量、鲜单核质量、鲜出核率等16个数量性状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30%,与对照的一样,属中等级,'磐东榧'窈川大榧'的种实鲜出核率均<30%,属低等级;'磐大榧'的干核出仁率为67.03%,与对照的一样,属高等级,其余4个品种(系)的均<60%,属低等级.在种实性状变异方面,在全部所观测的16个种实性状中,'磐大榧'的种实有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最小,'玉山果榧'的种实有9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最大,'大圆榧'的种实有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最大.研究表明,'磐大榧'的种实性状的均匀度最高,综合性状特征最好;'磐东榧'的种仁脂肪含量最高,品质最好,种仁品质较好的是'窈川大榧'玉山果榧'和'磐大榧','大圆榧'的种仁脂肪含量最低、品质最差.
    • 李田; 何素琳; 温强; 楼浙辉; 幸伟荣; 桂丽静
    • 摘要: 小果冬青多分布在南方高大山脉及其余脉,适宜生长在海拔600~1100 m的阔叶林中.文章观测了不同种源的小果冬青种实性状,测定果实的横径、纵径、千粒重、千粒脱水重、种子数、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小果冬青果实的性状指标存在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表明果实的横径和纵径都与千粒重有关;第二主成分表明小果冬青的果实形状跟所含的种子数及发芽率有一定相关性;第三主成分表明种子含水率与种子的发芽势相关.再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得出所有种源按千粒重划分成适中、偏小和偏大三类,结合主成分分析计算出的综合得分排名,围绕着千粒重这个关键指标,江西修水和重庆种源在纵径数据上是没有差异而聚类;江西婺源和浙江宁波P2种源因为含水率和脱水后重量2项指标是相似的聚为一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