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内分泌瘤

神经内分泌瘤

神经内分泌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7600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放射性药物与标记化合物学术交流会等;神经内分泌瘤的相关文献由113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洁、楼文晖、陈平等。

神经内分泌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0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7600 占比:99.69%

总计:97901篇

神经内分泌瘤—发文趋势图

神经内分泌瘤

-研究学者

  • 陈洁
  • 楼文晖
  • 陈平
  • 曾蒙苏
  • 李洁
  • 钱家鸣
  • 魏建明
  • 刘亚辉
  • 刘军
  • 刘尚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政奇; 仇晓桐; 吕国悦
    • 摘要: 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ocrine tumor,NET)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可发生于消化道、胰腺、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等器官[1],发生于Vater壶腹的NET较为罕见,占胃肠道NET的0.3%~1%[2],而Vater壶腹NET并发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病例更罕见,迄今为止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将1例Vater壶腹NET合并GIST的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 孙瑞; 刘亚; 陶毅; 黄占文
    • 摘要: 目的观察^(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OC(DOTA-TATE)和^(18)F-FDG PET/CT显像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疑似NET并先后接受^(68)Ga-DOTA-TATE和^(18)F-FDG PET/CT显像患者,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种显像对NET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病理分级NET病灶的^(68)Ga-DOTA-TATE和^(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结果^(68)Ga-DOTA-TATE PET/CT显像诊断NET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率分别为96.55%(28/29)、80.00%(8/10)、93.33%(28/30)、88.89%(8/9)及92.31%(36/39),^(18)F-FDG PET/CT显像分别为82.76%(24/29)、100%(10/10)、100%(24/24)、66.67%(10/15)及87.18%(34/39)。39例中,29例获得病理分级,包括5例G1级、16例G2级和8例G3级NET;其中G1级、G2级及G3级NET在^(68)Ga-DOTA-TATE PET/CT中的SUV_(max)分别为28.80(15.20,44.80)、10.55(5.98,22.93)及4.70(3.90,7.50),3个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9.06,P=0.01);其在^(18)F-FDG PET/CT中的SUV_(max)依次为3.10(2.38,5.85)、3.10(1.82,5.18)、7.10(1.70,9.93),3个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19,P=0.34)。结论^(68)Ga-DOTA-TATE PET/CT显像用于诊断NET及分期的价值高于^(18)F-FDG PET/CT,且其SUV_(max)与病理分级相关。
    • 宋京芝; 马晏然; 李宏; 李云霞; 周璇; 项锋钢
    • 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和神经内分泌瘤G3(neuroendocrine tumor G3,NET G3)的鉴别诊断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20年8月我院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消化系统NEC及“高增殖活性”NET的手术标本共97例,以及12例相对应的活检标本,依据第5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诊断标准进行复核,并结合补充检测的免疫组织化学(IHC)指标(p53、Rb),对NET G3及NEC病例进行重新归类,比较两者的形态学、临床病理特征的异同,并进行生存预后分析,探讨区分两者的重要临床价值。结果结合IHC指标最终91例被明确诊断为NEC,6例明确诊断为NET G3。复检93例原诊断为NEC手术标本病例中,最终5例被重新归类为NET G3;复检4例原诊断为“高增殖活性”NET手术标本病例中,最终3例被重新归类为NEC,1例归类为NET G3。组织学有时难以发现两者的特征区别,但在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中经多点仔细寻找可发现NET G3存在良好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瘤区域,而NEC中无此区域。IHC染色显示,NEC组织中p53和(或)Rb异常表达者占89.0%,NET G3组织中均无p53及Rb的异常表达。NET G3患者术后3年平均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长于NEC患者(χ^(2)=6.014、5.930,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是NEC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是NEC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仅依据组织学对NET G3和NEC的鉴别较为困难,而通过IHC检测p53及Rb,可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提高对NEC与NET G3以及NEC的组织学类型的认识,能帮助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策略和准确评估患者预后。
    • 麻广宇; 巴建涛; 彭程; 陈英茂
    • 摘要: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起源于分布全身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177)Lu-DOTATATE已被证明可以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外对^(177)Lu-DOTATATE治疗的辐射安全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国内暂无同类产品上市,且无辐射安全方面的研究,缺少相关的国家标准。本文对近年来国外^(177)Lu-DOTATATE治疗中与辐射安全相关的研究、法规及管理要求等方面资料进行分析和综述,以期为我国^(177)Lu-DOTATATE治疗的辐射安全管理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 仇加高; 顾学文; 王翠梅
    • 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瘤(neroendocrine tumor,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瘤患者162例,对其病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62例消化系统NET中食管1例(0.62%),胃32例(19.75%),肠道101例(62.35%),胰腺23例(14.20%),阑尾3例(1.85%),肝脏1例(0.62%),胆管1例(0.62%)。肿块直径<2 cm 128例(79.0%),≥2 cm 34例(21.0%)。病理分级NET G1129例(79.6%),G219例(11.7%),G314例(8.7%)。无淋巴结转移151例(93.2%),有淋巴结转移11例(6.8%)。临床分期Ⅰ期136例(84.0%),Ⅱ期11例(6.8%),Ⅲ期8例(4.9%),Ⅳ期7例(4.3%)。免疫组化Syn阳性率100.0%,CD56阳性率80.7%,CgA阳性率72.2%。患者生存时间与肿块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瘤肿块直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低、临床分期早的患者生存时间较长。
    • 刘国兴; 汪大伟; 梁德森; 崔维超
    • 摘要: 目的研究经肛门直肠镜微创手术(TEM)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至2019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手术的3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采用TEM术,对照组采用经肛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腹痛和肛门下坠感、术后便血、尿潴留)。结果随访3~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1±5.62)min比(35.50±4.31)min,P>0.05],但治疗组术中出血量[(3.71±1.40)mL比(6.63±1.83)mL]、住院时间[(5.00±1.15)d比(7.38±1.20)d]及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理回报肿瘤切缘及基底均为阴性,随访无复发,对照组病理回报肿瘤切缘1例阳性,随访复发2例。结论TEM对于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具有近期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展开。
    • 包文慧; 江月萍; 马昕; 杨婷
    • 摘要: 目的总结胆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胆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34~78岁,中位年龄60岁。肿瘤位于胆囊14例,胆管9例,肝胰壶腹6例。胆囊肿瘤患者无突出症状,胆管和壶腹肿瘤患者常表现为腹痛和黄疸。病理分型示NET G_(1)级1例,G_(2)级2例,G_(3)级2例,NEC 14例,MiNEN 10例。TNM分期示Ⅰ期5例,Ⅱ期9例,Ⅲ期11例,Ⅳ期4例。淋巴结转移10例,肝转移8例,多见于NEC与MiNEN。患者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5%、45.0%,中位生存期19个月。年龄<65岁、肿瘤直径<2 cm、非NET肿瘤、TNM分期的Ⅲ/Ⅳ期、合并转移、肿瘤复发的患者生存期呈缩短趋势。结论胆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肿瘤位置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以NEC和MiNEN为主,肿瘤淋巴结、肝脏转移率高,患者预后差。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类、是否手术及肿瘤是否复发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王倩; 徐俊霞; 王敏哲; 郭城; 雷军强
    • 摘要: 患者男,58岁,无明显诱因全身乏力2月余,伴黑便,外院腹部平扫CT示胃占位性病变;既往体健。查体:贫血貌,左中腹扪及约8 cm×5 cm包块,质韧,边界清,活动度好,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实验室检查:CA72410.1 U/ml,血红蛋白79.0 g/L,总蛋白57.3 g/L。胃镜:贲门胃体小弯处见巨大隆起,中央凹陷伴溃疡;提示贲门-胃体恶性肿瘤BorrmannⅢ型。腹部增强CT:贲门胃体小弯侧胃壁黏膜下6.8 cm×4.6 cm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尚清,呈不均匀强化,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分别为65、77及54 HU(图1A~1C),邻近浆膜面毛糙,周围多发小淋巴结;考虑胃癌。
    • 陶文静; 卜锐; 刘小艳; 陆健斐; 冯文雯
    • 摘要: 图1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A、B.分别为肿瘤二维超声声像图(箭示病灶)及CDFI;C~E.分别为肝动脉期(13 s)、门静脉期(1 min 9 s)及延迟期(6 min 18 s)肝脏CEUS图;F.病理图(HE,×100)患者女,24岁,体检超声发现肝脏占位10天;既往体健。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肝右前叶下段探及约7.4 cm×6.0 cm实性含部分液性不均质回声占位,边界尚清(图1A),CDFI示其内血流信号较丰富(图1B)。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经肘静脉团注声诺维后,病灶于肝动脉期呈快速高增强(图1C),门静脉期呈等增强(图1D),延迟期缓慢消退为稍低增强(图1E),边界清晰,内见多个小片状无增强区。
    • 王金发; 李迪; 张学文; 姜涛
    •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神经内分泌瘤(NET)、神经内分泌癌(NEC)、混合型神经内分泌癌(MANEC)。NEC发生于肝外胆道十分罕见,可分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1],胆管的神经内分泌癌多发生于男性(男女比例1.9∶1),常累及部位为胆管汇合部(胆囊管和胆总管汇合部,左右肝管和胆总管汇合部),其病因尚不明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