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祈愿

祈愿

祈愿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宗教、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专利文献8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法音、佛教文化、中国政协等; 祈愿的相关文献由192位作者贡献,包括储华群、冉玉杰(文/图)1、孙炜宸等。

祈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 占比:95.81%

专利文献>

论文:8 占比:4.19%

总计:191篇

祈愿—发文趋势图

祈愿

-研究学者

  • 储华群
  • 冉玉杰(文/图)1
  • 孙炜宸
  • 李庆文
  • 童小娥
  • 胡杭芳
  • 许德清
  • 陈志斌
  • Aaron
  • Panda(摄影)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黎姝
    • 摘要: 绘者简介:我们在灯红酒绿的城市疲于奔命,想在钢筋水泥搭建的楼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蜗居,在繁杂社会中获得一点儿自由是多么可贵。藏族人民纯真质朴的精神面貌始终藏在我的心里,我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一块心灵的净土。
    • 刘亚辉; 董艳竹; 陈凯; 赵文静; 肖雅文
    • 摘要: 具茨山下绿意渐浓,溱洧之畔惠风和畅。4月3日,农历三月初三,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黄帝故里园区隆重举行。海内外炎黄子孙共赴“心灵之约”,通过观看直播、网上拜祖等方式,“云”聚黄帝故里,共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华夏祈福祈愿祈新程。
    • 林扎西卓玛; 东智
    • 摘要: 煨桑习俗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和宗教场所不可或缺的祭祀仪式,蕴含的信仰深深根植于藏民族的精神深处,同时也寄托着藏民族的情感,代代相传。煨桑仪式从藏族远古的民间信仰到苯教形成再到藏传佛教建立之后的定形,以至于到现如今,经历了长久的发展与变化,虽然其文化内容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吉祥好运”这一重要角色始终未变,仍然在广大信仰群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 杨海波
    • 摘要: 苍山兰峰东麓的无为寺,盛名早已为世人所熟知,那里古道清幽,溪水潺流,拾阶而上,最是人间风光无限处。寺间晨钟暮鼓,僧侣诵经祈愿,所有悲欢都可以在那里找到归宿。
    • 王啸峰
    • 摘要: 1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抬头看看,天色正暗下来。坐在人行道板上,点燃一支烟,猛吸一口,剧烈的咳嗽声被围墙反弹回来。不要下雨啊!他默默祈愿。电话响了。他急切地掏手机,带出来裤兜里一些零钱和纸片。看到号码,他顿时泄气。"老板!"
    • 柯利强
    • 摘要: 在《诗经》的祈愿诗中,灾害书写主要是以透露着灾害记忆的书写方式存在,这些灾害记忆或包蕴于周人的卜筮之言和祈愿之语中,或展露在周人祭祀、禳灾之志内.与之同时,周人的灾害记忆无不展露着"神人以和"的审美意识,这主要在祈愿诗中的颂"考"诗和祭祀、禳灾诗的灾害书写中得以体现:在颂"考"诗中,"神人以和"的审美意识主要体现在周人的卜筮之言和祈愿之语中;而在祭祀、禳灾诗中,"神人以和"的审美意识则主要体现在周人的祭祀、禳灾之志内.
    • 童福萍
    • 摘要: 婴戏图,也叫戏婴图,这里的"婴"指孩子,不单指婴儿,主要是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多子多福、人丁兴旺是我们的美好祈愿;儿孙满堂、四世同堂的祝福中,透出人们的热忱期盼;我国最早在汉代就有了婴戏图,以后历代各有发展和特点,这种祈愿、这些形象体现在瓷器上,就诞生了陶瓷婴戏。
    • 肖月; 高勇(摄影)
    • 摘要: “新年”的意义从来都不止于团圆和欢乐,它也饱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和希冀。武汉人在这个新年里等待的,不仅仅是那一抹春色,更是那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所带来的希望。日光正好,梅红正艳,今年于除夕当天“入春”,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20错过的这场花期,在2021的乐享春光中,悉数还给我们。
    • 摘要: 赵丽宏:祈愿新的一年为人类带来希望,祈愿生命的力量会战胜病疫。相信文学可以见证这一切。杨静华: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孔明珠:2020开年新冠肺炎一疫,给很多家庭结结实实上了一课,生活应该是什么颜色的?你我的余生怎么过?我想,很多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那么请记住了,不要再忘。
    • 汤传扬
    • 摘要: "愿""请"在上古、中古汉语中从表示祈使的动词发展为表示祈愿的动词.民国以来的"让"也是从祈使发展到祈愿.祈使与祈愿在核心语义上是相似的.从祈使到祈愿演变的条件是受话人为神灵、主体对事件的确定度降低或没有受话人、主体十分渴望事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下去."愿""望""希望""欲"从表示意愿的动词发展为表示祈使的动词.跨语言调查显示从祈使到祈愿、从意愿到祈使可能具有普遍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