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磁共振弥散成像

磁共振弥散成像

磁共振弥散成像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20365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现代医用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四届全国神经和头颈部放射学学术会议暨重庆市医学会第七届放射学学术会议、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等;磁共振弥散成像的相关文献由48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耀志、刘勇、刘霞等。

磁共振弥散成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0365 占比:99.85%

总计:120549篇

磁共振弥散成像—发文趋势图

磁共振弥散成像

-研究学者

  • 李耀志
  • 刘勇
  • 刘霞
  • 张强
  • 门永超
  • ZHANG Fu-chen
  • ZHU Hai-yun
  • 丁朝鹏
  • 丁秋萍
  • 何宏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桑鹏; 程院婷
    • 摘要: 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征,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急性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头穴治疗中风早在《内经》中便有记载,在近几十年有了较大的发展。据文献显示,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2-3]。头穴经颅透刺法是笔者在结合前人学术理念及其自身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的一种头穴透刺配穴法。核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对于超早期发现和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4]。本文采用磁共振弥散成像ADC值对头穴经颅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疗效评价,以探讨其在治疗上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 丁明鹏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CT灌注成像与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CT灌注成像进行诊断。对比两组不同发病时间患者的疾病检出率,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不同发病时间患者的疾病检出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9.33%,高于对照组的6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磁共振弥散成像较CT灌注成像优势显著,诊断方式准确及时,在不同的发病时间内均可对患者不同类型脑梗死作出准确诊断,为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徐海侠
    • 摘要: 目的:研讨磁共振弥散成像鉴别子宫肉瘤与内膜癌的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成像扫描仪行盆腔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对比病灶形态、结合带状态、血管流空影及囊变、坏死、出血状况,计算肿瘤最大直径、子宫内膜厚度与宫腔前后径比值(ET/AP)、表面弥散系数(ADC1)、相对表面弥散系数(rADC)及最大相对强化率(MRER).结果:US组血管流空影、囊变、坏死、出血数及肿瘤最大直径、ET/AP、MRER大于EC组(P<0.05),两组病灶形态、结合带状态、ET/AP、ADC1、r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肉瘤与内膜癌患者MRI下T2WI、T1WI、DWI信号强度以及肿瘤最大直径、表面弥散系数、子宫内膜厚度与宫腔前后径比值对两症区别诊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 高俊田
    • 摘要: 目的:对磁共振弥散成像在鼻咽癌颅底骨侵犯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展开深入的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有鼻咽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依据,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进行诊断,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利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技术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扫描,在此过程中,需进行常规的MRI平扫和增强以及横轴位的DWI扫描,最终对两组患者鼻咽癌侵犯到颅底骨质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统计,最终得出鼻咽癌侵犯到颅底骨质的可能性占据58%,相应DWI图像信号的异常增高符合率为100%,而对照组却只有93.1%,可见,利用磁共振弥散成像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利用CT的诊断,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诊断鼻咽癌颅底骨侵犯上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而且,也可以对鼻咽癌疾病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期,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工作中。
    • 林彬; 方成华; 胡敬
    • 摘要: 本研究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与超声弹性成像(UE)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112例疑似前列腺癌(PCa)患者中,经前列腺活检病理穿刺证实为阳性(PCa) 59例、阴性(前列腺良性增生)53例.经研究发现,前列腺穿刺活检穿刺阳性患者超声弹性评分高于阴性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低于阴性患者,二者均为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的影响因素,与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超声弹性评分、ADC值联合预测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的AUC面积为0.859,高于单一预测;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患者超声弹性评分、ADC值与Gleason评分相关(P<0.05).DWI、UE对PCa均有较好的诊断能力,联合检查可提高PCa穿刺检出率,并能为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樊云; 荀冲; 张楠; 王颖; 张朋
    • 摘要: 详细阐述了磁共振弥散成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结构性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波谱成像等各种MRI技术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诊疗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目前MRI技术在ASD的临床诊疗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指出了MRI检查结合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 李丹
    • 摘要: 目的 分析头颅CT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子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0例.实施头颅CT检查为CT组,实施头颅CT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为联合组,对比2组患者的诊断差异,并且分析2组患者的病灶检出率差异,最后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差异.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3.3%,明显高于CT组患者的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105例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共检出病灶位置559处,联合组的额叶、基底节、顶叶、脑干、小脑、颞叶的病灶特征检出率整体高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诊断耗费时间长于CT组、病灶检出时间短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颅CT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提升,并且对于患者的病灶位置检出率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高晓玉; 卢凤为
    • 摘要: 临床上评估肺癌疗效常常根据RECIST 1.1标准,通过X线或CT等检查来完成.现在发现基于肿瘤的尺寸变化这种形态学评价疗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磁共振扩散加权(D W I)可以很敏感地在功能代谢方面预测与评估肺癌治疗疗效.本文就关于DWI对肺癌治疗疗效预测与评估方面的应用予以探讨.
    • 吴美洁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1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颅脑CT、常规核磁共振检查的基础上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资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明确发病机制,为急性期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依据。结果:2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84例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均显示梗死相应血管供血区脑实质呈高信号,其中前循环梗死80例,后循环梗死32例。在MRA中,28例正常,68例为脑血管主干及分支狭窄、闭塞和硬化,5例为脑底异常血管网病,5例为动脉瘤,4例为脑动脉夹层,2例为动静脉畸形。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能快速及时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范围、血管供血情况,为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治疗和二级预防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 吴美洁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1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颅脑CT、常规核磁共振检查的基础上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资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明确发病机制,为急性期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依据.结果:2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84例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均显示梗死相应血管供血区脑实质呈高信号,其中前循环梗死80例,后循环梗死32例.在MRA中,28例正常,68例为脑血管主干及分支狭窄、闭塞和硬化,5例为脑底异常血管网病,5例为动脉瘤,4例为脑动脉夹层,2例为动静脉畸形.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D W 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 R A)联合应用能快速及时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范围、血管供血情况,为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治疗和二级预防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