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门颂

石门颂

石门颂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专利文献137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文博、书画世界、中国书法等; 石门颂的相关文献由165位作者贡献,包括郭荣章、何应辉、李星等。

石门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58.61%

专利文献>

论文:137 占比:41.39%

总计:331篇

石门颂—发文趋势图

石门颂

-研究学者

  • 郭荣章
  • 何应辉
  • 李星
  • 刘古雪
  • 劉玉環
  • 张代生
  • 张继
  • 杨晓军
  • 汉元
  • 牛丸好一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名
    • 摘要: 作于建和二年(148)的汉中《石门颂》,在东汉后期经学意识形态地位渐衰及多元文化观念并行的时代背景下,站在维护东汉统治的立场引经赋颂,因地域实际不同而呈现出独特的思想内涵,以经学的价值观和诠释方法而体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坤灵定位”与“益域为充”相结合的天人观,“咸晓地理”与“知世纪纲”相统一的人文地理观,“记异”之鉴戒与“纪功”之实效相统一的政治观。
    • 苏超
    • 摘要: 秦汉易代,为政之策由严刑峻法向黄老无为转变。在书法艺术上,古文字书法的主体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今文字(汉碑)书法,战国古隶文字经西汉易构,至东汉字形逐渐标准化。汉隶的演变,有一个由纵野向谨严发展的历程。本文对汉隶摩崖刻石《石门颂》的艺术风格与例句用字试做分析,旨在探明《石门颂》与古今文字演变的渊源。
    • 赵乾坤
    • 摘要: 褒斜道是历史上疏通秦岭南北的重要通道,它不仅促进了蜀地和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发展,还是兵家必争之地.数千年来,高危的石门悬崖上平添了很多石刻,它们或是纪念开通及修复褒斜道的功劳者,或是描述褒斜道这个地方的自然风景,或是题记等.历经岁月的侵蚀,现存的摩崖刻石还有百余种之多,它们不仅是中国书法历史上的重要资源,还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本文主要探索《石门颂》在汉代隶书中的地位、形成过程、发展情况、风格特点等,以期为研究摩崖刻石的读者提供参考.
    • 李辉
    • 摘要: 数年前,我又一次走进陕西汉中博物馆,欣赏摩崖碑刻的传世之作“石门十三品”。关于“石门十三品”的介绍如下:“石门十三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
    • 赵乾坤
    • 摘要: 褒斜道是历史上疏通秦岭南北的重要通道,它不仅促进了蜀地和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发展,还是兵家必争之地。数千年来,高危的石门悬崖上平添了很多石刻,它们或是纪念开通及修复褒斜道的功劳者,或是描述褒斜道这个地方的自然风景,或是题记等。历经岁月的侵蚀,现存的摩崖刻石还有百余种之多,它们不仅是中国书法历史上的重要资源,还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本文主要探索《石门颂》在汉代隶书中的地位、形成过程、发展情况、风格特点等,以期为研究摩崖刻石的读者提供参考。
    • 晏斯宇; 赵泽浩
    • 摘要: 图像学是现代艺术研究、实践探索中十分重要的学科,图像学方法是艺术史和艺术学重要的研究方法.该方法一般用于对具象或者写实类型的图像、画面与符号进行深入解析,而杨大禹《石门鱼》作品正是具有具象画面元素的丝网版画作品.图像学研究方法还注重图像与时代精神的关联.通过图像研究方法的合理运用,对杨大禹所创作的《石门鱼》丝网版画作品进行研究,运用图像学的知识和理论方法对画面寓意进行分析与总结,去深入了解《石门鱼》作品背后所映射的历史文化,同时对作品画面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解析,进而揭示画面隐含的深层次意义.
    • 韩炜
    • 摘要: 韩炜,1962年生。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民铁道书画院理事,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书法协会常务理事,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会员。韩炜遍临勤礼碑、大麻姑仙坛记、九成宫礼泉铭、胆巴碑、张猛龙、李璧、雁塔圣教序、沈尹默朱铭山寿序,曹全、乙瑛、礼器、张迁、石门颂,圣教序、争座位帖、苕溪诗卷、蜀素帖,十七帖、怀素自叙帖、大小草千字文、孙过庭书谱、张旭古诗四帖、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诸上座、王铎杜诗卷等楷、隶、行、草诸多碑帖;求师于铁路多位著名书法家和北京、上海、南京、合肥、芜湖、宣城、马鞍山等地多位书法名家。
    • 王藤藤
    • 摘要: 大部分临习行书之人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临摹时遇到一些形状奇怪的笔画,不管临摹多少遍,还是表现不出其中神韵,且容易忽视结体体势以及章法韵味,使临摹变得死板僵硬。那么,古人在行书的书写过程中是否刻意地将某些笔画写成固定的形式?文章以《石门颂》为例,从论述刻意问题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隶书与行书的区别和联系,探究行书临摹的要点方法。
    • 曹向春
    • 摘要: 近期一直关在家里,除了日常起居,别的什么也做不了。我想,那就认真临帖吧。临帖是书家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常临常新,既可不断地从古人那里汲取营养,又可不断地矫正日常创作中的习气。平时忙于各种应酬,我很难拿出大块时间对所习碑帖进行通临,只能是片段式的、时断时续的,这次禁足这么久,终于逮住个机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