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监测模型

监测模型

监测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41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405713篇;相关期刊178种,包括中国经济景气月报、股市动态分析、自然资源学报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22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13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全国铲土运输机械学术会议等;监测模型的相关文献由1211位作者贡献,包括朱艳、曹卫星、田永超等。

监测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1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05713 占比:99.94%

总计:405973篇

监测模型—发文趋势图

监测模型

-研究学者

  • 朱艳
  • 曹卫星
  • 田永超
  • 冯伟
  • 姚霞
  • 常治国
  • 春坚超
  • 陈亚军
  • 黄铭
  • 刘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中盛; 李艳大; 黄俊宝; 叶春; 孙滨峰; 舒时富; 朱艳; 何勇
    • 摘要: 【目的】为探究无人机数码影像监测水稻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可行性,明确利用无人机数码影像监测水稻LAI的最佳时期,构建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的水稻LAI监测模型。【方法】本研究基于不同品种和施氮量的水稻田间试验,于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测定水稻LAI,同步使用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获取水稻无人机数码影像并提取颜色指数及纹理特征,分析其在不同生育时期与水稻LAI之间的相关性,构建定量监测模型,并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无人机数码影像中颜色指数及纹理特征与水稻LAI之间的相关性在生育前期(分蘖期+拔节期)最高,高于所有单生育期、生育后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全生育期,可确定为监测的最佳时期;在颜色指数和纹理特征当中,纹理特征方差(Variance,VAR)在监测水稻生育前期LAI时表现最优,可构建监测模型LAI=1.1656×exp^((0.0174×VAR))实现监测,模型构建时的决定系数(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2))为0.7980,模型检验时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elativ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RMSE)和偏差(bias,θ)分别为0.1658和0.1306。【结论】与人工测量LAI相比,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的水稻LAI监测方法可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在水稻长势快速准确监测和丰产高效栽培中具有应用价值。
    • 张增波; 韩一剑; 牛泽彬; 李少杰
    • 摘要: 全面梳理总结当前已公开的APT攻击的研究机构、方法、模型,总结了各个APT组织初次发现以及历史活动轨迹,已披露的APT事件攻击技战法、活动规律。同时对主流研究机构的APT组织的命名以及认定做了研究,从而提炼出APT攻击认定的要素,提出了APT组织的认定方法,为预判APT组织攻击行为、发现APT组织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袁苗达
    • 摘要: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农用拖拉机的结构布局与工作效率,创新性地融入大数据分析与智能传感技术,针对其发动机常见故障进行智能识别与监测研究。通过明确轮式拖拉机发动机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将数据深度挖掘与常见故障数据库有效结合,建立发动机故障监测模型,进行软件功能设计与硬件配置优化后形成完整的故障监测系统,并展开发动机常见故障智能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智能优化后的拖拉机发动机故障监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平均故障识别时间可缩短至3.25s,故障识别准确率达到94.29%,相对提升了9.79%;发动机工作效率可提高至92.30%,有效降低了拖拉机整机停机率,验证了该智能设计应用的合理可行性,可为类似农机装备改善优化提供较好的优化思路。
    • 王霄; 陈超; 沈优; 郭淮; 钱少璇
    • 摘要: 为提高大坝运行数据的采集,要进行相应较为精准的安全评价。通过对大坝安全评价方法的现状分析,总结其存在问题,提出一种具备精准采集地理信息及较大存储技术的GIS-Q技术。构建大坝动态评价体系,实现大坝安全实时评价,提高大坝风险预警精度。并应用于水库评价实例,提高了水库自查精度,以及整体的沉降变形,为水库智能化管理的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 闫春雨; 黎文华; 兰玉彬; 胡传旭; 鲁力群; 赵静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解决人工监测棉花脱叶催熟效果耗时、费力等问题。[方法]利用四旋翼无人机获取喷施棉花脱叶剂前后4次多光谱图像,采用Pix4Dmapper软件拼接无人机图像,计算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植被指数(DV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4种植被指数,利用最大熵阈值法和植被指数阈值法提取棉叶覆盖信息。利用支持向量机对喷施脱叶剂的棉花进行监督分类,对4次采集的多光谱图像总体分类精度均大于97%,Kappa系数均大于0.95,因此将支持向量机分类结果作为真值,对最大熵阈值法和基于植被指数阈值法提取的棉花脱叶信息进行验证。将最佳提取方法用于建立棉花脱叶效果监测模型,代替人工监测棉花脱叶效果。根据最佳脱叶效果监测模型制作第2次脱叶剂施药处方图,指导第2次脱叶剂的变量喷施。[结果]在整个棉花脱叶过程中,基于SAVI_(840)植被指数阈值法监测棉花脱叶效果优于基于RVI_(940)最大熵阈值法,前者为最优监测棉花脱叶效果的模型,将最优监测模型提取的结果与田间调查棉叶数拟合,对数模型的R^(2)最高,为0.96,说明无人机遥感监测棉花脱叶效果可行;根据最优监测模型提取棉叶信息制作变量喷施处方图进行施药并验证,结果表明施药效果较好,与常规定量施药相比,可节约农药7.39%,最高节药率达14.61%。[结论]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代替人工大面积、快速和准确监测棉花脱叶效果,利用监测结果生成的处方图进行变量施药,可实现减药增效。
    • 史利涛
    • 摘要: 传统水质监测模型的识别模式,仅依靠单一的分类方法确认水质信息,训练与学习能力较差,直接影响模型监测精度,设计了基于数据挖掘的城市人居环境河流水质变化监测模型。预先计算影响水质变化的参考指标,利用数据挖掘方法,优化对水质变化的识别模式;结合时间序列,建立具有时间性质的水质变化监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此次设计的监测模型学习与训练能力更强,其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结果为7.13%,泛化误差大幅度下降,有更好的监测性能,可以较好地完成城市人居环境河流水质变化监测。
    • 高明瑜; 诸葛瑞达
    • 摘要: 为了解决现有污染监测模型存在的监测精度低、监测范围小的问题,在节能环保要求的约束下,实现大气环境污染监测模型的优化设计。模拟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扩散过程,确定监测点位置。将污染监测设备安装到测点位置上,测定大气环境污染物成分与浓度。根据设定节能环保限制条件,启动大气环境污染预警程序,通过污染物浓度等参数的可视化输出,实现大气环境污染监测。通过模型检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优化设计模型的平均监测误差能够控制在0.1 mg/m^(3),且监测区域覆盖指数高于0.85,即优化设计的监测模型在精度和范围两个方面均满足设计与应用要求。
    • 谢晓慧; 邵翠娣
    • 摘要: 南京市微观企业主体总量增长较快,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把握其运行质态意义重大。本文采用炳权法和AHP法,基于南京市发展实际,分析南京企业总体经济活跃度,剖析南京市企业运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实现南京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张辰宇
    • 摘要: 以提升矿井开采工作面安全性为目的,设计于5G通信技术的矿井开采工作面环境监测系统。利用矿井开采工作面传感器采集其环境数据,利用定位基站获取相关位置数据,通过5G无线网络将环境数据经由协调器、交换机传输到服务器内;利用驱动程序启动工作面环境监测模型,输出矿井开采工作面环境监测结果,并将该结果发送到显示器内,实现矿井开采工作面环境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访问用户较多时,其反应时间仅为900 ms,具备较好的抗压性;在监测数据量为8000个时,其监测结果Loss值仅为0.17,监测结果精度高;可有效监测矿井开采工作面环境温度并呈现给用户,应用效果较显著。
    • 王彬彬
    • 摘要: 政务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一环。实施政务服务质量监测是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文中旨在建立一个可操作、可推广、可复制的政务服务质量监测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应用,为政务服务质量研究拓展视角和方法论。文章首先阐述相关模型理论;然后依托“服务型政府”“整体性政府”理论,根据二维框架设计路径建立政务服务质量监测模型;接着以福州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监测其政务服务水平;最后根据量化分析结果,提出推进福州市政务服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