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盆底器官脱垂

盆底器官脱垂

盆底器官脱垂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63938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卫生产业、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2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大会、第五届北京大学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手术与热点问题研讨会、2009年第三届中-美妇科泌尿、盆底重建外科学术研讨会等;盆底器官脱垂的相关文献由417位作者贡献,包括宋岩峰、章旭平、张丽丽等。

盆底器官脱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3938 占比:99.78%

总计:64077篇

盆底器官脱垂—发文趋势图

盆底器官脱垂

-研究学者

  • 宋岩峰
  • 章旭平
  • 张丽丽
  • 朱伟江
  • 李荣
  • 袁利平
  • 许潇键
  • 郑跃伟
  • 洪莉
  • 马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艳红; 蒋艳敏; 钟俊敏; 潘秀玉; 黄薇
    • 摘要: 目的探讨孕期盆底肌锻炼联合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B超确认为单胎足月顺产,剔除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符合入组标准病例共3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1例,对照组185例,观察组在孕12周开始宣教孕期定期行盆底肌Kegel运动,并在产后42天开始行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6周,统计临床疗效,2组均在产后42天、3个月、6个月统计2组盆底功能检测、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rrtinence,SUI)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2组在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平均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盆底功能进行检测比较,产后42天观察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强度(85.24±22.19 cmH_(2)O)高于对照组(74.14±19.94 cmH_(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月观察组I类肌纤维强度、阴道收缩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强度(76.41±16.42 cmH_(2)O;4.35±1.78 s;94.15±18.25 cmH_(2)O)高于对照组(62.45±17.55 cmH_(2)O;3.89±1.52 s;88.55±18.36 cmH_(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月观察组I类肌纤维强度、阴道收缩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强度(79.56±15.78 cmH_(2)O;5.46±2.01 s;99.78±23.47 cmH_(2)O)明显高于对照组(67.63±14.45 cmH_(2)O;4.13±1.45 s;90.16±18.75 cmH_(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POP和SUI发生率情况,产后42天观察组SUI发生率(28.24%)低于对照组(35.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月观察组POP和SUI发生率(18.32%;13.74%)低于对照组(22.70%;1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月观察组POP和SUI发生率(0.00%;0.07%)明显低于对照组(8.10%;11.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行盆底肌锻炼联合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状态,显著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
    • 朱希慧; 马志敏; 魏昂; 崔江梅; 陈晓; 孟艳岑
    • 摘要: 目的不同生理阶段女性盆底功能和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现状及差异尚不清晰,本研究对未分娩和已分娩绝经前、绝经后女性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就诊我院围产中心患者366例,包括120例未分娩绝经前、126例已分娩绝经前和120例绝经后女性。收集入组患者的手测肌力、盆底电生理指标和POP分度。结果卡方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后女性的手测肌力(包括手测牛津肌力和肛提肌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的异常人数百分比显著高于未分娩和已分娩绝经前组(P<0.01)。绝经后女性的阴道压力和POP分期为0级的人数占比均显著低于未分娩绝经前组(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行盆底康复锻炼为手测盆底肌力下降的保护因素,分娩和绝经为手测盆底肌力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的危险因素。分娩是POP的危险因素。结论盆底肌力异常和POP在绝经后女性中发病率增加,增加盆底康复锻炼可减少该疾病的发生。
    • 刘欢; 李开红; 支美芳
    •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Kegel训练治疗经产妇产后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抚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经产妇产后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即Kegel训练),观察组患者在Kegel训练的基础上辅以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分级等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达到Ⅴ级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失禁及盆底脏器脱垂分级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尿失禁及盆底脏器脱垂分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0%比72%,χ^(2)=6.353,P=0.027)。治疗后,观察组的PISQ-12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FIQ-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Kegel训练治疗经产妇产后盆腔脏器脱垂,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症状,提升性生活质量及生命质量。
    • 陈姗姗
    • 摘要: 目的:经盆底超声分析盆底康复锻炼对产妇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到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生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共76例,采用系统抽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给予对照组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进行产后盆底康复锻炼,于产后8周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对比两组产妇的超声检查结果、盆底肌电生理指标并观察盆底器官脱垂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颈外口移动度为(0.72±0.21)mm,膀胱颈移动度为(0.65±0.12)mm,直肠壶腹移动度为(0.68±0.14)mm,横径差值为(0.32±0.09)mm,肛提肌裂孔直径差值为(0.23±0.07)mm,与对照组的(1.03±0.48)mm、(1.16±0.38)mm、(0.84±0.19)mm、(0.48±0.11)m m、(0.35±0.09)m 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肌力≥4级率为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56%(P<0.05);观察组盆底脱垂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9%(P<0.05)。结论:经盆底超声分析,产后进行盆底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产妇盆底结构,可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程度,进而有效降低盆底脱垂发生率,建议推广。
    • 蒋庆玲
    •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盆底器官脱垂患者盆底肌力康复的影响。方法:2015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盆底器官脱垂患者2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4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盆底肌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盆底肌力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可改善盆底器官脱垂患者的盆底肌力。
    • 陈艳琴; 赵婷婷; 龚健; 黄益娟; 王家俊; 顾燕芳
    • 摘要: 目的比较使用TiLOOP网片的协和式前盆底重建术与自体组织修复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盆腔器官脱垂(POP)62例患者,随机分为TiLOOP网片组32例,自体组织修复组3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围术期参数中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前中盆腔相关的Ba、Bp、C点值及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P<0.001),术后两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盆镀功能影响问卷(PFIQ-7)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TiLOOP网片可提高经阴道前盆腔重建手术成功率,表明TiLOOP网片在植入盆底修复POP方面是安全有效的。
    • 刘云; 王文朋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电针辅治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予以生物电刺激治疗,试验组加用补肾固脱中药及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I类纤维、Ⅱ类纤维肌电值提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前静息期与后静息期肌电值降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电针治疗POP有较好疗效。
    • 刘诗宇; 张欣; 孟祥
    • 摘要: 目的 探讨专业督导下盆底康复功能训练治疗24例阴道分娩所致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进行产后42 d复查时确诊为产后POP的5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n=26)选择回家自行进行盆底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n=24)选择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监督下进行盆底康复功能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时盆腔器官脱垂症状评分(POP-SS)、盆底肌肌力、盆底肌纤维肌电压.结果 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POP-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居家自行进行盆底康复功能训练,专业康复医师督导下的盆底康复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阴道分娩所致POP患者盆底器官脱垂症状,提高患者盆底肌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耿朋博; 魏志军
    • 摘要: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排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等,其发病率较高,并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具有创伤大、易复发和并发症多等缺点.干细胞可以修复及再生盆底神经、肌肉和组织,近年来将其应用于PFD的治疗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和经验,本文就干细胞在PFD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孟晓静; 李旻; 王少为
    • 摘要: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系列由各种原因导致盆底肌功能损伤疾病的统称.该类疾病常见于产后和中老年女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系统回顾该领域新近文献,从流行病学、临床诊断、疾病管理等方面对该类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