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皮肤创伤

皮肤创伤

皮肤创伤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6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33554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中国法医学杂志、科学技术与工程、解放军健康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第九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十五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全国小动物医学学术研讨会等;皮肤创伤的相关文献由100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新旺、王滢、唐璟等。

皮肤创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33554 占比:99.44%

总计:33742篇

皮肤创伤—发文趋势图

皮肤创伤

-研究学者

  • 杨新旺
  • 王滢
  • 唐璟
  • 张安强
  • 林雅铃
  • 犹阳
  • 黄炜妍
  • 万鹏
  • 中田圭美
  • 付小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蕾
    • 摘要: 猪疥螨是猪感染疥癣或螨虫导致的,是一种最常见的皮肤创伤和寄生虫疾病。目前国内几乎没有猪场不被疥螨感染所困扰,持续的皮肤瘙痒使很多种猪变得瘦弱,商品猪生长速度减慢,有的甚至会导致死亡,给肉猪养殖带来巨大的影响。一、猪疥疮总论1.致病源。疥疮是虫科一种肉眼不可见的微小虫体。其幼虫的体形发育和生长可划分为4个不同时期,分别为成熟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从成熟的虫卵到幼体成熟大约要经过8~22天。当气温低于16°C时,这些幼虫会慢慢失去活性。
    • 蒋琪霞; 王雅婧; 刘国帧
    • 摘要: 在海上作战时的皮肤创伤难以避免被海水浸泡和细菌感染,海战伤与传统陆地战伤的明显区别在于皮肤创伤被海水浸泡后会快速出现组织水肿和坏死感染等二次创伤,且容易成为慢性伤口,增加救治难度[1-2]。战伤合并海水浸泡称为海水浸泡伤,是部队登岛作战中最常遇到的战创伤类型,海战中常见的火器伤、切割伤、爆炸伤和烧伤等武器伤,还有海洋生物造成的蜇伤、刺伤和咬伤,统称海洋生物伤(图1)[2]。海水浸泡后,伤口组织的变性和坏死程度会加剧[1-3],因为海洋动物口腔和皮肤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寄生,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此外,海洋生物大都有毒性,蜇伤、刺伤和咬伤后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毒性反应,继而引发深部组织感染、坏死,甚至引起全身中毒反应,加重伤情[4]。受环境限制,海上医疗救助由于远离陆地和海岸线,在持续的战斗环境中难以实施[5]。作者基于大量文献和前期研究基础,研究了适宜单人自救或双人互救的海战伤海水浸泡后伤口现场紧急处理的关键技术和流程,以便于为现场紧急处理海战伤海水浸泡后伤口提供依据。
    • 吕宁宇; 李冀; 赵之栋; 王琪; 白晓伟; 傅仰木; 李众利
    • 摘要: 背景外伤或疾病导致的皮肤创伤可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如何构建能有效促进止血、愈合和修复的创面敷料,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的观察羟丁基壳聚糖(hydroxybutyl chitosan,HBC)联合生物矿化硅(biosilica,BS)复合水凝胶敷料对小鼠皮肤全层创伤的修复效果。方法在20只9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背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制作直径6 mm的全层皮肤创伤模型,利用硅胶固定板固定,防止创面收缩。小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小鼠右侧创面为HBC/BS组,即实验组;A组小鼠左侧创面为空白对照组;B组小鼠右侧创面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Na)/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PG)组;B组小鼠左侧创面为HBC组。小鼠单笼饲养,所有创面均每3 d给予1次常规消毒处理并更换固定板。每次消毒后,空白对照创面直接覆盖透气透明膜,其余各组创面均给予对应的水凝胶药物200 mg,均匀涂布后覆盖透气透明膜。持续观察创面出血及愈合情况,在15 d和21 d时分别对各组半数小鼠创面组织取样,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BrdU免疫荧光染色,并检测创面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实验组在建模后3 d、6 d、9 d、12 d、15 d时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病理学观察提示,在建模后15 d和21 d时,实验组与HBC组的创面更接近正常皮肤的层次和结构,上皮组织被覆完整且结构致密,胶原纤维分布均匀、排列整齐有序,实验组的皮肤附属器分布密度和结构完整性优于其他各组。建模后15 d,实验组创面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和CMC-Na/PG组(P0.05);建模后21 d,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C/BS水凝胶和HBC水凝胶相较于已应用于临床的CMC-Na/PG水凝胶,均有更好的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添加了BS的复合水凝胶可有效促进皮肤附属器的修复再生,相较于HBC水凝胶有更为全面的促修复愈合能力。
    • 易梓文; 汤小朋; 朱怡平; 俞峰
    • 摘要: 骨骼肌肉疾病是赛马高发的疾病类型,一项调查表明,马跛行的平均月发病率为2.1%,最常见的病因为蜂窝织炎、皮肤创伤、蹄部或蹄铁问题[1]。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选择需要基于对病因与病变位点的准确判断,故该类疾病的诊断应以有序、系统和缜密的方式进行,常规诊断流程为病史与体格检查、步态评估、屈肢试验、神经与关节阻滞以及影像学检查。
    • 马阿雪; 鲁晓红; 董博; 王东
    • 摘要: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对于维持人正常的身体功能至关重要。皮肤创伤后的修复再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细胞增殖和迁移、细胞外基质合成和沉积、血管生成和重塑等生物学进程。近来,外泌体miRNA越来越被认为是可用于治疗皮肤创伤有潜力的疗法。外泌体作为细胞间的通讯信使能通过融合、内吞作用和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影响靶细胞的功能,外泌体中的主要成分miRNA在创伤修复的所有阶段均发挥重要功能。因此,了解外泌体miRNA在皮肤创伤修复再生中的具体作用可能为将来开发治疗皮肤创伤的新疗法提供有力依据。本文总结了外泌体miRNA在皮肤创伤修复再生的炎症、增殖和重塑三个阶段中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此外还讨论了皮肤创伤修复再生中外泌体miRNA研究的当前局限性和未来前景,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路。
    • 林根; 龙瑞春; 张登文; 李红英; 孙怡
    • 摘要: 目的:基于p38 MAPK通路探究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大鼠皮肤创伤修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剩余20只建立大鼠皮肤创伤模型,最终19只建模成功,随机分为创伤组9只,骨髓基质干细胞组10只。建模完成后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大鼠在创伤部位注射骨髓基质干细胞,正常组、创伤组大鼠不做处理,观察各组大鼠的变化。对比各组大鼠创口愈合率、再生上皮厚度、机械痛阈、热痛阈;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8^(+)、CD4^(+)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创伤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大鼠再生上皮厚度较厚,机械痛阈、热痛阈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创伤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大鼠CD8^(+)、CD4^(+)水平较低,IL-6、TNF-α、hs-CRP水平较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创伤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大鼠p-ERK、p38MAPK蛋白表达较高(P<0.05)。与创伤组相比,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大鼠创口愈合率较高,再生上皮厚度较厚,机械痛阈、热痛阈水平较高(P<0.05)。与创伤组相比,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大鼠CD8^(+)、CD4^(+)水平较高,IL-6、TNF-α、hs-CRP水平较低(P<0.05)。与创伤组相比,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大鼠p-ERK、p38MAPK蛋白表达较低(P<0.05)。结论:使用骨髓基质干细胞干预的皮肤创伤大鼠,其创口愈合率较高,再生上皮厚度较薄,炎症因子水平得到调控,免疫功能得到改善,p-ERK、p38MAPK蛋白水平得到调节,镇痛效果良好,效果显著。
    • 阮文雯; 陈松萍; 黄淑云; 潘体艳; 林鸿珊; 贺诗捷; 汪洁; 苏萍
    • 摘要: 目的:为探讨丝胶蛋白溶液对小鼠皮肤创伤的愈合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ICR小鼠30只,分别在其背部制备1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1cm×1cm),随机分成两组,PBS试剂对照组和丝胶蛋白溶液组.分别将PBS溶液和丝胶蛋白溶液以局部涂抹和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测定不同时间点(第3天、第7天、第12天、第16天、第20天)的伤口愈合率.结果:与PBS试剂对照组比较,丝胶蛋白组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率明显更高(P<0.05),尤其以后期差别更为明显,且丝胶溶液组的愈合时间缩短,小鼠表皮的毛生长更为浓密茂盛.结论:为丝胶蛋白溶液可促进小鼠皮肤伤口愈合.
    • 杨芷; 石小花; 田甜; 靳明嘉; 高扬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治疗皮肤创伤对患者创面愈合的疗效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整形美容中心收治的84例皮肤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HBO治疗.统计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15 d后创面愈合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5、10、15 d取患者创面渗出液,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ST2(sST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的表达水平.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瘙痒及创面发红等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5 d后,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5、10、15 d后CRP与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CRP与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治疗5、10、15 d后创面血清IL-33、sST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IL-33、sST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5、10、15 d后创面血清TGF-β1、VEGF、CTG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TGF-β1、VEGF、CT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患者在入院治疗过程中,预期出现的瘙痒、创面发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HBO联合FGF治疗皮肤创伤患者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其主要通过调节炎性因子和皮肤创面修复促进因子水平实现的.
    • 杨舒絮; 杨劼; 马奎; 杨思明; 付小兵
    • 摘要: cqvip: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对保护机体免受外界有害因素的侵害至关重要。同时,皮肤在体内水的平衡、温度调节、信号传递、免疫以及神经肽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激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皮肤最直接地与外界接触,极易受到各种理化因素的伤害,其损伤后的相关并发症及后遗症复杂多样且难以防治,常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应高度重视由皮肤创伤引发的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本文对皮肤创伤引发的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防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艾力·艾尔肯; 李巴仑; 张梦菲; 谭宁; 寇正; 张慧敏; 吴筱洁; 孙亚东; 华进联
    • 摘要: 3月龄田园家犬因咬伤所致皮肤大面积坏死而入院诊治.主人选择使用保守治疗,直接将伤口缝合.缝合后第3天患犬出现组织坏死及局部感染而再次入院诊治.经临床检查其基本生命体征未见异常,经血液检验发现患犬的白细胞数显著升高,视诊可见其创口感染、组织坏死严重.通过清理坏死组织后用间充质干细胞水凝胶和间充质干细胞冻干粉注射对患犬进行治疗,病犬治疗6d后创口基本愈合,其白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及血小板数等临床指标均恢复至标准范围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