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池隔膜

电池隔膜

电池隔膜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5498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561105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股市动态分析、膜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5全国特种纸技术交流会暨特种纸委员会第十届年会、中国塑协六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塑料加工业技术应用论坛、新型纤维及非织造新技术、新材料产业链论坛等;电池隔膜的相关文献由6847位作者贡献,包括白耀宗、袁海朝、徐锋等。

电池隔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9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61105 占比:99.95%

总计:561389篇

电池隔膜—发文趋势图

电池隔膜

-研究学者

  • 白耀宗
  • 袁海朝
  • 徐锋
  • 程跃
  • 王红兵
  • 陈朝晖
  • 西川聪
  • 刘杲珺
  • 苏碧海
  • 水野直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魏恋璎; 陈明星; 张威; 肖长发
    • 摘要: 芳香聚酰胺材料在高性能纤维领域应用广泛,其分子结构中大量的苯环和酰胺键赋予了芳香聚酰胺材料优异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常用芳香聚酰胺材料主要有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两种,它们具有耐热、亲水和耐化学性好等优点.随着分离膜应用领域的拓展,对分离膜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制膜技术的发展使得制膜材料的种类也得到了扩展,具有优异性能的芳香聚酰胺材料逐渐进入科研人员的视线,其优异的性能使其在分离膜材料领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归纳了芳香聚酰胺材料在膜分离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分别对PMIA分离膜和PPTA分离膜的制备与改性及其在超滤膜、反渗透膜、正渗透膜、纳滤膜、电池隔膜及油水分离膜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介绍,分析了芳香聚酰胺分离膜在制备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制备高性能芳香聚酰胺分离膜提供参考.
    • 刘超然
    • 摘要: 两大龙头搅动电池隔膜风云。目前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中的电动车产业链正处于景气高涨的阶段,2021年整个产业链产能紧张的情况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2019年至今,有相当多的电动车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在二级市场表现出色,恩捷股份(002812.SZ)就是其中之一。经过粗略计算,恩捷股份2019年10月股价在30元/股左右,2021年9月15日盘中曾触及历史最高的319元/股,上涨幅度超过1000%。
    • 王德诚
    • 摘要: 日本东丽公司与韩国LG化学公司之间达成协议,对作为东丽100%子公司的匈牙利锂离子二次电池(LIB)用电池隔膜分离器薄膜制造·销售公司“Toray Industries Hungary Kft.」(简称:THU)”,LG化学新出资375百万美元(约430亿日元),设立将THU作为续存公司的持股比例50:50的合资公司“LG Toray Hungary Battery Separator Kft.”(简称:(LTHS)。根据这次的协议,合资公司用现在THU的现有设备面向车载用途制造电池隔膜分离器薄膜,向LG集团的欧美据点销售。并且还协议,根据今后的需求扩大,在现在THU占地内进行薄膜基材的制膜设备增强和涂层加工设备的新型导入,从合资公司设立经过2年半后,将东丽持股的20%有偿让渡给LG化学,以后,LG化学担负经营事业的主体。
    • 高新; 薛立伟; 傅玉珍
    • 摘要: 莱赛尔纤维是未来最重要的纤维品种之一,在产业规模高速发展的同时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展中,针对莱赛尔纤维在电池隔膜领域的应用前景、研究进展、生产工艺及现存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梳理。采用目前的主流方法湿法造纸工艺进行国产标准型莱赛尔纤维和兰精天丝为基材的电池隔膜小样试制,分析了两种莱赛尔纤维在打浆度、透气度、隔膜孔径、纤维长度均匀度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对电池隔膜成膜性能的影响,验证了国产标准型莱赛尔纤维在电池隔膜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 刘海军
    • 摘要: 作为未来新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产业呈现高景气度,以硅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吸引了业界和投资者的目光。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光伏装机达到3715万千瓦,稳居全国首位。山东化工企业纷纷切换赛道,布局有机硅、电池隔膜、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玻璃(TCO)光伏导电膜玻璃、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光伏胶膜料等产品,同时借力风能发展机遇,大力开发与其配套的新型材料,登上新能源动车。
    • 张马亮; 谭策; 程博闻; 李振环
    • 摘要: 为构建高性能水系电池隔膜,通过聚酰胺(PA)膜溶液涂覆修饰聚苯硫醚(PPS)超细纤维膜的方式制备了PA/n-PPS微纳米复合纤维隔膜,并研究了PA/n-PPS隔膜的形貌结构对隔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A的质量分数为11%时,PA/n-PPS隔膜的孔隙率最大并且膜孔结构均匀,电化学性能最佳,其保液率达到548.41%,离子电导率为3.12×10^(-2) mS/cm;在0.2 C倍率条件下,隔膜组装的电池初始放电比容量为340 mA·h/g,并且经过100次循环,放电比容几乎无波动,放电效率接近100%,表现出极佳的循环稳定性。
    • 史佳倚; 姚莹梅; 闫佳琪; 孙超钦; 黄锋林
    • 摘要: 本工作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对PP隔膜两侧分别物理沉积了厚度为200 nm的SiO2和AlF3陶瓷颗粒层,成功制备了SiO2/PP/AlF3功能隔膜,有效避免了传统涂覆法带来的厚度增加和孔隙率降低的缺陷.一方面,SiO2和AlF3陶瓷颗粒均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提高聚烯烃(PP)隔膜的耐热性;另一方面,SiO2和AlF3都是极性化合物,能够协同提高隔膜对电解液的亲和性,提高了锂离子的电导率,降低电池内阻.此外,AlF3的强路易斯酸性和低表面能有效抑制电解液的分解和锂枝晶的生长,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使用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EDS)、差示扫描热量仪(DSC)、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孔隙率、电解液亲和率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改性隔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技术对改性隔膜的厚度和孔隙率影响很小;采用SiO2/PP/AlF3隔膜的锂离子电池,在0.2 C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64.98 mA·h/g,50次循环后的比容量为154.87 mA·h/g,循环衰减率仅为0.12%;在5.0 C高电流密度下SiO2/PP/AlF3隔膜电池仍有102.07 mA·h/g放电比容量,循环性能、倍率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PP隔膜电池.SiO2/PP/AlF3功能隔膜的应用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具有积极意义.
    • 时培东; 胡春蕊; 郑苗苗; 赵娟; 刘锐; 贾原媛
    • 摘要: 当前商业上常用聚烯烃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但是其热收缩性差和力学性能弱的缺点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因此研究具备高热稳定性和对电解液具有良好润湿性的电池隔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纳米纤维素/Al_(2)O_(3)胶体/PE锂离子电池隔膜,探究出了制备NC/A-PE膜的适宜条件:Al_(2)O_(3)溶胶的固含量为2%(质量分数),麦麸纳米纤维素悬浮液的固含量为0.2%(质量分数),浸润时间为5min,组装层数为20层。结果表明,组装后的电池隔膜的热稳定性和电解液润湿性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其杨氏模量最高可提高至原来的235.2%,在电池隔膜组装的过程中能有效抵抗形变;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场发射扫描电镜(F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证实氧化铝及纤维素成功地组装于PE基膜上,呈现出层次分明、厚度均一的多层膜结构,以此方法制备的电池隔膜安全无毒,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解液润湿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祝问遥; 邵伟光; 王新华; 李华; 叶海木; 蔡利海
    • 摘要: 分类总结了已有产业化耐高温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制备工艺,着重介绍了采用不同涂覆材料与基体材料的传统与新型耐高温锂离子电池隔膜的耐热性能,并对耐高温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进行了特点归纳与研究展望.
    • 郭雪松; 顾嘉怡; 胡建臣; 魏真真; 赵燕
    • 摘要: 为提高静电纺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将羧基丁苯乳胶(SBR)与PAN纳米纤维膜通过溶液浸泡进行复合,制备了一系列PAN/SBR复合纳米纤维膜,研究了SBR质量分数对PAN纳米纤维膜表面形貌、化学结构、润湿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R以物理粘结的形式与PAN纳米纤维膜复合在一起,随着SBR质量分数的增加,其在PAN纤维表面分布逐渐变得不均匀;SBR的加入对PAN纳米纤维膜的热稳定性没有影响,但会使纤维膜的水接触角增大,亲水性变差;加入少量的SBR(小于等于15.6%)会使PAN纳米纤维膜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初始模量、断裂能和耐穿刺力增大,当SBR质量分数为PAN纳米纤维膜的8.5%时,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断裂能提高约4倍,显著改善了PAN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