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瓦斯压力

瓦斯压力

瓦斯压力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7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安全科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7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154774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中国煤炭学会第二届煤炭行业青年科学家论坛、中国煤炭学会第五届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等;瓦斯压力的相关文献由2310位作者贡献,包括蒋承林、陈学习、许江等。

瓦斯压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7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54774 占比:99.50%

总计:155558篇

瓦斯压力—发文趋势图

瓦斯压力

-研究学者

  • 蒋承林
  • 陈学习
  • 许江
  • 王凯
  • 齐黎明
  • 彭守建
  • 尹光志
  • 李晓伟
  • 杨胜强
  • 唐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润芝
    • 摘要: 为了保障毛家庄煤矿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施工,确保矿井生产正常接续,提出毛家庄煤矿掘进工作面瓦斯防治技术方案。通过对矿井掘进期间的瓦斯涌出特征进行分析,选取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绝对瓦斯涌出量、钻屑量及Δh2等参数作为基础指标,采取区域瓦斯压力测定、区域瓦斯防治措施、局部危险性预测、局部抽采措施、抽采效果验证的方式对掘进工作面进行瓦斯跟踪治理。试验结果表明:毛家庄煤矿跟踪区域最大瓦斯压力为0.24MPa;掘进工作面最大瓦斯含量为5.45m^(3)/t;钻屑量、Δh_(2)最大分别可达3.4kg/m、160Pa;通过对掘进工作面两帮采取边掘边抽的局部抽采措施,所有测定值均小于临界值,并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毛家庄煤矿掘进工作面瓦斯防治技术方案可有效保障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施工,确保矿井正常接续、均衡稳定生产。
    • 许江; 程亮; 彭守建; 周斌; 魏仁忠; 杨海林; 李奇贤
    • 摘要: 为充分认识煤与瓦斯突出冲击气流的形成机理及其传播特征,基于气-固耦合作用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试验结果,结合气体动力学理论,建立冲击气流的形成及其运移模型,并应用于煤与瓦斯突出冲击气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煤层瓦斯压力和应力下降过程中皆存在阶段性平稳或回升现象,说明能量的释放是分阶段完成的;煤层应力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卸压区、应力集中区和过渡区,其中,最大主应力的下降量和下降百分比皆高于最小主应力;当煤层瓦斯压力为2.0 MPa时,巷道内冲击气流速度可超过300 m/s,煤粉流速度受气体曳力带动可达70 m/s;冲击气流速度远大于煤粉流速度,存在气流先行煤粉滞后的现象,由此将煤与瓦斯突出过程划分为单相气流阶段和煤-瓦斯两相流阶段;巷道断面冲击力呈现出不均匀的分布特征,其部分区域出现了冲击力陡增现象;随距离的增加,强冲击力有从断面中心向外部扩展的趋势;冲击气流的流动状态与煤层瓦斯压力、突出孔洞形貌特征有直接关联;冲击气流呈射流状,在射流中会周期性地出现膨胀波区和压缩波区,同时,射流截面会出现周期性的先扩大后缩小现象,从而导致射流边界上下起伏呈波纹状;在冲击气流运移过程中通过其速度演化可划分出高速射流区、平稳运移区和回流区,回流区内存在旋涡;冲击气流受膨胀-压缩波系的影响分别会在巷道内形成楔形真空区和锥形压缩区,其静压分别处于负压状态和正压状态。
    • 李新宇
    • 摘要: 文章采用钻孔瓦斯解吸法及直接测定方法,测定了五里堠煤业15号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结果显示,五里堠煤业15号煤层瓦斯含量、压力均与煤层埋深呈线性相关,瓦斯含量和压力梯度分别为1.64 m^(3)/(t·100 m)、0.21 MPa/100 m。基于此,综合采用4个突出危险性单项指标,分析确定五里堠煤业15号煤层目前开采范围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可为五里堠煤业开拓开采布置及设计提供保障。
    • 司莎莎; 王兆丰; 刘帅强; 崔永杰
    • 摘要: 为探究冷冻取芯过程煤芯瓦斯解吸特性,基于模拟试验的相似性,依托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冷冻取芯响应特性测试平台,开展不同变质程度煤样(长焰煤、贫瘦煤、无烟煤)及不同吸附平衡压力(1.0,2.0,3.0,4.0 MPa)下冷冻取芯过程煤芯瓦斯解吸特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冷冻取芯过程中,煤芯瓦斯解吸量与吸附平衡压力及煤变质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煤芯瓦斯解吸过程中存在倒吸现象,煤与瓦斯初始吸附平衡压力越大,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倒吸开始时间越迟;冷冻取芯过程中,瓦斯解吸速度与吸附平衡压力及煤变质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且瓦斯解吸速度随吸附平衡压力及煤变质程度变化曲线符合幂函数关系。
    • 江明泉; 康向涛; 鄢朝兴; 唐猛; 王子一
    • 摘要: 合理的钻孔有效抽采半径是保证瓦斯抽采效果的关键。但目前对钻孔有效抽采半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测定方法方面,缺乏对正断层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钻孔有效抽采半径研究。以贵州某矿采煤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构建流固耦合模型,采用数值模拟与钻孔抽采瓦斯量法相互验证的方式分析了无断层影响下顺层钻孔有效抽采半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瓦斯抽采120 d时,有效抽采半径数值模拟结果为3.10 m,现场试验结果为2.93 m,现场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流固耦合模型的可靠性。利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分析了正断层影响下顺层钻孔有效抽采半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抽采时间范围内,钻孔距正断层一定距离时,瓦斯压力曲线会出现驼峰状分布,且峰值间隔约为3.5 m;正断层附近钻孔有效抽采半径随距断层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正断层对钻孔有效抽采半径的影响范围在距断层70 m内。结合正断层影响下的分析结果,在保证抽采效果和不延长抽采时间的前提下,对正断层附近瓦斯抽采钻孔布孔间距实施分段布置:在靠近断层30 m内密集布置钻孔,布孔间距应不大于距断层10 m时的有效抽采半径(1.83 m);在距断层30~70 m范围内,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适当加大钻孔的布孔间距;在距断层70 m外,可逐步恢复至无正断层影响下顺层钻孔的布孔间距。
    • 陈鼎文; 卢平; 余陶
    • 摘要: 为了更有效地指导矿井瓦斯抽采钻孔设计,以煤结构特征和瓦斯流动理论为基础,根据达西定律,建立了单孔及群孔瓦斯抽采模型,并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可知,相比于单孔条件下,群孔条件下的瓦斯抽采有效半径从3 m优化为4 m,且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数值模拟结果为现场瓦斯抽采钻孔的施工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避免了现场施工的盲目性。
    • 崔永乐; 姜鹏飞
    • 摘要: 为了研究抽采负压、瓦斯压力及透气性系数对瓦斯抽采浓度的影响。通过自主研发物理模拟井下瓦斯抽采影响实验平台,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瓦斯抽采浓度随不同抽采负压、不同瓦斯压力及不同透气性系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漏气量小于CO_(2)进气流量与CO_(2)纯量时,CO_(2)抽采浓度比较高,因此最佳抽采负压应该在30~40 kPa之间;CO_(2)进气流量随煤层初始压力提高而提高,CO_(2)纯量随煤层初始压力提高同样呈增长趋势;透气性系数增大时,提高抽采负压可以提高抽采浓度。
    • 刘传政; 伍晓龙; 赵伟
    • 摘要: 为分析瓦斯环境对冲击倾向性煤体受载破裂过程的影响,利用自行研制的含瓦斯煤体试验装置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与小波分析的声波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瓦斯压力下冲击煤体破裂过程的声发射响应特征,这对瓦斯环境中冲击煤体破裂的动态预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张成辉
    • 摘要: 为了准确掌握古城煤矿3号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便于瓦斯治理工作的规划管理和现场实施,采用井下实测和实验室试验对3号煤层进行瓦斯基础参数测试。研究结果表明:3号煤层的坚固性系数f为0.54~0.72,煤层瓦斯放散初速度△p为9.6~11.6,煤层瓦斯含量为4.64~14.97 m^(3)/t,煤层瓦斯压力为0.17~0.55 MPa。3号煤层瓦斯压力和煤层瓦斯含量相对较高,应加强检测与监控,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 陈月霞; 赵东云; 苏媛媛
    • 摘要: 为分析钻孔有效抽采区域和影响范围、识别钻孔布置形状对瓦斯抽采的影响,本文建立三维几何模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单一钻孔的有效抽采半径、影响半径,不同布置形状的多个钻孔瓦斯抽采过程中有效抽采区域及影响范围时空分布特征。单一钻孔抽采90天时,有效抽采半径为1.2 m,影响半径为4.1 m;当钻孔布置为边长为2.4 m正方形或者将同排两个钻孔同时向右平移1.2 m布置成平行四边形时,由于多个钻孔叠加效应,每单个钻孔附近的等值线并未围绕该钻孔呈标准圆形分布,而是向附近其他钻孔方向拉伸,0.74 MPa等压面围绕所有钻孔近似呈圆柱状;抽采100天前,两种布置形状钻孔有效抽采区域体积几乎相同,随着时间的增大,布置为平行四边形比布置为正方形的钻孔有效抽采区域略大。研究提出的以有效抽采区域,影响范围,叠加效应,不同形状钻孔有效抽采区域体积等考查方法可为现场煤矿井下钻孔布置优化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