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球头铣刀

球头铣刀

球头铣刀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574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10782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机械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1年南京市科协年会——提高高端智能装备水平 推进机械工程创新发展专题高层论坛、2011年飞机数字化制造技术学术会议——大飞机工程与数字化制造、第五届海内外青年设计与制造科学会议等;球头铣刀的相关文献由92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献礼、杨树财、唐余勇等。

球头铣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7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10782 占比:99.92%

总计:311029篇

球头铣刀—发文趋势图

球头铣刀

-研究学者

  • 刘献礼
  • 杨树财
  • 唐余勇
  • 岳彩旭
  • 娄兵占
  • 张玉华
  • 刘军营
  • 杨先海
  • 田忠强
  • 程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丽美; 钱炜; 刘金; 叶逸; 郭淼现
    • 摘要: 零件的表面形貌是机械加工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对精密铣削表面形貌的准确预测,在铣削工艺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切削振动小波包分析和频谱分析的表面形貌仿真方法。首先以球头铣刀为研究对象,建立工件坐标系下切削刃随时间变化的运动轨迹模型,然后把实测振动信号通过小波包分析和频谱分析处理后得到的振动方程带入其中,最后利用Matlab完成对工件表面形貌的仿真预测。通过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基于振动信号小波包分析和频谱分析的表面形貌仿真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为实际的加工生产提供参考。
    • 摘要: 郑钻两刃PCBN球头铣刀是继CVJ球头铣刀系列产品之后,又一引领国际领先水平的专用球头铣刀,该产品用于轴承球道(工件材质为淬火钢58-60HRC)的高效铣削。PCBN球头铣刀采用“以铣代磨”先进加工理念,在解决轴承球道铣削工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样是“以铣代磨”非常典型的球道加工案例。其加工工件精度为0.01 mm,刀具刃口轮廓精度可实现±0.003 mm。刀具使用寿命为700件左右。
    • 摘要: 郑钻针对内外星轮滚道传统加工工艺的弊端,利用多年技术优势和现场经验,研制出内外星轮滚道加工专用的CVJ球头铣刀。CVJ球头铣刀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实现“以铣代磨”,是采用PCBN高速硬态干切削加工技术在内外星轮上一次加工成型,更柔性灵活,比传统磨削的工件有更高的抗疲劳强度及耐用性。
    • 毕经硕
    • 摘要: 球头铣刀铣削过程中铣削力的研究是铣削加工过程研究的基础,也是重点,铣削力的大小对铣削热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刀具的磨损、破损以及刀具的耐用度也会产生影响,最终对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准确合理的铣削力建模为铣削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该研究分析了球头铣刀的几何结构,铣削力的研究对于铣削过程中的振动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建立了球面铣削刃螺旋线的几何方程;依据铣刀加工过程中的位置变化规律,推导出未变形切削厚度的计算表达式;利用瞬时刚性力模型,建立了球头铣刀的微元铣削力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积分,建立了刀具的整体铣削力模型;基于已识别的切削力系数和Matlab软件,对铣削力进行仿真并研究了加工参数对铣削力的影响。
    • 王海艳; 金天; 王健宇; 武晔
    • 摘要: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具有跨尺度、多相等结构特点,呈现显著的各向异性和不均匀性,加工性能差,容易出现明显的毛刺和分层。为了分析CFRP螺旋铣孔特性,采用球头铣刀针对CFRP开展了螺旋铣孔工艺技术的研究,着重对切削力、刀具磨损和制孔质量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径向切削力、轴向切削力以及切削温度随切削参数变化而变化的状况,接着分别从侧刃和球面的角度对刀具磨损进行了研究,最后根据制孔深度分析了制孔直径的变化,同时分析了制孔入口和出口的质量情况,并采用分层因子描述了制孔入口的分层情况。结果显示,球头铣刀在CFRP螺旋铣孔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切削特性,但制孔质量还有待提高。
    • 李全喜; 张玉华; 宋文博
    • 摘要: 文章就前刀面梯形微织构球头铣刀铣削性能仿真展开研究。为了研究梯形微织构球头铣刀对切削性能的影响,在球头铣刀前刀面制备不同参数的梯形微织构。在CATIA中建立球头铣刀三维模型,将梯形微织构置入球头铣刀前刀面的刀-屑接触区域,并使用Deform-3D仿真软件对不同参数的刀具铣削过程进行仿真,将获得的铣削力和铣削温度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了铣削力、铣削温度的预测模型,使用遗传算法优化选取了最佳微织构参数,即微坑直径为76.843μm,微坑深度为54.725μm,微织构间距为177.767μm,距刃距离为91.845μm,此时铣削性能最好。
    • 姚智奇
    • 摘要: 为研究横向沟槽微织构的制备对刀具应力和应变的影响,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针对横向沟槽微织构形式,进行了刀具结构强度的仿真.同时,研究了不同横向沟槽微织构参数对球头铣刀结构强度的影响规律.
    • 张鑫祺; 董志国; 刘沛林; 朱徐辉
    • 摘要: 为研究每齿进给量对球头铣刀加工钛合金过程中微铣削力以及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加工后表面形貌的影响,首先,基于有限元方法,使用Deform-3 D有限元软件对钛合金进行微铣削仿真;其次,通过试验对铣削力进行验证;最后在超景深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每齿进给量对加工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铣削力随着每齿进给量的增大呈现缓慢波动后快速增大的过程;工件温度随着每齿进给量的增大而增加,在刀-屑接触区温度达到最高,且升温速率也呈现升高的趋势;不同每齿进给量对加工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切屑粘连现象,每齿进给量越大,其切屑粘连现象越严重.
    • 程德俊; 全宏杰; 张春燕
    • 摘要: 针对五轴机床加工过程中刀具接触点连续变化导致工件表面形貌预测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切削刃运动轨迹的球头铣削加工表面形貌预测模型.考虑刀具几何形状、表面倾斜角以及切削工况,建立球头铣刀切削刃运动轨迹公式;并使用Visual C++语言开发表面形貌仿真软件;通过切削加工验证试验验证模型预测精度.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对比表明:表面形貌仿真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该模型可用于五轴加工过程中球头铣刀加工表面形貌的精准预测.
    • 袁美霞; 华明; 孟浩
    • 摘要: 微小结构常采用介观尺度下微细铣削加工,而介观尺度切削机理有别于常规金属切削机理。本文使用微径二刃球头铣刀对310S不锈钢进行微细铣削加工,利用测力仪采集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数据信息。通过对切削力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微径球头铣刀进行微细铣削的机理。结果表明:微径球头铣刀进行微细铣削会产生刀具偏心、单齿切削和最小切削厚度现象。因为球头铣刀在铣削过程中切削刃的不同位置处切削层的切削厚度不同,易出现犁耕和滑擦现象。当切削层厚度小于最小切削厚度时,不会产生切屑,刀具与工件仅发生弹性变形,切削并未进行;当切削层厚度接近最小切削厚度时,被切削材料发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当切削层厚度大于最小切削厚度,后刀面的弹性变形层将会明显地减小,实际切削厚度与名义切削厚度几乎相等,切削层会被全部切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