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现代悲剧

现代悲剧

现代悲剧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专利文献3336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黑龙江社会科学、学习与探索、青春岁月等; 现代悲剧的相关文献由137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信玉、王杰、王秀琳等。

现代悲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4.06%

专利文献>

论文:3336 占比:95.94%

总计:3477篇

现代悲剧—发文趋势图

现代悲剧

-研究学者

  • 何信玉
  • 王杰
  • 王秀琳
  • 路云亭
  • 任生名
  • 唐荔
  • 李俊宇
  • 李志楠
  • 杨康恩
  • 耿春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包大为; 田重
    • 摘要: 悲剧冲突是现实关系的矛盾对立,而悲剧美学则是呈现这一事实及其美学价值的艺术程序。围绕伦理、种族、荣誉、情欲乃至革命等论题,悲剧美学从古典的直观形式延异至近代的理性主义传统。悲剧及其审美的真理性并非是寓于当下之判断,而是随着精神发展历程逐渐呈现的,换而言之,悲剧美学是一个历史现象,真正考察现实的戏剧方案需要较大的思想深度和自觉的历史内容,亦即实现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契合。黑格尔对悲剧美学的历史主义重释为悲剧的形式补足了历史的内容,为纯粹的审美判断找到了具体的主体,以形式与内容、直观与理性的辩证关系启发了马克思更为彻底的作为历史科学重要环节的美学探索。
    • 曹宇慧
    • 摘要: 众所周知,2011年,英国国家剧院上演的舞台剧《弗兰肯斯坦》风靡一时,这一改编版由尼克·迪尔编剧、丹尼·博伊尔执导,国际著名影星“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米福”约翰尼·李·米勒主演,可谓获得了艺术与商业的双成功。2022年9月,上海大剧院上演的中文版《弗兰肯斯坦》,正是源自这一改编版的再创作。整体上延续了阴郁恐怖的氛围,也增添了诸多细节巧思,带领观众经历了一场直击心灵的净化,在娱乐化的大潮下带来了一场久违的悲剧体验。
    • 王东泽
    • 摘要: 现代戏剧较之于古典戏剧更大程度表现出对现代人普遍生存境况的关注与担忧。现代戏剧往往能使受众在审美层面获得巨大的悲剧感与生存的压力,本文将此种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感和压力称为悲剧性精神体验,它不同于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而是侧重对于受众方的审美想象,在现代戏剧中扮演着情感传输的功能。
    • 何信玉
    • 摘要: 现代审美经验与现代悲剧的形成和发展之间具有十分内在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悲剧的思考根本上源自对现代性问题的理论反思。欧洲1848年革命之后,马克思与恩格斯站在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高度提出审美现代性的理论问题,将悲剧扩展成一个与社会、历史、革命密切相关的广义文化范畴,在此基础上,现代悲剧的理论困难并不在于如何复兴古典悲剧艺术或悲剧理论,而是如何以一种新的理论姿态对现代悲剧经验予以可能性的理论阐释,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异化的世界中重塑主体内在的精神信仰,这种信仰既根植于历史,又超越历史,基于人性内在的深沉力量,在现实生活中则转化为一种外在的革命冲动,从而实现对现实的悲剧性超越。
    • 刘宇婷
    • 摘要: 悲剧理论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得到了丰富的阐释,近代以降的悲剧逐渐跳脱出英雄受难的模式,呈现出更为世俗化的特征;在此背景下,不少学者宣称悲剧在现代社会已然衰亡。然而以雷蒙·威廉斯、特里·伊格尔顿为代表的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认为,悲剧不仅没有死亡,相反,其更为普遍地存在于现代社会中,这在如今形式更为丰富的艺术作品及日常生活经验中都有所显现。对“邪恶”“无序”“革命”的批判性阐释是威廉斯的现代悲剧观念中涉及的几个重要方面,在近年上映的电影《小丑》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悲剧观的这几个关键词通过当代电影的形式得到阐发。
    • 杨增莉; 庄焕明
    • 摘要: 20世纪初,中国美育思潮兴起,中国现代悲剧成为中国美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之一,形成了"个体救赎"与"社会启蒙"两条殊途同归的美育路径.一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二是开启民智、重塑家国情怀.
    • 徐立伟
    • 摘要: 电影《老师·好》符号文本在"聚合轴"与"组合轴"上的符号包含着矛盾与冲突.电影文本中,历史的必然要求表现为苗宛秋、洛小乙、安静等人的美好向往,而历史的必然要求暂时不可能实现则可以理解为人物生活、工作和追求的失意、未来的无法确定以及个人选择的全线崩盘.但在矛盾和冲突中显现出的人性的美与善,却让悲剧散发出崇高的美学光辉.
    • 王杰; 石甜
    • 摘要: 在世界美学话语系统中,"中国文化缺乏悲剧观念"的观点仍占主导,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悲剧观念及其表达机制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充满着悲剧性、异化和价值断裂.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传统遭遇现代、个体陷入异化等等,形成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悲剧观念.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就中国悲剧观念的学理、界定、文化基础、理论内涵与外延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 何信玉
    • 摘要: 马克思与恩格斯关于现代悲剧的核心观点,集中体现在二人1859年分别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两封信中.在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他们敏锐地发觉欧洲1848年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与现代内涵——这次革命首次与反对资产阶级的"中心点"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他们将悲剧创作与现实革命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正式提出现代悲剧的理论范畴.在美学史上,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突破和革新西方传统悲剧观念、打破资产阶级戏剧文学的束缚,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理论影响.
    • 魏欣悦
    • 摘要: 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被称为"美国戏剧的良心",他的戏剧客观地再现了美国的社会现实.而阿瑟·米勒的《萨勒姆的女巫》是一部将历史事实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借古讽今的现实剧,同时也是一部具有传统悲剧特征的现代悲剧.文章从二元对立中善义与邪恶、救赎与替罪、事实与谬论的角度来解读该剧的人物、主题和背景,进而分析阿瑟·米勒的悲剧观,揭示平民悲剧英雄的悲剧精神,激发观众的共鸣,揭示正义的力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