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儿童

中国儿童

中国儿童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4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9039篇;相关期刊756种,包括中国妇运、父母必读、少年儿童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八届全国病毒学学术研讨会、第九届全国医药信息学大会CMIA'02、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等;中国儿童的相关文献由114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众、申溪、谢驰等。

中国儿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5 占比:2.4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9039 占比:97.57%

总计:60508篇

中国儿童—发文趋势图

中国儿童

-研究学者

  • 李众
  • 申溪
  • 谢驰
  • 韩阳
  • 林崇德
  • 陈会昌
  • 中申
  • 乐茗
  • 吴建新
  • 张绍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浩; 高静; 朱琳; 刘锐芮; 柏丁兮; 杨直; 梁芸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患病率。方法计算机检索CINAHL、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6月发表的研究对象为年龄≤18岁的中国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儿童患病率的相关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纳入文献采用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OME的患病率及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区域、年份的差异。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21篇文献,包括67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总患病率为4.0%[95%CI(2.38%,5.88%)]。0~3、4~6、>7岁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病率分别为11.12%[95%CI(4.76%,19.71%)]、6.61%[95%CI(5.65%,7.64%)]、2.38%[95%CI(4.15%,5.65%)];男、女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病率分别为7.37%[95%CI(5.65%,9.60%)]、5.42%[95%CI(4.14%,6.86%)];城、乡区域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病率分别为4.35%[95%CI(2.23%,7.37%)]、9.90%[95%CI(5.65%,14.81%)];年患病率从2014年以前的4.76%下降到2015~2020年的3.03%。结论我国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总患病率为4.0%,但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区域的儿童患病率存在差异,应重视0~6岁儿童和乡村儿童OME的早期筛查工作。
    • 吴灵琼; 李佳琦; 朱艳
    • 摘要: 基于Perkins(2010)的自然关爱量表进行中国儿童版的修订。以城市儿童为研究群体对初始量表进行项目分析(N=313)以及信效度检验(N=464)。修订后的量表包含13个项目;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呈现一维结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总分重测信度处于可接受的水平,且与生态世界观和亲自然体验均显著正相关。量表的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于中国儿童群体(9~13岁)的自然情感联结测量。
    • 张峰峰; 孙彩平
    • 摘要: 儿童道德行为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生成。探究当下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变化可以为儿童德育内容、德育方式的选择及确定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基于2016、2019年中国儿童道德发展的大样本横截面动态数据(155,320),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基础描述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1)中国儿童道德行为呈现出差异化发展特征,其中儿童守规则行为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儿童诚信行为、同伴错误提醒行为、制止欺负行为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家庭感恩回报行为水平则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2)中国儿童道德行为的稳定性欠缺,行为水平随年龄的增高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波动趋势,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9—12岁)的儿童的道德行为表现得更好;(3)中国儿童道德行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学段特征,其中小学生“守规则、讲义气”,初中生“不懂感恩”,高中生“明哲保身”;(4)“区域、学业表现、生活满意度”是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5)道德情感(特别是集体责任感和同情感)是中国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内生动力。基于以上发现,为了协调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差异性、使儿童道德行为水平朝着良善方向发展并逐渐趋于稳定,当下道德教育需要注重儿童各种道德行为均衡发展,协助儿童在生活中构建良好的道德认同机制,并在影响因素与儿童道德行为水平的提升间建立起有效互动关系。
    • 彭俊争; 樊慧峰; 张彩凤; 陈容珊; 赵斯静; 何春卉
    • 摘要: 背景 国外研究显示奥马珠单抗对≥6岁儿童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疗效肯定,目前缺乏中国哮喘儿童临床数据.目的 评价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儿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法 纳入符合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诊断、年龄6~18岁、能够承受16周疗程费用、使用奥马珠单抗前血清IgE 75~1500 IU·mL-1、生命体征平稳、处于哮喘非急性期发作状态的患儿.采用吸入激素+奥马珠单抗治疗方案,观察支气管哮喘控制、鼻炎和咳嗽症状、哮喘儿童生活质量、儿童生存质量、肺功能、身高和体重增长情况.观察指标于治疗开始前和完成16周时评估.主要结局指标4~11岁患儿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进行评分,≥12岁儿童采用ACT评分,C-ACT/ACT评分在治疗前后增长≥3分定义为治疗有效.结果 纳入35例中重度过敏性哮喘伴过敏性鼻炎患儿,体重(31±9.6)kg,身高(134.8±13.8)cm;符合哮喘3和4级治疗方案共32例、5级治疗方案3例,平均IgE水平340(168~583)IU·mL-1.吸入激素+奥马珠单抗治疗4周后患儿C-ACT/ACT评分、鼻炎和咳嗽VAS评分、PAQLQ/pedsQLTM3.0哮喘模块评估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3分,鼻炎和咳嗽VAS评分、PAQLQ/pedsQLTM3.0哮喘模块评估均较治疗4周后进一步改善.16周后肺功能和FeNO评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1例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瘙痒.结论 吸入激素联合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控制效果好,可改善用药期间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 朱季康
    • 摘要: 清末民初,美国报纸从"儿童关系学""儿童教育体制""儿童教育思想""儿童心理及保育""儿童教育发展研究"等角度,对当时中国儿童状况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报道。这些报道从多个层面为美国乃至西方民众了解中国的儿童状况提供了庞大的信息,但一些报道的内容与立场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些报道既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期的中国儿童状况,也有助于我们观察美国报纸、美国民众对当时中国儿童状况的了解程度,为我们理解当时的中国社会及中美关系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参考。
    • 何仁忠; 岑敏; 王冠; 李开为; 赵才祥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西替利嗪口服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中国患儿急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西替利嗪口服联用布地奈德雾化(试验组)对比单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照组)治疗中国患儿急性哮喘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月,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然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RCTs,1 21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RR=1.25,95%CI=1.17~1.33)、痊愈率(RR=1.37,95%CI=1.16~1.63)均高于对照组,日间症状评分(SMD=-1.79,95%CI=-2.65~-0.93)和夜间症状评分(SMD=-1.63,95%CI=-2.42~-0.85)均小于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值(SMD=2.12,95%CI=1.30~2.95)、肿瘤坏死因子-α下降值(SMD=-0.74,95%CI=-0.92~-0.56)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RR=1.42,95%CI=0.89~2.27,P=-0.14).结论 西替利嗪口服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中国患儿急性哮喘的疗效确切、提高患儿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优于单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 李东昇
    • 摘要: 儿童社会医疗保险作为我国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构成内容,制度是否能够有效落实是决定其是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儿童医疗保障的核心基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承载了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对医疗需求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促使其的社会医疗保险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医疗保障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本文主要阐述社会医疗保险的概念,分析中国儿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特点,并提出中国儿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议.
    • 姜晓宇
    • 摘要: 本文在深入分析新时代中国儿童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聚焦"开启教育教学新思路、开辟家校共育新途径以及开创活动育人新局面"这三个方面,探索新时代中国儿童发展与教育改革之路.
    • 岳桂云
    • 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身器官都可以感染结核病菌,但是患者主要患有肺部结核病。所谓儿童结核病主要是指年龄小于16岁的儿童所患的结核病。一般,儿童患有结核病都是被成年人感染所致,只要做好结核病的预防工作,就可以降低儿童结核病的患病率。目前,我国关于儿童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尚未有较大进展。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儿童结核病诊疗现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部分改善措施。
    • 李东昇
    • 摘要: 儿童社会医疗保险作为我国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构成内容,制度是否能够有效落实是决定其是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儿童医疗保障的核心基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承载了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对医疗需求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促使其的社会医疗保险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医疗保障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本文主要阐述社会医疗保险的概念,分析中国儿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特点,并提出中国儿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