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王守仁

王守仁

王守仁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54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1篇、会议论文3篇、相关期刊385种,包括中国哲学史、贵州社会科学、浙江学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2018学术年会等;王守仁的相关文献由51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守仁、乔凯凯、魏义霞等。

王守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1 占比:99.45%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55%

总计:544篇

王守仁—发文趋势图

王守仁

-研究学者

  • 王守仁
  • 乔凯凯
  • 魏义霞
  • 乔凯凯1
  • 张立文
  • 蔡方鹿
  • 陈奇
  • 傅晓杉
  • 关玉国
  • 冯文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乐平
    • 摘要: 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开展教育培训有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学习党的理论,二是开展党性教育,三是提高领导能力。在教育培训中,坚持“知行合一”既是领导干部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学习培训的重要方式,也是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提升教育培训效果的有效措施。一、坚持“知行合一”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原则“知行合一”是指认识事物的道理、并在现实中运用这些道理。明朝思想家王守仁首先提出“知行合一”的概念,他认为,“知”是良知。
    • 英语学习编辑部
    • 摘要: 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基础外语教育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近日,义务教育标准修订组专家王守仁教授接受《英语学习》杂志专访,对义教课标凝练的核心素养进行了专题解读。我们将采访内容整理如下,以期使广大基础外语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把握课标理念、践行课标精神。
    • 郑淑敏
    • 摘要: 王守仁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他的阅读教育思想对于今天阅读教学的开展仍有借鉴意义。文章依托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王守仁阅读教育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王守仁阅读教育思想”对当今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王守仁将六经作为阅读教育内容,且认为六经皆史,不必泥着文句,同时应该删削繁文,返璞归真;他还提出了“诱之歌诗”“讽之读书”、轮班歌诗的阅读教育方法;规定了授书贵在精熟、一日多次等阅读教育的原则。
    • 王楠
    • 摘要: 商贾云集经贸繁盛千年的宁波,坐落于浪奔潮涌的长江经济带上。在这片土地上,天一阁书藏古今,王守仁开创的"阳明学派"广为流传,黄宗羲的"浙东史学"影响深远。近代,开女学先声,兴办学堂。城市的文脉由教育传承,宁波教育已有蔚然成风之势。大学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改革开放春风吹来,宁波大学卓然而立三十四载。建校之年,也恰是宁波大学党委书记朱达正式参加工作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之时。
    • 秦银银(整理)
    • 摘要: 姓名:李昕芮学校:湖南省常德市芷兰实验学校年龄:17岁兴趣爱好:篮球、排球、阅读、科技创新等最敬佩的人:王守仁最喜欢看的书:《明朝那些事儿》最喜欢看的电影:《心灵捕手》最想做的事:一个人出门旅行一次最自豪的事:成为校排球赛冠军队MVP口头禅:问题不大座右铭:功不唐捐。
    • 曹放
    • 摘要: 崇山峻岭,连绵无尽的崇山峻岭;深沟大壑,纵横斑驳的深沟大壑。一彪兵马,腾腾旗鼓威风。王阳明坐镇中军,他一身征尘,时而拈须沉思,时而抚卷研读,时而挥手谈兵……几十年了,赣闽粤交界方圆千里,"山贼"作乱,此起彼伏,镇压、反抗,再镇压、再反抗,"匪情"不仅未灭,而且日益猖獗。大明王朝的心腹之患呐!谁堪担当"剿匪"重任?王守仁,阳明先生,受命出山了!
    • 刘向东
    • 摘要: 是的,这就是诗刽子手……充满了绝望神情的眼睛。孩子在坑里恳求怜悯:"叔叔啊,别埋得太深,要不妈妈会找不到我们。"(王守仁译)"这就叫诗?""和拉家常话似的……""说得你直想掉泪!"我忘了多少次面对类似上述这样的问题。是的,这就是诗,是苏联诗人P·鲍罗杜林的《刽子手……》。
    • 摘要: 紧要关头不放弃,绝望就会变成希望。——《王子变青蛙》世上没有所谓的失败。挑战时没有失败,放弃时才是失败。——稻盛和夫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现在没有一条路是能通向未来的康庄大道的,但是我们迂回前进,或攀缘障碍而过。不管世界怎样天翻地覆,我们都得生活。
    • 张长念; 县彦宗
    • 摘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求王阳明心学与太极拳思想之间的相通相融之处,以促进两者相互吸收,共同弘扬.论阳明心学与太极拳思想之契合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阳明心学"心"的思想与太极拳之"意",具体体现在"心即理"与太极拳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以及"心是主宰"与太极拳之"意",立志与练太极拳之"意志"和"破心中贼"与去太极拳之"杂念"的契合;第二,阳明心学与太极拳之道,具体体现在"知行合一"与太极拳进阶之道、"愈艰难,愈磨练"与太极拳磨练之道的契合;第三,王阳明军事思想与太极拳之智,具体体现在"奇正相随,阴阳互济""知己知彼,虚实变换"以及"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共性;第四,阳明心学"致良知""人皆可以为尧舜""心外无物"的"良知"思想与太极拳之德的契合.阳明心学为太极拳修炼提供启示:尚武崇德;悟练合一;身心合一;体用合一.
    • 宋一夫
    • 摘要: 对"知""行"关系的一种认识。王守仁基于心学"心外无理"的主张,提出了"知行合一"说。他认为,对人伦日用之道的体认与践行不能割裂,二者是一体的两面。心中有所"知"必然会付诸行动,"行"是"知"的自然运用。若不"行",便不是真正的"知"。另外,"行"也必然会带来深刻切实的认知。若没有"知",仅仅是不自觉的或迫不得已的行为,便不能实现端正之"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