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特立帕肽

特立帕肽

特立帕肽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3189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国际骨科学杂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广东省医学会第九次骨质疏松学学术会议暨湛江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第四届第5次委员会议——低碳生活与健康损害论坛、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二次骨质疏松学学术会议等;特立帕肽的相关文献由548位作者贡献,包括袁建成、马亚平、余品香等。

特立帕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3189 占比:99.66%

总计:33302篇

特立帕肽—发文趋势图

特立帕肽

-研究学者

  • 袁建成
  • 马亚平
  • 余品香
  • 余荣熹
  • 冷国庆
  • 张琪
  • 汪伟
  • 王丽莉
  • 王艳
  • 田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晓成; 石璐; 王胤斌; 李秋江; 席创珍; 马泽丰; 蔡利军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特立帕肽治疗骨质疏松合并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经椎间融合后骨融合率的变化。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Home-ClinicalTrials(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临床试验数据库等,以“teriparatide,spinal fusion,spondylodesi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randomized、placebo”为英文检索词,以“特立帕肽,脊柱融合,腰椎融合,椎间融合”为中文检索词。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11-16。收集骨质疏松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经腰椎椎间融合术后应用特立帕肽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评价手册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分析。主要结局指标为骨融合率、椎弓根螺钉松动的人数、椎弓根螺钉松动的数量,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12个月的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9篇高质量研究文献,包括536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显示,特立帕肽组在随访6个月时较对照组能显著增加骨融合率[RR=1.96,95%CI(1.38-2.80),Z=3.73,P=0.00020.05],提示特立帕肽能提高骨质疏松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经椎间融合术后的骨融合率且能缩短骨融合时间;(3)在随访12个月,特立帕肽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降低椎弓根螺钉的松动率(P0.05],但是特立帕肽组与利塞膦酸组相比可以降低椎弓根螺钉松动的数量,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0.50,95%CI(0.32-0.78),Z=3.05,P=0.002<0.05]。结论:(1)特立帕肽可促进骨融合并缩短骨融合时间;(2)特立帕肽能降低椎弓根螺钉松动的发生率;(3)特立帕肽对术后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影响尚不能明确。
    • 程茂扬; 曾华东; 吕国华; 贺新艳; 陈秋洪; 陆凌云
    • 摘要: 目的:比较唑来膦酸与特立帕肽对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间融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合并骨质疏松患者91例,根据患者自行选择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基础对照组22例、唑来膦酸组39例和特立帕肽组30例,分别采用基础抗骨质疏松治疗、辅助唑来膦酸或者特立帕肽抗骨质疏松治疗促进椎间骨融合。术后1年、2年随访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髋部骨密度,采用CT检查评估椎间融合情况,同时记录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下肢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最终基础对照组21例、唑来膦酸组37例及特立帕肽组26例完成2年随访。三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1年,特立帕肽组、唑来膦酸组患者髋部骨密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特立帕肽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均高于基础对照组及唑来膦酸组患者(P<0.05)。术后2年,特立帕肽组、唑来膦酸组患者髋部骨密度均高于基础对照组患者(P<0.05),且特立帕肽组患者髋部骨密度高于唑来膦酸组患者(P<0.05);特立帕肽组、唑来膦酸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均高于基础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年、术后2年三组患者腰背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年、术后2年唑来膦酸组患者腰背痛VAS评分均低于基础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2年,特立帕肽组患者腰背痛VAS评分、ODI均低于基础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唑来膦酸和特立帕肽均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患者骨质量,提高腰椎融合术后椎间融合效果,且特立帕肽效果更佳。
    • 吕秋菊; 蒲强红
    • 摘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特立帕肽与双膦酸盐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特立帕肽与双膦酸盐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随机对照研究。治疗时间12个月以上且提供骨密度与骨折数据的文献方可纳入。评价文献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文献,涉及691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患者。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特立帕肽与双膦酸盐两组间腰椎与髋部骨密度变化值,椎体与非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特立帕肽与双膦酸盐两组间总体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立帕肽与双膦酸盐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具有同样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 周仕群; 黎海翔; 陈岳尧
    • 摘要: 目的探究特立帕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对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取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复制尿毒症模型,模型复制过程中死亡2只,随机取12只大鼠为尿毒症组,剩余36只大鼠随机分为尿毒症腹膜透析假手术组、尿毒症腹膜透析组、特立帕肽组,每组12只。特立帕肽组成功复制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模型后,腹腔注射特立帕肽30μg/(kg·d),1次/d,连续6周;尿毒症组、尿毒症腹膜透析组、尿毒症腹膜透析假手术组同时间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血钙、血磷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测定肾组织Wnt/β-catenin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尿毒症组、尿毒症腹膜透析假手术组比较,尿毒症腹膜透析组、特立帕肽组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升高(P<0.05);且特立帕肽组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低于尿毒症腹膜透析组(P<0.05)。与尿毒症组、尿毒症腹膜透析假手术组比较,尿毒症腹膜透析组、特立帕肽组大鼠血钙水平降低(P<0.05),血磷水平升高(P<0.05);且特立帕肽组大鼠血钙水平高于尿毒症腹膜透析组(P<0.05),血磷水平低于尿毒症腹膜透析组(P<0.05)。与尿毒症组、尿毒症腹膜透析假手术组比较,尿毒症腹膜透析组、特立帕肽组大鼠肾组织Wnt、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且特立帕肽组大鼠肾组织Wnt、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尿毒症腹膜透析组(P<0.05)。结论特立帕肽可改善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肾功能,提高血清钙、磷水平,进而改善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钙磷代谢紊乱,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活化来实现的。
    • 徐子涵; 商玮; 赵智明; 陆乐; 沈俊逸; 蔡辉
    • 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的合并症之一,RA疾病进展及治疗过程皆会对骨质结构、骨代谢造成影响,导致RA患者有较高的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病率。RA继发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已成为目前临床工作中的难点。近年来,新型药物的研发不断深入为RA继发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本文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对骨骼健康的影响和RA继发骨质疏松的防治药物的角度,对现有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崔璨; 卫红涛; 程晟; 沈素
    • 摘要: 目的分析特立帕肽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2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收集特立帕肽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17篇文献20例不良反应个案报道,主要涉及肌肉骨骼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大部分不良反应在停药后能够很快痊愈,肌肉骨骼系统损害缓解常需数月甚至伴随终身。结论特立帕肽使用前,医师应掌握患者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和肌酐等基本生化指标,充分排除骨恶性肿瘤、骨转移及基线骨肉瘤风险增加的患者。
    • 朱浩; 周医斋; 崔阳; 赵合意; 薛辉
    • 摘要: 目的:椎体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是其治疗基础,本研究探索四种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挑选2018年9月~2020年8月的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400例,将其随机性分成A、B、C、D四组,每组各100例,均以口服钙片及维生素D作为基础治疗。A组进行基础 + 唑来膦酸治疗,B组进行基础 + 鲑降钙素鼻喷雾剂治疗,C组进行基础 + 甲状旁腺素类似物(特立帕肽)治疗,D组进行基础 +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分别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水平、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结果:1) 治疗前骨密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与12个月后,C组 A组 B组 D组(P 0.05),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且C组最为明显(P 0.05)。结论:钙片及维生素D联合特立帕肽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可靠,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李梅; 章振林; 林华; 程群; 屠重棋; 唐海; 游利; 郑淑慧; 徐勉; 金小岚; 余卫; 胡伟伟; 朱秀芬; 朱汉民; 石锐; 陈浩; 陈琳; 高尚聚; 杜鹃; 程莹; 夏维波
    • 摘要: 目的 以原研特立帕肽和鲑鱼降钙素为阳性对照,观察国产基因重组人甲状旁腺素氨基端1-34片段(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N-terminal 1-34 fragment,rhPTH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214例,按照1∶1∶1∶0.5比例,随机分为4组:rhPTH1-3420μg组(n=59)及40μg组(n=62)分别每天注射国产rhPTH1-3420及40μg;降钙素组(n=61)给予鼻喷鲑鱼降钙素200 IU;特立帕肽组(n=32)给予原研特立帕肽注射20μg/d;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腰椎(L1-4)和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率,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变化率,包括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ross 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以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24周后,rhPTH1-3420μg及40μg组L1-4 BMD较基线分别增加3.42%和4.82%,特立帕肽组L1-4 BMD增加3.66%(均P0.05)。国产及原研特立帕肽的疗效均优于鼻喷降钙素组。国产与原研rhPTH1-3420μg组治疗24周使血清P1NP分别升高534.22%和277.86%,使β-CTX水平分别升高247.88%和202.25%(均P<0.001),P1NP增幅大于β-CTX。国产与原研rhPTH1-34组的安全性较好。结论 每天皮下注射20μg国产rhPTH1-34治疗24周能够显著提升腰椎BMD,促进骨形成,疗效及安全性与原研特立帕肽相当,且优于降钙素鼻喷剂。
    • 谷营营; 董伟
    • 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代谢失衡导致的全身退行性骨病,其治疗药物主要有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和中药等。近年来国内外骨质疏松症患者日益增多,如何提高其治疗效果且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成为当前研究重点。特立帕肽是目前多个国家获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唯一促骨形成类药物,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逐渐成为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热点。该文就特立帕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及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动物实验结果及临床疗效,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动物实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各类原发性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
    • 王甲甲; 王绍义
    • 摘要: 特立帕肽(Teriparatide,TPTD)是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1~34位的人工合成多肽,具有促进骨合成代谢、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常规药物,并逐渐开发用于颌骨相关疾病。其中,大量证据表明TPTD具有治疗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的效应。本综述介绍TPTD治疗MRONJ的最新进展,研究其在治疗MRONJ的潜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