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历史

热历史

热历史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26828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岩石学报、地质学报、地球物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5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2007中亚型造山与成矿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内耗与力学谱会议等;热历史的相关文献由491位作者贡献,包括邱楠生、李慧莉、袁万明等。

热历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6828 占比:99.93%

总计:226983篇

热历史—发文趋势图

热历史

-研究学者

  • 邱楠生
  • 李慧莉
  • 袁万明
  • 金之钧
  • 王世成
  • 万景林
  • 左银辉
  • 常健
  • 胡圣标
  • 冯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佩潜
    • 摘要: 本文采用热分析(DSC)的方法对UNIPOL气相流化床聚乙烯反应器块料生成过程所经历的热历史进行了详细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反应器排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DFDA-7042时,DSC曲线上出现了多重熔融峰,其一次升温熔融峰值和熔融焓值均高于对应粉料的,表明块料经历了更为复杂的熔融再结晶过程,结晶更为完善;而在排产高密度聚乙烯HDPE DMDA-8007时,DSC曲线上只有一个完整的熔融峰,其一次升温熔融峰值和熔融焓值与对应粉料的基本相同,表明块料未经历复杂的熔融再结晶热历史过程。不同牌号块料经历的热历史不同,反映了其结块机理的不同。使用不同催化剂生产DFDA-7042时产生的块料均经历了复杂的熔融再结晶过程。通过对块料形成过程热历史的追溯,加深了对块料形成机理的认识。
    • 常健; 邱楠生; 李晨星; 张建勇; 李文正; 付小东
    • 摘要: 沉积盆地古老层系已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由于缺乏有效古温标,其热史研究一直很薄弱.本文在系统综述锆石He扩散动力学模型及差异性基础上,探讨了锆石(U-Th)/He热定年技术在我国克拉通盆地古老层系热史恢复中的适用性.目前常用的锆石He扩散动力学模型包括简单模型、锆石辐射损伤积累和退火模型及扇形-线性模型.基于不同温度路径模拟发现,锆石辐射损伤积累和退火模型和扇形-线性模型在约束低温热史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而在约束高温热史(>200°C)时,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华北克拉通盆地的前寒武系样品单颗粒锆石(U-Th)/He年龄均小于地层年龄,且与有效铀浓度呈负相关性,反映了辐射损伤是锆石He年龄分散的主因.基于正、反演热史模拟明确了三大盆地前寒武系样品自沉积以来的古温度史,并揭示出它们曾经历过160~185°C的高温热历史,这对深层、古老层系烃源岩成熟演化和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陈瑶; 王勤
    • 摘要: 加拿大Slave克拉通Jericho金伯利岩筒携带的橄榄岩包体提供了研究大陆岩石圈地幔物质组成和热结构的窗口。文章总结了地幔岩矿物温压计的研究进展,测量了Jericho金伯利岩携带的9个新鲜橄榄岩包体的矿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并使用不同的矿物温压计估算了平衡温度和压力。结果表明Nickel和Green(1985)的石榴子石—斜方辉石压力计可以较好地估算含石榴子石橄榄岩形成时的压力,Taylor(1998)二辉石温度计和Nimis和Taylor(2000)单斜辉石温度计的计算结果一致。具有粗粒变晶结构的尖晶石—石榴子石橄榄岩和石榴子石橄榄岩样品的平衡温度为575~843°C,压力为2.4~3.6 GPa,表明Slave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温度较低。而残斑结构尖晶石—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平衡温度1109°C,压力为5.0 GPa,来源深度为~156 km,可能被早期金伯利岩浆携带到岩石圈地幔中部冷却,然后再被侏罗纪喷发的Jericho金伯利岩筒带到地表。使用石榴子石—单斜辉石稀土元素温压计获得的平衡温度高于主量元素温度计的结果,表明Slave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经历了逐渐冷却的过程。此外,Slave克拉通浅部的尖晶石橄榄岩保留了强烈亏损的早期岩石圈地幔特征,而下部的岩石圈地幔经历了金伯利岩熔体和硅酸盐熔体的交代作用。
    • 张怀惠; 张志诚; 汤文豪; 唐建洲
    • 摘要: 研究东天山和西天山过渡区域艾维尔沟地区的隆升剥露历史对于分析中新生代天山及其邻区的构造格局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出露的煤层(线)进行了镜质体反射率分析以及对应的顶板或底板的砂岩层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系统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区侏罗纪煤层镜质体反射率主要分布在0.79%~1.19%之间,相应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在79~129 Ma之间;热历史模拟表明,侏罗纪地层在早白垩世(130~100 Ma)达到最大埋深,并发生一次快速冷却事件,之后处于相对稳定期,新生代最终剥露到达地表.相比于西天山,艾维尔沟地区和东天山在早白垩世的隆升幅度大,使得天山东部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标志着早白垩世是东天山构造地貌形成关键时期.
    • 周扬扬; 徐伟彪; 胡斌; 罗海文
    • 摘要: 铁陨石记录了陨石母体所经历的熔融、分异和冷却的热历史,研究铁陨石内部的组织结构对理解陨石母体的热历史和内部圈层结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析阿勒泰铁陨石个体-乌希里克(Wuxilike)铁陨石中铁纹石和镍纹石所构造的维斯台登(Widmanstatten)纹、梳状合纹石以及云状区等组织结构来探究其各自的形成过程.通过热动力学计算软件和数据库,建立了Widmanstatten经过取向校正的冷却速率计算模型,并据此计算了该陨石在695°C-400°C区间内的冷却速率;通过研究梳状合纹石内部铁、镍纹石中Ni元素的成分分布及其位相关系,推理得到梳状合纹石的低温马氏体分解形成机制;通过研究云状区域中颗粒大小和局部Ni含量的关系,得出形成云状区域所对应的铁陨石在350°C下的冷却速率.据此模拟计算出该铁陨石在695°C-200°C范围内形成Widmanstatten纹、各类合纹石和云状区的整个热历史.基于固态相变所建立的定量模型可望为分析铁陨石的冷却历史提供更为准确的分析手段.
    • 邱楠生; 何丽娟; 常健; 朱传庆
    • 摘要: 系统介绍了沉积盆地热历史研究方法的现状和进展.沉积盆地热史重建方法主要包括古温标方法和地球动力学方法两大类,前者主要是从盆地的尺度来进行研究,后者则是从岩石圈的尺度来研究盆地的热历史.古温标方法主要包括了有机质成熟度指标和低温热年代学参数,由于可以通过实测数据来检验模拟结果,因而被认为是研究精度较高且切实可行的方法;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多种古温标耦合反演热历史以提高模拟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针对多期构造演化盆地,可以结合多种古温标耦合反演和地球动力学正演方法进行相互补充和验证,从而实现定量恢复古老盆地复杂热历史.同时,盆地热史在研究构造抬升作用下的页岩气保存、盆山构造—热演化耦合作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技术.目前,针对深层一超深层、海相层系和古老层系的热史重建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 石干; 范沐旭; 刘鹏程; 周会俊; 李柳生; 廖桂华
    • 摘要: 以粒度≤1 mm的南非红柱石、粒度3~1 mm的烧结矾土基莫来石、粒度≤0.33和≤0.045 mm的烧结刚玉、d50=3μm的氧化铝微粉、d50=0.46μm的二氧化硅微粉为原料,用摩擦压砖机成型为230 mm×114 mm×65 mm的砖坯,烘干后在实验电炉中于1420°C保温6 h烧成,再分别在1400°C保温30 h和1500°C保温10 h条件下进行再加热处理,研究再加热对红柱石基耐火砖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某公司1400°C软磁推板窑用红柱石基推板砖使用8个月后的结构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1)在1420°C保温6 h烧成的红柱石基耐火砖,在1400°C再加热30 h后,红柱石物相发生进一步分解转化;在1500°C再加热10 h后,红柱石已完全分解.再加热后红柱石砖的抗热震性和抗蠕变性有所降低,但仍具有优良的抗热震性和抗蠕变性.2)与使用前原推板砖相比,在1400°C软磁推板窑使用8个月后,红柱石推板砖中红柱石骨料分解层宽度仍然保持在原推板砖的约30μm;微裂纹增多,主要分布在红柱石、烧结刚玉骨料周边;显气孔率稍有增加,强度也有所下降.这种变化视为热疲劳损伤的结果.
    • 邱磊; 郑紫芸; 张佳珍; 罗洋; 蔡家兰; 陈思锜; 李瑰丽; 陈颖馨; 左银辉
    • 摘要: 沉积盆地热历史是烃源岩成熟生烃演化研究中重要的参数之一。为了明确四川盆地中、新生代热历史,通过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方法模拟了四川盆地6个构造区11口典型井的沉积埋藏史和热历史,揭示了四川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中、新生代热史演化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中、新生代经历了三叠纪~早白垩世的基底下沉、接受沉积阶段;晚白垩世快速抬升阶段;古近纪缓慢抬升阶段和新近纪至今的快速抬升阶段。四川盆地6个构造区的中~新生代热史具有一致性,主要经历了三叠纪~早白垩世的地温梯度快速下降阶段和晚白垩世至今的地温梯度缓慢下降阶段。早三叠世的地温梯度最高,为55°C/km~60°C/km;到三叠纪末期,地温梯度降低为40°C/km~46°C/km;早白垩世末期地温梯度已经降至21°C/km~29°C/km;现今仅为20°C/km~22°C/km。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