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医药干预

中医药干预

中医药干预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篇、会议论文105篇、专利文献29838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光明中医、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云南中医中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8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16年学术会议、第六次全国中医生殖医学学术研究会、全国第二届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中西医诊治高峰论坛、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年会等;中医药干预的相关文献由74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文高、刘美霞、刘龙涛等。

中医药干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 占比:0.61%

会议论文>

论文:105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29838 占比:99.04%

总计:30126篇

中医药干预—发文趋势图

中医药干预

-研究学者

  • 张文高
  • 刘美霞
  • 刘龙涛
  • 吴敏
  • 郑广娟
  • 刘健
  • 姜浩
  • 朱莹
  • 段呈玉
  • 王姗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思雯; 李思耐; 张鑫; 张羽; 徐霄龙; 宋麦芬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因素与脓毒症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相关性以及中医干预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5月友谊医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3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急性胃肠损伤分为急性胃肠损伤组(n=88)和对照组(n=252),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发热、心率、呼吸频率、感染部位、肠鸣音、大便、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总胆红素(TB)、血小板(PLT)、肌酐(Cr)及入院30 d预后情况;再根据患者是否应用中医药干预将脓毒症并发AGI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非中西医结合组,收集胃肠道症状及体征,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发病因素。结果:并发急性胃肠损伤患者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影响急性胃肠损伤的因素有机械通气比例、心率、发热比率、呼吸系统感染比率、消化系统感染比率、TB、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GI组患者MAP、PLT、中西医结合干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为机械通气(OR 2.508,P=0.005)、TB(OR 1.01、P=0.044)、中西医结合干预(OR 0.19,P<0.01)3个指标为脓毒症并发AGI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干预可有效改善脓毒症合并AGI患者的肠鸣音消失(P<0.01)及便秘(P<0.05)。结论:机械通气、TB、中西医结合干预是临床判断脓毒症合并AGI的有效指标,中西医结合干预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
    • 黄碧研; 罗清松; 周翊民
    • 摘要: 该文通过易感者-暴露者-感染者-康复者模型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人群中传播的过程,及不同防御措施对疫情曲线的影响,针对结果为疫情的防控提出建议。根据人群接触网络模式对易感者-暴露者-感染者-康复者模型进行改进,加入隔离、中医药干预等模型元素,构建符合新冠肺炎传播特点的数学模型。将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趋势的关键因素作为模型变量,通过实际疫情发展情况对模型进行调节,分析不同因素对病毒扩散的影响。结果显示,隔离和中医药干预措施在防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通过隔离及中医药干预措施可以对控制疫情起到积极作用。
    • 余超
    • 摘要: 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所致的严重肺部炎症,成人重症肺炎往往病情进展迅速,常伴见多器官的并发症,其病死率高、治疗周期长、治疗难度大[1],预后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免疫状态等因素相关[2]。西医对于重症肺炎常规治疗包括生命体征的维持、抗感染治疗、激素治疗、纤维支气管镜诊疗及营养支持治疗等[3]。中医药干预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症状和相关理化指标、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4-5]。本文笔者探讨了自拟清金解毒利肺汤对痰热壅肺型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 金江源; 郭兆安; 周桃桃
    • 摘要: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全球DM患者2018年约为4.25亿,估计2045年可达到6.29亿^([1])。DN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近年来研究已表明,足细胞自噬与DN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中医药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对其进行干预,延缓DN的进程。
    • 孙娜婷; 薛国忠; 吴良喜; 李书文; 姚宁顺; 米盼盼
    • 摘要: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流调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上升,从1980年的0.67%增加至12.8%[2]。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估计,全球的糖尿病患者人口将从2015年的4.15亿增加到2040年的6.42亿[3]。
    • 吴肖男; 陈乐; 王叶; 刘祎; 乔江
    • 摘要: 我国是妇科疾病的高发病率国家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影响了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TGF-β/Smads信号通路参与了妇科众多疾病生理病理的重要环节,对该信号通路上的有关蛋白进行中医药干预是治疗妇科众多疾病的有效治疗靶点之一.本文就TGF-β/Smads信号通路在宫腔粘连、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四种常见妇科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更深入地阐释这四种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中医药干预此信号通路相关节点提供思路参考.
    • 韩路; 李艳芬; 王雪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较前发生巨大改变,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糖尿病已然成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35%左右,且存在糖尿病患病率高、知晓率低的问题[1]。临床研究显示,在糖尿病前期进行有效干预,如生活方式干预、中医药干预、中西医结合干预等均可以延缓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的发展、降低其向糖尿病的转化率。充分了解各种千预方式可以指导临床,选择个体化千预方式可以提高干预方式的有效率,从而降低糖尿病患病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现对糖尿病前期转归及干预方式进行概述。
    • 韩馨悦; 刘健; 孙艳秋; 张国磊; 忻凌; 贺明玉
    • 摘要: 目的:应用统计学方法和关联规则分析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脂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尿酸、各炎症、免疫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所用中药的关联。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5月-2018年12月GA住院患者病例资料781例,采用SPSS 22.0对其实验室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与尿酸(UA)、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PR)、α1-酸性糖蛋白(α1-AGP)、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补体4(C4)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SPSS Clementine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中药与脂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并对其所使用的中药进行频数统计。结果:781例GA患者TG上升342例(44%),HDL-C下降343例(44%),ApoA1下降516例(66%)。相关性分析示:TC与C3、C4、UA呈显著正相关,与IgA、IgG、IgM、α1-AGP呈显著负相关;TG与UA呈显著正相关,与C4、CPR、α1-AGP呈显著负相关;LDL-C与C3、C4呈显著正相关,与IgA、IgG呈显著负相关;HDL-C与UA呈显著负相关;ApoA1与IgM呈显著正相关,与IgA、IgG、CPR、α1-AGP呈显著负相关;ApoB与UA、C3、C4、α1-AGP呈显著正相关,与IgG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中药使用频次分析示:使用频次最高的前4类药物为健脾化湿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设定最小置信度为70%,最小支持度为20%。郁金关联于HDL-C上升,山药关联于ApoA1上升,药对威灵仙-郁金关联于HDL-C上升,药对山药-泽泻关联于ApoA1上升。结论:GA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TG上升、HDL-C和ApoA1下降,且与UA、免疫、炎症等指标相关。中医药干预与指标的改善有相关性,使用频次最高的前4类药物为健脾化湿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其中以单味药物郁金、药对威灵仙-郁金与HDL-C上升显著关联,单味药物山药、药对山药-泽泻与ApoA1上升显著关联。
    • 韩馨悦; 刘健; 孙艳秋; 张国磊; 忻凌; 贺明玉
    • 摘要: 目的:应用统计学方法和关联规则分析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脂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尿酸、各炎症、免疫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所用中药的关联.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5月—2018年12月GA住院患者病例资料781例,采用SPSS 22.0对其实验室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与尿酸(UA)、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PR)、α1-酸性糖蛋白(α1-AGP)、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补体4(C4)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SPSS Clementine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中药与脂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并对其所使用的中药进行频数统计.结果:781例GA患者TG上升342例(44%),HDL-C下降343例(44%),ApoA1下降516例(66%).相关性分析示:TC与C3、C4、UA呈显著正相关,与IgA、IgG、IgM、α1-AGP呈显著负相关;TG与UA呈显著正相关,与C4、CPR、α1-AGP呈显著负相关;LDL-C与C3、C4呈显著正相关,与IgA、IgG呈显著负相关;HDL-C与UA呈显著负相关;ApoA1与IgM呈显著正相关,与IgA、IgG、CPR、α1-AGP呈显著负相关;ApoB与UA、C3、C4、α1-AGP呈显著正相关,与IgG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中药使用频次分析示:使用频次最高的前4类药物为健脾化湿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设定最小置信度为70%,最小支持度为20%.郁金关联于HDL-C上升,山药关联于ApoA1上升,药对威灵仙-郁金关联于HDL-C上升,药对山药-泽泻关联于ApoA1上升.结论:GA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TG上升、HDL-C和ApoA1下降,且与UA、免疫、炎症等指标相关.中医药干预与指标的改善有相关性,使用频次最高的前4类药物为健脾化湿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其中以单味药物郁金、药对威灵仙-郁金与HDL-C上升显著关联,单味药物山药、药对山药-泽泻与ApoA1上升显著关联.
    • 王自善; 赵伶俐; 曹颖
    •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卵母细胞质量下降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对EMs影响卵母细胞质量的机制及中医药改善EMs患者卵母细胞质量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EM s相关不孕的治疗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