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点坝

点坝

点坝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自然地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0959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地学前缘、古地理学报、现代地质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油气田开发技术大会、中国石油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等;点坝的相关文献由34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胜和、岳大力、王晖等。

点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0959 占比:99.90%

总计:91049篇

点坝—发文趋势图

点坝

-研究学者

  • 吴胜和
  • 岳大力
  • 王晖
  • 刘振坤
  • 周银邦
  • 王宗俊
  • 王盘根
  • 胡光义
  • 范廷恩
  • 钟欣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冰娥; 尹太举; 王杨君
    • 摘要: 渤海湾盆地A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曲流河发育,为了精确和高效挖潜剩余油,需要精细刻画储层构型。在海域稀井网条件下,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及水平井资料,采用储层构型层次分析法,对曲流河储层复合曲流带S砂体进行解释追踪,然后进行单一曲流带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解剖河道内部点坝,对侧积体进行定量表征。研究认为:S砂体发育4条单一曲流带,单河道宽度为200~1000 m,点坝跨度为180~770 m;侧积层倾向为废弃河道方向,侧积层倾角为4~14°,侧积体水平间距为40~70 m,侧积体水平宽度为50~110 m,侧积层水平宽度为2~14 m,侧积层厚度为0.1~0.9 m。用实钻水平井资料对表征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此次研究结果较前人的经验公式计算更为精准,可为后期油田高效开发剩余油提供有效指导。
    • 叶小明; 刘小鸿; 张岚; 徐静; 李俊飞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地质研究向定量化发展,曲流河储层构型建模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近10余年来曲流河储层构型建模方法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点坝砂体内部侧积夹层建模方法的研究进展,将目前已有的侧积夹层建模方法归纳为基于面的建模方法、网格随机建模方法及等效表征方法3大类,对各类建模方法的特点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曲流河储层构型建模在井区地下构型模式、不确定性表征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多种建模方法综合、高效数值模拟器的研发和应用等是其重要发展趋势。
    • 魏泽德; 李胜利; 张容基; 姚宗全; 闫永超; 章彤; 刘勇; 许文倩
    • 摘要: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头屯河组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基于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探究研究区的沉积特征及其展布规律,对该区今后油气滚动勘探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岩性以泥岩、粉砂岩及细砂岩组合为主,总体表现出“泥包砂”的特点;其中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具有近物源特征;粒度概率累计曲线主要为跳跃悬浮式,水动力类型为牵引流;测井曲线可分为钟形、箱形和线形3类。综合岩性、粒度、测井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明确了研究区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可识别出曲流河道、点坝、泛滥平原和废弃河道4种沉积微相。研究区沉积物源来自东北方向,曲流河展布特征主要受地形坡度、物源远近及粒度特征影响。曲流河由北东向南西延伸,且西南部的河道弯曲度有增大的特征,河道逐渐呈现网状分布特征,点坝砂体也更加发育;同时,西北部也出现了连片分布的曲流河沉积。因此,后续油气勘探优质储层的找寻应重点考虑西北部与西南部的点坝砂体。
    • 易志凤; 张尚锋; 王雅宁; 徐恩泽; 赵韶华; 王玉瑶
    • 摘要: 正确认识曲流河点坝砂体的形态和规模,对井间砂体连通认识、流体运移路径分析及剩余油高效精准挖潜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源区现代白河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对白河卫星影像的31个典型点坝砂体进行矢量化,建立点坝砂体规模参数的基础测量数据表,并通过坡降划分选取典型点坝曲流段进行刻画,在曲率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点坝砂体规模与河道宽度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坡降越大,则河道宽度越小,曲率越小;点坝长度、点坝宽度与河道宽度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在不同曲率下,其相关性有所差异,当曲率k小于2时,点坝长度与河道宽度的相关系数为0.790,点坝宽度与点坝长度的相关系数为0.812,点坝宽度与河道宽度的相关系数为0.414;当k为2~2.5时,点坝长度与河道宽度的相关系数为0.709,点坝宽度与点坝长度的相关系数为0.883,点坝宽度与河道宽度的相关系数为0.841。该研究结果对曲流河储层定量表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杨青; 汪利兵; 刘建华; 孟云涛; 姚元戎; 宋学锋
    • 摘要: 为了应对渤海P油田开发中面临的砂体分布模式不明确、井间连通性不明确、生产动态矛盾等问题,展开单砂体储层构型精细解剖。以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为基础,充分利用岩心、钻井及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对油田地层进行精细划分。识别油田范围内的单河道砂体发育模式,总结出5种典型的砂体切叠模式。在此基础上,识别废弃河道、末期河道等沉积微相并进行边界刻画。利用水槽实验成功还原了其限制性曲流河的沉积过程,厘清了其沉积特点和发育条件。
    • 任梦怡; 胡光义; 范廷恩; 范洪军
    • 摘要: 通过测井、优势地震属性融合、频谱属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对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Ⅱ油组(NmⅡ)复合砂体储层构型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厘清了基准面旋回对复合砂体构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复合砂体主要为点坝-决口扇沉积,渗流屏障主要为河漫滩-废弃河道沉积,按测井相和砂体结构韵律划分内部结构,点坝砂体头部—中部为箱形,点坝尾部砂体为钟形,决口扇砂体主要为漏斗形,河漫滩和废弃河道主要表现为尖峰形和低幅齿形;复合砂体外部叠置样式包括孤立型、紧密侧叠型、疏散侧叠型和堆叠型。(2)研究区NmⅡ油组沉积早期,河道呈交织条带状分布,主要沉积点坝与决口扇,堆叠式和紧密侧叠型复合砂体广泛发育;沉积晚期河道演化为单一条带状,决口扇零星分布于河道凸岸,复合砂体规模变小,主要为疏散侧叠型和孤立型,河漫滩和废弃河道规模变大,成为复合砂体间的渗流屏障。(3)研究区长期—中期旋回中,构造活动等异旋回因素通过调整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影响复合砂体外部形态和叠置样式;短期旋回通过控制沉积物类型和水动力等自旋回因素影响复合砂体内部结构。
    • 李爱华
    • 摘要: 注水开发为复杂断块油藏驱油主要手段,油井注水见效差别却很大,以XX断块为例,应用动静态资料,从构造、储层等地质特征及注水开发井网多方面分析影响注水效果的因素,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注采井网的调整中,提高最终采收率.对复杂断块油藏高效注水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张宪国; 吴啸啸; 黄德榕; 林承焰
    • 摘要: 识别高弯度曲流河内部单一点坝对于研究曲流河演化特征、指导油气藏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孤东油田馆陶组曲流河为例,综合地震属性聚类分析与优选、极限学习机算法属性融合和地震正演模拟等,构建一种利用极限学习机算法驱动的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识别复杂曲流带内部单一点坝.钻井和开发动态检验表明:①该方法在实例区的砂岩厚度预测单井吻合率达到93.3%,优于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方法;②研究区曲流带内部发育三种点坝叠加模式,即相向迁移点坝叠置、同向迁移废弃河道残留和同向迁移废弃河道无残留,三者地震相在反射连续性和振幅强度方面存在差异;③研究区曲流带内部发育有5个单一点坝,点坝间残留的废弃河道形成渗流屏障影响剩余油开发.该方法研究成果可为油藏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 程丽芳; 王晖; 尹艳树; 王立鑫; 刘振坤; 王盘根
    • 摘要: 潮汐作用影响下的曲流河沉积过程,相较于一般的曲流河沉积有较大的不同.受河流和潮汐双向水流的影响,导致储层空间分布较为复杂.文中运用地震沉积学方法,结合岩心、测井资料开展潮汐影响下的曲流河点坝精细解剖,确定了不同点坝单元的规模、空间分布、形态及叠置样式,揭示了潮汐影响下的曲流河点坝沉积演化规律,并对点坝的发育演化进行推理分析,再现了沉积过程,揭示了研究区储层分布及发育机理.研究成果不但深化了对储层的认识,也为地震资料辨识度高的地区开展沉积储层结构解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陈德坡; 刘焕成; 陈姝宁
    • 摘要: 馆陶组馆五段是孤东油田七区西的主力油层,储集层为曲流河沉积的疏松砂岩.油田开发中,新钻井目的层剩余油饱和度与预期不符,无法实现原来的设计目标;老井实施的调整和挖潜效果与地质认识不匹配,加大了油田增产的难度,急需明确曲流河点坝储集层内部构型要素与剩余油的关系.通过对密闭取心井岩心的研究,总结出点坝内部侧积层的数量和岩石类型,分析不同岩性侧积层渗流及点坝内部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利用密井网资料,对点坝内部构型要素进行解剖,明确侧积层厚度、产状及展布特征,进而推算出点坝的长度与宽度,曲流河的深度与满岸宽度;并对研究区的废弃河道进行了识别,得到研究区废弃河道平面展布特征;结合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解剖对子井点坝内部构型,对紧邻注水井的新钻井高剩余油给出了合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点坝内部构型是控制剩余油分布最为重要的因素,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物性较差侧积层之上的储集层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