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温室葡萄

温室葡萄

温室葡萄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业经济、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7388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北方果树、北方园艺、中国果业信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2008年第十四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2007年设施园艺学术会议等;温室葡萄的相关文献由391位作者贡献,包括翟秋喜、李峰、王强等。

温室葡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7388 占比:99.69%

总计:47536篇

温室葡萄—发文趋势图

温室葡萄

-研究学者

  • 翟秋喜
  • 李峰
  • 王强
  • 赵海
  • 侯春英
  • 刘琦
  • 宋晓燕
  • 张国强
  • 李西萍
  • 王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海
    • 摘要: 葡萄温室栽培可以通过日光温室自身优势调节葡萄的上市时间,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种植户的收益。近几年,河南省葡萄种植面积逐年上升。由于温室栽培葡萄长期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更容易诱发病虫害,再加上农药、农资等投入品使用不规范,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与质量。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可有效控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葡萄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明显提升,从而推动了温室葡萄产业绿色发展。
    • 赵海
    • 摘要: 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属豫西丘陵地区,适合葡萄生长。偃师葡萄于2017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市种植面积1.9万hm^(2)、产量50万t,葡萄一直是洛阳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产业。随着温室葡萄生产技术的创新,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近几年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品质成了关键因素。目前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农资、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大,传统的大水、大肥生产方式容易出现土壤板结、环境污染和葡萄品质下降等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地进行水肥管理和保证葡萄品质成为温室葡萄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
    • 王涛
    • 摘要: 由于安徽省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十分有利于温室草莓的栽培。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安徽省通过在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采用日光温室葡萄与草莓间作技术,提高温室的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草莓的产量。本文针对日光温室葡萄套种草莓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解答疑惑。
    • 高彦婷; 杨昌钰; 张芮; 蔺宝军; 董博; 李红霞
    • 摘要: 【目的】探究干旱半干旱地区温室葡萄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对不同滴灌水平的响应机制。【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运用Biolog技术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在不同水分处理水平(中度胁迫(W1)、轻度胁迫(W2)、充分供水(CK))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设施葡萄根际土壤中的单糖糖苷聚合糖类、氨基酸类、醇类、酸类等碳源利用程度较高,代表碳源有葡萄糖-1-磷酸盐、D-纤维二糖、甘氨酰-L-谷氨酸、I-赤藻糖醇、4-羟基苯甲酸、r-羟基丁酸;2种胁迫水平均能提升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胁迫初期W2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最高,中、后期W1处理碳源利用能力最高;轻度胁迫条件下总产和单果平均质量分别提高11.95%、2.62%,中度胁迫则减产。【结论】水分胁迫可以提高温室葡萄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强化其总体碳源代谢强度,胁迫初期W2处理代谢最强,中、后期W1处理最强。
    • 摘要: 1.抹芽定枝。当芽长至1~3厘米时,每个芽眼选留1个饱满、大而扁的芽,抹掉其余的芽。待选留芽长至四五叶时进行定枝,选择靠近基部的两个新梢进行培养,疏掉其余枝条。2.摘心。当副梢长出两三片叶时摘心,新梢长到13~15片叶时摘心,摘心后再长出的副梢,留三四片叶摘心,反复摘心直到叶落不长为止。
    • 高彦婷; 黄珍; 张芮; 王菲; 董博; 杨昌钰; 李红霞
    • 摘要: 为明确单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选取5a生'红地球'鲜食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为对照(CK),依次在葡萄5个生育期分别设置轻度(M)和重度(S)两个水分胁迫水平进行大田试验,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群落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葡萄根际土壤淀粉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对水分胁迫响应敏感.在葡萄生育前期,轻度水分胁迫能显著提高土壤淀粉酶活性,FM处理在开花期淀粉酶活性较CK提高13.5%.短期重度水分胁迫复水后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具有补偿效应,处理GS和PS在着色成熟期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比CK提高13.4%和15.6%.GS和PS处理适度水分胁迫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短期水分胁迫可以提高土壤细菌群落丰度,进而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门水平上微生物丰度排名前十的物种在单生育期水分胁迫下差异明显,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始终是优势类群,占比平均41.06%,但在葡萄不同生育期,影响其相对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
    • 孙富珍
    • 摘要: 温室葡萄种植基地温热潮湿,容易引发病虫害.文章在对现有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后,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 高彦婷; 张芮; 李红霞; 魏鹏程
    • 摘要: 为分析水分胁迫对果实糖组分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温室鲜食葡萄红地球为试材,设置4个水分处理水平(重度水分胁迫TS、中度胁迫TA、轻度胁迫TM和充分供水对照CK)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果实糖分积累以己糖(果糖和葡萄糖)为主;果实成熟时各类糖分含量均以轻度胁迫处理最高,重度胁迫最低;果实膨大期前期充分供水、膨大期末期及着色成熟期轻度胁迫有助于果实有效糖分的积累;轻度胁迫对葡萄果实蔗糖代谢酶活性及品质均有促进作用,且增产12.15%,重度胁迫则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性,减产量达18.6%。果实糖代谢是相关酶活性综合作用的结果,水分胁迫通过影响酶活性对其间接调控。
    • 郑思宇; 王铁良; 魏新光; 李波; 孙君; 葛东; 付诗宁
    • 摘要: 运用温室葡萄水热平衡观测资料,分析了东北日光温室葡萄的能量平衡和能量分量日变化、生育期变化以及分配规律,同时也分析了潜热通量(λET)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 表明:水热通量各分量在整个生育期日变化总体上呈现为单峰趋势,净辐射(Rn)的峰值最大为618.75 W·m-2,λET峰值最大为242.73 W·m-2,感热通量(H)峰值最大为327.93 W·m-2;在新梢生长期,白天λET较小,为34.55 W·m-2,随着生育期推进,λET逐渐增大,在果实着色成熟期达到最大值(78.49 W·m-2)之后减小;H在各生育期能量中均占了绝大部分;白天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λET/Rn)在新梢生长期最小,为25.28%,在果实着色成熟期最大,为44.17%;感热通量占净辐射比例(H/Rn)整个生育期几乎都达50%以上,土壤热通量占净辐射比例(G/Rn)相对较小,变化范围为4.46~12.32 W·m-2;在整个生育期能量比率大小依次为H/Rn>λET/Rn>G/Rn.在不同生育阶段瞬时尺度上,Rn是影响潜热变化最主要的气象因子,R2高达0.88.在日尺度上,各气象因子对潜热通量的影响在逐渐变弱,相对湿度(RH)与λET相关系数仅为0.28.但无论从瞬时尺度还是日尺度,Rn都是影响潜热通量最主要的气象因子.各气象因子对潜热通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Rn>VPD>Ta>RH.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