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海洋结构物

海洋结构物

海洋结构物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99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海洋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2670911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国际学术动态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2016年船舶结构力学学术会议、2012年船舶与海洋结构学术会议暨中国钢结构协会海洋钢结构分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2012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等;海洋结构物的相关文献由780位作者贡献,包括肖龙飞、李欣、张圣坤等。

海洋结构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70911 占比:99.99%

总计:2671051篇

海洋结构物—发文趋势图

海洋结构物

-研究学者

  • 肖龙飞
  • 李欣
  • 张圣坤
  • 李志富
  • 杨建民
  • 章青
  • 宋峥嵘
  • 张慧池
  • 李伟
  • 王志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宝功; 殷星杰; 赵勇; 赵彤晖
    • 摘要: 介绍载荷抗力系数设计(Load and Resistance Factor Design,LRFD)方法的背景和原理。在此基础上,以某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舵机基座强度分析为例,基于挪威船级社海洋结构物设计规范和经典力学理论,展示LRFD方法在海洋结构物局部结构强度分析中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的特点。
    • 朱晓宇; 张梁; 卢海
    • 摘要: 针对目前羊毛脂防腐软涂层在海洋工程领域应用较少的问题,结合工程实际,从羊毛脂软涂层的基本概念、优缺点、国际标准和法规、工程实际应用等方面出发,经过对比分析与综合考虑后,提出了羊毛脂软涂层在海洋平台与新型海洋结构物上的应用建议,为国内外海洋结构物防腐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陈丹涌; 刘明明
    • 摘要: 海洋结构物拖航过程风险高、工艺繁杂,为保障海洋结构物拖航安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洋结构物拖航过程进行风险评价.对海洋结构物从安全性校核、拖航设备、组织协调、拖航过程操作、天气及海况预测与控制5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辨识拖航中的风险因子;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浮式储卸油装置拖航作业风险进行定量评价.通过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降低海洋结构物拖航风险,为海洋结构物拖航作业提供理论指导.
    • 摘要: 短讯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发的国内首套海洋结构物水下无损检测机器人通过了科技部相关部门的验收;据悉,这款机器人可在水下500米作业,实现了国内水下无损检测的工程化示范应用,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2022年7月5日,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举行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将携手打造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高效、自主、可控的信息化系统行业标杆。
    • 摘要: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科技与人才强省战略,培育造就高素质产业领军人才和高技能工匠,助力江苏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2022年10月16日,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谢荣教授应邀在江苏南通韩通赢吉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南通振华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分别开展了2场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设计制造技术“英才名匠”产业人才专项培训。
    • 李红霞; 王莹; 黄一; 季顺迎
    • 摘要: 针对冰区浮式核电平台定位问题,根据平台功能及海洋环境条件,完成分离式冰区核电平台总体设计、系泊方案设计、连接机构设计,依据数值仿真结果对系泊系统及连接机构进行了优化.依据离散元理论,构造了海冰离散单元模型,研究了海冰与浮式核电平台相互作用过程;依据势流理论,采用边界元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浮式核电平台在波浪中的受力与运动性能;依据海洋结构物动力学理论,分别考虑风浪流联合作用、风冰流联合作用2种情况,对平台动力响应在时域内进行耦合分析,给出浮式核电平台在不同环境载荷作用下的动张力及平台偏移量;在此基础上,分析参数变化对定位系统的影响规律,进行系泊系统及连接机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系泊缆数量可减小平台偏移及最大动张力;在系泊缆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四点式系泊的动张力小于均布式系泊动张力;机械分离式连接机构设计优于弹簧阻尼连接机构设计方案.
    • 王凯; 刘天辉; 万远琛; 施伟
    • 摘要: 由于冰载荷的力学特性比较复杂,研究人员仍在尝试用各种办法探索用来描述冰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本文介绍了不同数值计算方法在研究结构冰激响应的应用,分析了海上风机相较于其他海洋结构与冰相互作用过程的不同之处.为了进一步研究数值计算在海上风机一体化的应用,本文介绍海上风机的全耦合数值计算方法以及在工程方面的应用.最后概述了冰载荷主要研究领域的现状,并对未来的探索发表了意见.包括结合现有的静冰力研究适当降低静冰力安全储备提高经济效益;动冰力理论仍需继续探索;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发展冰水池,以及结合土力学、水动力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发展一体化分析.
    • 陈晓璐; 毋晓妮; 蒋致禹; 李晔
    • 摘要: 评估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动态响应对于海洋结构物的结构设计非常重要.通常所采用的传统完全长期分析法虽然精确却十分耗时,而环境等值线法因其高效性和高准确性被逐步用于分析海洋结构物的极端响应.该方法以环境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为基础,获取所求重现期所对应的环境等值线,进而基于此等值线预报结构物的长期极端响应.然而在此前该方法的应用中,通常只考虑风速,有义波高与谱峰周期的影响,并未严格考虑风的实际湍流强度的影响.为了接近更真实的风况,本文将湍流强度视为环境变量,用概率方法将其纳入环境等值线法中,并研究湍流强度对Spar型浮式风机极端响应的影响.通过对Spar型浮式风机50年一遇极端响应预报值的对比发现,变化的湍流强度使环境等值线法对风机塔底的力与力矩极端响应预报值变小,平台纵摇角与锚链的力变大.
    • 陈晓璐; 毋晓妮; 蒋致禹; 李晔
    • 摘要: 评估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动态响应对于海洋结构物的结构设计非常重要.通常所采用的传统完全长期分析法虽然精确却十分耗时,而环境等值线法因其高效性和高准确性被逐步用于分析海洋结构物的极端响应.该方法以环境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为基础,获取所求重现期所对应的环境等值线,进而基于此等值线预报结构物的长期极端响应.然而在此前该方法的应用中,通常只考虑风速,有义波高与谱峰周期的影响,并未严格考虑风的实际湍流强度的影响.为了接近更真实的风况,本文将湍流强度视为环境变量,用概率方法将其纳入环境等值线法中,并研究湍流强度对Spar型浮式风机极端响应的影响.通过对Spar型浮式风机50年一遇极端响应预报值的对比发现,变化的湍流强度使环境等值线法对风机塔底的力与力矩极端响应预报值变小,平台纵摇角与锚链的力变大.
    • 韩鹏; 钱洪宝; 李宇航; 揭晓蒙
    • 摘要: 内波是层结海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海洋动力学现象,包含内潮、内孤立波、近惯性内波等多种形式,由于其携带能量巨大,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对海洋结构物造成严重威胁。对国内外关于内波生成、传播演化、海遥感观测及其与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关于内波的生成机制、浅水和深水区域内波传播演化特征、实际海洋内波特征的遥感观测以及内波与海洋平台及水下潜器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讨论了数值模拟、模型试验、遥感观测等研究手段在海洋内波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相应研究成果。最后,在探讨海洋内波研究趋势的基础上对未来关于内波生成机制及其海洋学特征观测相关研究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