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测井曲线

测井曲线

测井曲线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3篇、会议论文100篇、专利文献25152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煤田地质与勘探、西部探矿工程等; 相关会议74种,包括2014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等;测井曲线的相关文献由3463位作者贡献,包括范宜仁、夏宏泉、潘保芝等。

测井曲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3 占比:4.80%

会议论文>

论文:100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25152 占比:94.82%

总计:26525篇

测井曲线—发文趋势图

测井曲线

-研究学者

  • 范宜仁
  • 夏宏泉
  • 潘保芝
  • 张超谟
  • 刘子云
  • 李浩
  • 王延斌
  • 何文渊
  • 周军
  • 尚福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俊堂; 王如江; 高彬; 吴财芳
    • 摘要: 煤体结构是制约构造煤发育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地质约束条件,对煤体结构的精确判识是优化煤层气开发方案的基础。为了明确新景煤矿保安区煤体结构发育规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定性分析阶段,自然伽马、密度、井径2、深双侧向电阻率和声波时差对煤体结构的变化响应强烈,基本能反映出煤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在定量分析阶段,通过对钻井所取煤样进行GSI赋值、单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及相对误差分析验证,构建了一套适合于新景煤矿保安区的煤体结构测井模型。通过研究,明确了新景煤矿保安区的煤体结构的发育规律,认为8#煤层Ⅰ、Ⅱ、Ⅲ类煤分别占净煤总厚度的36.16%、30.51%、33.33%,15#煤层Ⅰ、Ⅱ、Ⅲ类煤分别占28.43%、50.73%、20.84%,从Ⅲ类煤占比的角度认为15#煤层煤体结构略优于8#煤层。
    • 张丽华; 潘保芝; 单刚义
    • 摘要: 火山岩的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不同岩性的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类型各不相同,这给火山岩气水层判别造成很大困难.基于测井资料,首先采用中子-密度交会图的方法求取孔隙度,然后结合实验室的岩电参数以及测井的电阻率曲线,构建P^(1/2)概率分布曲线,根据概率曲线的分布形态来识别火山岩的气水层.将研究方法应用到四川盆地的火山岩储层,对气水层进行了判别,解释结论与试气结论符合.说明可以应用这些方法识别四川盆地火山岩储层的气水层,可以指导其他岩性储层的气水层识别.
    • 查文舒; 乔奇; 刘子雄; 李道伦
    • 摘要: 文章提出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神经网络,考虑测井曲线相关性的测井曲线预测新方法。同一口井往往可以得到反映地层与井筒属性多种测井曲线,通过分析测井曲线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根据曲线之间的相关性大小选择合适的训练样本,利用Bi-LSTM进行测井曲线预测。同时,测井曲线前后关联性强,Bi-LSTM可以考虑数据间的前后关联,从而提高测井曲线预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考虑曲线相关性的Bi-LSTM模型能减少样本数据,明显提高预测精度,均方误差相比单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方法能减小50%以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张家臣; 邓金根; 谭强; 石林
    • 摘要: 测井数据在地层评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际应用中由于地质、工程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部分测井数据缺失甚至漏测的情况。基于传统的经验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测井曲线重构方法精度不够,因此提出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测井曲线的重构;考虑到神经网络的局限性,基于XGBoost构建了测井曲线重构模型。以渤海湾盆地定向井为例验证重构模型的效果:首先进行了测井曲线补全和生成实验,并通过K折交叉验证将XGBoost模型性能与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随机森林(RF)和全连接神经网络(FNN)三种方法进行对比,然后结合地质背景分析预测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基于XGBoost的测井曲线重构方法在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都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并且表现出较强的泛化能力。
    • 武军锋; 王涛
    • 摘要: 在水源井工程中,通过普通视电阻率测井工作,可以为水源井建设发挥作用。为提高水文测井的质量,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对普通视电阻率法在测井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阐述。分析了视电阻率测井中电极系的技术要求、视电阻率曲线的影响因素和测井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并从划分钻孔地质剖面、确定含水层位置与厚度、确定岩石真电阻率和预测水量等方面,对测井曲线的解释及应用进行了论述。通过测井曲线解释可以获得相关水文地质参数,最终解决水源井工程中的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在第四系松散层的水井施工中,所建立的涌水量预测回归模型可在成井与抽水前预先估算钻孔涌水量,能够为地质与钻探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马陇飞; 萧汉敏; 陶敬伟; 张帆; 罗永成; 张海琴
    • 摘要: 岩性预测,特别是致密储层的岩性预测,是石油勘探的一项重要基础任务,因为岩性数据对于地层对比、沉积模拟等地质工作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如何获取可靠的岩性信息逐渐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面对大部分老油田由于仪器、井历史长等原因使得部分测井数据丢失,特别是岩性数据;新开发生产井,钻井取心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人力和物力;这些给油田的开发带来了巨大困难。为此,建立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预测岩性的新方法。对于油田的测井数据不需要经过人为预处理,直接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以得到对应储层的岩性数据。通过构建全连接神经网络,以鄂尔多斯盆地油田致密储层为研究对象,进行5种岩性的识别并与真实值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需要建立解释模型和复杂的计算过程,有着较好的适应性和预测精度。通过对中国实际案例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其岩性识别精度(71%)满足商业应用要求(70%)。因此,该方法可替代当前的传统方法。
    • 杨瑞; 王金贵; 李庆喆; 陈宏强; 卜令
    • 摘要: 为了详细研究唐山凸起浅表第四系地层色度特征、气候冷暖变迁及沉积物沉积环境演化等问题,依据色度样品、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等测井曲线,并结合沉积物岩性、沉积构造等特征,对唐山西部老庄子镇附近PZK15钻孔地层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色度参数L^(*)(亮度)平均值在古土壤层呈最低值,a^(*)(红度)与b^(*)(黄度)平均值在古土壤层呈最高值,L^(*)与a^(*)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b^(*)呈一般负相关关系,a^(*)与b^(*)呈高度正相关;(2)中更新统中后期气候由暖转冷,上更新统早期对应深海氧同位素MIS5阶段气温变化为暖-冷-暖,末次盛冰期气候由冷转暖;(3)钻孔中更新统地层主要以洪积扇及扇上河道为主,进入上更新统,地层均以河流相为主。
    • 朱光辉; 李忠城; 师素珍; 史浩; 林利明; 刘彦成; 张鑫
    • 摘要: 查明煤层裂缝的发育特征,对于煤层气开采及井下煤矿安全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测井及地震是煤层裂缝的地球物理识别的有效手段,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MG区块,利用电成像、电阻率、密度、声波时差、自然伽马、中子孔隙度和阵列声波等测井曲线对8+9号的煤层小尺度裂缝的地球物理响应进行了描述;利用OVT(Offset Vector Tile)域叠前方位AVO(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反演对8+9号煤层中等尺度的裂缝发育形态进行了预测;利用叠后本征相干属性、相干增强属性及裂缝模拟属性,对研究区8+9号煤层的大尺度裂缝展布形态进行了精细刻画。经测井、叠后地震数据及叠前反演分析可知,该区8+9号煤层主要发育北北东向和北西向裂缝。该工作的开展,建立了从微观测井到宏观地震的多尺度煤层裂缝地球物理预测手段,将为研究区煤层气勘探选区及煤层安全开采提供重要地质依据。
    • 罗仁泽; 周洋; 康丽侠; 李兴宇; 郭亮; 庹娟娟
    • 摘要: 沉积微相划分是油气藏勘探的研究基础。传统沉积微相划分由地质学家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手工完成,这种地质学家主导的人工解释是主观的、冗长的,可能引入人为偏差。深度学习在解决复杂非线性问题上具有优势,目前尚无有效解决沉积微相划分的深度学习方法。针对测井沉积微相,提出了基于特征构造(DMC)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沉积微相智能识别方法。首先,利用趋势分解和中值滤波对原始曲线进行多维重构,并对重构矩阵和原始曲线特征采用kmeans提取时空相关聚类特征;然后,以原始曲线特征、地质趋势特征、中值滤波特征和聚类特征作为输入,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得到当前深度沉积微相预测类型。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时间卷积网络(TCN)对比发现,在沉积微相的识别上,沉积微相智能识别方法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和鲁棒性。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划分沉积微相,识别准确率达到91.69%。
    • 王俊涛; 汪雅菲; 耿晓光; 周存亭
    • 摘要: 自然伽马测井能测量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总含量。通过自然伽马能谱测量,能反映不同放射性元素放射出不同能量的伽马射线,从而确定地层中含有何种放射性元素,利用其测量值可以研究地层特性,包括计算泥质含量、识别高放射性储层、研究沉积环境、评价烃源岩等。通过测井资料中的自然伽马能谱分析,研究了区内钻井中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地层特征,探讨了区内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生烃能力。通过测井资料的预处理以及测井解释模型和参数的选取,选择测井中自然伽马能谱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对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泥质含量计算、岩性识别、黏土类型判别以及沉积环境分析,对曲线中的钍、铀和钾含量的分析比较,综合特征表明本井地层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沉积。总体来看,荷塘组地层铀值分布较广,为本井地层烃源岩生烃能力最好的井段,为评价该地区的地层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