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泥沙冲淤

泥沙冲淤

泥沙冲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0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水路运输、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6297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海岸工程、长江科学院院报、东北水利水电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九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2014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交流会、2013年中国海洋工程技术年会等;泥沙冲淤的相关文献由44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华林、沈焕庭、袁晶等。

泥沙冲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2.19%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53%

专利文献>

论文:6297 占比:97.28%

总计:6473篇

泥沙冲淤—发文趋势图

泥沙冲淤

-研究学者

  • 吴华林
  • 沈焕庭
  • 袁晶
  • 许全喜
  • 姚炎明
  • 朱玲玲
  • 李瑞杰
  • 杨极
  • 董炳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陆凡; 高郁; 沈良朵; 王晋宝
    • 摘要: 海涂围垦工程对周边水动力、泥沙冲淤以及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文章采用MIKE21水动力模块对舟山绿色石化围垦工程前后的水动力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经验公式对泥沙冲淤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海域整体潮流运动以往复流为主,围垦工程设计以顺应潮流运动方向为指导,工程前后大范围的流场改变较小,仅在工程周边受岸线改变的小范围区域内流速流向有较大改变,工程后流速变化的极个别区域因受挑流作用,最高差值控制在0.4 m/s内,较工程前流速变化率在35%左右,大范围的流速变化值为0.03~0.12 m/s,较工程前流速变化幅度在6%~12%,表明工程建设对流速变化明显的影响范围有限;受工程附近流速变化影响,淤积区域主要集中在围堤前沿、东南和西北两侧的涨落潮流的流影区以及围堤之间拐角处和围堤与岛屿所形成的半封闭水域内,冲刷区域主要在围堤的外侧海域以及围堤拐角处的挑流区域,总体上只对工程周边局部较小范围内地形有一定影响。
    • 刘辛愉; 邵伟峰; 苏丽; 王涛
    • 摘要: 三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以来入库沙量大幅减少,水库冲淤特性与论证阶段成果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这一问题,基于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航道泥沙原型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进出库水沙特性、库区泥沙冲淤变化以及泥沙淤积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入库沙量较预期大幅减少;2)淤积主要集中在清溪场以下的常年回水区,淤积量多、淤积强度大的河段主要是常年回水区的开阔与分汊河段;3)泥沙淤积呈现主槽淤平和以一侧淤积为主的不对称淤积的特点。
    • 陆凡; 沈良朵
    • 摘要: 基于水动力条件在海岸带地区海工建设研究中的重要性,考虑到舟山群岛水道纵横、岛屿密集的特点,其水动力环境尤为复杂。为掌握区域工程建设对该海域的影响,结合实测资料对舟山群岛定海海域潮流场演化过程展开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定海盘峙岛某码头区域进行涨潮、落潮时潮流场与冲淤分布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看,工程后周边海域潮流流态没有较大改变,仅在码头周边1500 m范围之内主要受码头和附近船厂方向的反向潮流影响,流向发生反方向流动;码头的阻流作用对工程较小范围内的流速变化较为明显,码头南北两侧和西蟹村岛北侧的流速分别呈现出减小和增大的趋势;受局部工程影响,整体冲淤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码头周边海域,其中淤积的海域主要集中在码头附近、造船厂东西两侧区域,冲刷的海域主要集中在盘峙岛和西蟹村岛拐角处的挑流区域。
    • 赵有信
    • 摘要: 确定多沙河流泥沙冲淤埋深是涉河工程基础性计算问题。在综合比较现有计算方法基础上,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基于泥沙多年冲淤平衡和历史最大洪水冲刷的埋深确定方法,并选取山东省典型河流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研究结果对相关工程数值计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顾峰; 杨帆; 葛万明
    • 摘要: 根据某河流防洪区内上下游闸坝口断面数据,利用泥沙理论模型,研究了模型中各参数的率定与验证,并获得了上下游闸坝口河道断面泥沙冲淤计算参数结果.获得了上游闸坝口河道断面内高程长期稳定在365.0~380 m,下游闸坝口断面高程集中在362.37~368.77 m,上下游闸坝口现状河道在纵剖面上近乎无显著变化.获得了上、下游闸坝口河道断面内累计冲淤量稳定,年排沙比均在99%以上,上游闸坝口泥沙淤积累计量正值最大为44.33万m3,下游闸坝口相比泥沙淤积累计量有所减少,最大值仅有15.8万m3;上、下游闸坝口库容分别减少了56.8%、35%,10 a年限后库容分别为625万、149.2万m3.研究了不同频率洪水条件下水面线与深泓线在河道断面的走向.这为河道泥沙冲淤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摘要: 数值模拟分析,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结合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的方法研究自然界和工程的各类问题。例如港口防波堤平面布置的数值模拟,通过计算波浪传播效应,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可以清晰、形象地看到波浪折射、绕射等传播变形的细节。另外还可模拟航道和港池对港内波高分布的影响、潮流的环流位置、泥沙冲淤在建筑物周围引起的海床变形的详细情况等。
    • 吴松华
    • 摘要: 利用平面二维浅水潮波方程,在对实测资料良好验证的基础上,得到浦坝港海区较符合实际的流场,分析浦坝港大桥工程对周边海区水流、泥沙的影响及危险品坠海引起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流速增大区位于主桥墩之间和附近的水域,减小区主要位于大桥南段和北段引桥桥墩附近的水域以及主桥墩所处的局部水域;淤积区域主要位于浦坝港大桥的南段以及北段引桥附近的水域,冲刷区域位于主桥墩所在的水域附近;在桥梁所在海域若发生硫酸泄漏事故,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范围很大,应坚决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以保证海区水质.
    • 杨泽慧
    • 摘要: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新疆和田河中游河段在修建拦河引水工程前后上下游河道泥沙冲淤变化规律,分析河道演变特征及修建引水枢纽的相互影响.结果 表明:①建闸后同一断面经过不同流量级洪水冲刷后,小流量较大流量时的水位下降幅度更加明显,即河床经过大流量冲刷后在短时段内得以维持;②建闸后,当洪水流量小于800 m3/s时,闸前水位可以控制在1296.6 m,当洪水流量大于800 m3/s时,泄洪闸需要全部开启.③建闸后沿程冲刷强度发生变化,洪水前后冲刷面积具有上段大、下段小的特点,中上段宽浅河段(C18断面)以下窄深段冲刷面积减少30.6%,平均河底高程和深泓高程上段下降值与现状方案接近,下段减小.
    • 平妍容; 徐洁
    • 摘要: 依据实测资料,对比了溪洛渡水库蓄水后变动回水区各年间冲淤变化情况,分析了影响该河段冲淤演变的相关因素,并比较了溪洛渡水库与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冲淤情况的异同.结果表明:溪洛渡水库蓄水后,受上游水沙条件及坝前水位影响,变动回水区年际间以淤积为主,年内11月至次年5月变动回水区有少量淤积或冲刷,5~6月间有较明显冲刷,6~11月淤积;空间冲淤分布规律与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相似,均表现为上段冲刷、下段淤积,且以防洪限制水位下淤积为主,但淤积程度明显大于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
    • 冯清宝
    • 摘要: 石家峡水库采用RSS水沙数学模型,分别按照7-8月敞泄排沙,7-8月控制流量敞泄排沙,7月敞泄排沙,蓄水拦沙等运用方案进行水库泥沙冲淤计算,分析泥沙淤积形态、不同年限水库淤积量、淤积相对平衡年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