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K-MB

CK-MB

CK-MB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7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篇;相关期刊295种,包括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7全国心血管病实验室诊断与临床专题研讨会、中国铁道学会第五届全国铁路医学检验学术交流会、中国铁道学会第四届全路儿科学术会议等;CK-MB的相关文献由1388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志强、周全兴、孟媛等。

CK-MB—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1 占比:97.4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52%

专利文献>

论文:12 占比:2.08%

总计:576篇

CK-MB—发文趋势图

CK-MB

-研究学者

  • 何志强
  • 周全兴
  • 孟媛
  • 崔鹏
  • 钟冬梅
  • 王晨
  • 丘宇茹
  • 王吉文
  • 覃婷
  • 黄子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何雯; 柴玲; 刘荣均; 唐芸
    • 摘要: 目的观察在肾脏功能不全患者中检测心脏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的肾脏功能不全者79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以肌酐浓度及血尿素水平为依据进行分组,纳入尿毒症组、失代偿组、代偿组,例数分别为31例、25例、23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37名,设置为对照组。于各组患者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液,血清分离后,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B型氨基酸钠尿肽原(NT-proBM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血清高敏肌钙蛋白(hs-cTnl)检测,对比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对比对照组,3组肌酐和尿素水平、NT-proBNP水平、MYO水平、hs-cTnl水平均显著提升,尤其是尿毒症组,各项指标均最高,分别为肌酐(736.75±298.65)μmol/L、尿素(26.90±8.85)mmol/L、NT-proBNP 1357.3(536.4~4662.8)pg/mL、MYO 115.8(94.3~175.9)ng/mL、hs-cTnl 25.8(16.6~33.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对心脏标志物进行早期检测,可有效判断心肌损伤,同时可评估心肌梗死发生风险,预估心衰发生风险。
    • 任丽娜
    • 摘要: 目的探讨CK-MB、PCT、MYO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自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12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对象CK-MB水平,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MYO的水平,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PCT水平,探讨上述三项指标在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入院3 h内、3~6 h、6~12 h、12~24 h和>24 h时检测CK-MB、PCT、MY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随着时间增加,研究组患者CK-MB和PCT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型趋势,MYO水平呈直线升高趋势;CK-MB、PCT、MYO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AMI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均高于三者单独使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K-MB、PCT、MYO三者联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相较于单独检测来说,能够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 吕晓霞; 李玉明; 宋兰英; 孙俊霞; 王亚莉; 郭瑞娟
    • 摘要: 目的观察四逆加黄连方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其对患者Galectin-3、NT-proBNP、CK-MB及氧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于邯郸明仁医院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四逆加黄连方即四逆汤+黄连方。8周为1个疗程,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氧动力学指标[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耗量(VO2)、氧输送(DO2)]、短期预后、Galectin-3、NT-proBNP、CK-MB及肌钙蛋白水平。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37%(χ^(2)=8.560,P=0.003)。治疗前,两组患者氧动力学指标PaCO2、VO2、PaO2、DO2、Galectin-3、NT-proBNP、肌钙蛋白及CK-MB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氧动力学指标PaCO2、VO2、PaO2、DO2高于对照组(t=5.310,P=0.000;t=6.410,P=0.000;t=10.151,P=0.000;t=4.977,P=0.000)。观察组的Galectin-3、NT-proBNP、肌钙蛋白及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t=17.563,P=0.000;t=10.972,P=0.000;t=5.922,P=0.000;t=24.695,P=0.000)。观察组的插管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100,P=0.043;χ^(2)=5.760,P=0.016)。结论四逆加黄方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心肌损伤,提高患者氧动力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短期预后好,病死率低。
    • 王宇锬; 李悠然; 朱宇; 赵石洋
    • 摘要: 目的 探究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重症肺炎中的表达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98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n=31)和非心力衰竭组(n=67)。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89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人群CK-MB、CRP及CysC表达水平;分析CK-MB、CRP及CysC表达对重症肺炎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CK-MB、CRP及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CK-MB、CRP及CysC水平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K-MB、CRP、CysC三者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患者并发心力衰竭预测价值的AUC更高,为0.918(0.859~0.977)(P<0.05)。结论 CK-MB、CRP及CysC在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表达均明显上调,提示临床可通过检测三者水平对重症肺炎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事件进行预测及诊断。
    • 胡自廷; 张清学; 王建军; 戴成才; 孙杰; 刘杰; 崔涛; 赵曙光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治疗对有机磷中毒患者胆碱酯酶(CHE)、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太和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02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53,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n=49,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心肌酶谱[CK-MB、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cTnI)]、CHE水平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34%)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PCT、CRP水平均出现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CK-MB、cTnI均出现下降,CHE水平上升,其中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32%)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机磷中毒患者采取血液净化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IL-6、PCT、CRP水平,改善患者的CK、CK-MB、cTnI及CHE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牛艳冬; 温小军; 张曼
    • 摘要: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肌钙蛋白I(cTnI)与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与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治疗的114例CRF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本院11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TG/HDL-C、cTnI、CK-MB水平,并对比合并及未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TG/HDL-C、c TnI、CK-MB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RF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计算AUC,分析TG/HDL-C、c TnI、CK-MB及三者联合检测对CRF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TG/HDL-C、cTnI、CK-M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血管疾病组TG/HDL-C、cTnI、CK-MB均高于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家族遗传史、高磷血症、TG/HDL-C异常升高、cTnI异常升高、CK-MB异常升高为影响CRF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TG/HDL-C、cTnI、CK-MB联合检测灵敏度(0.941)、特异度(0.912)及AUC(0.936)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 联合TG/HDL-C、c TnI、CK-MB检测对CRF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较高,临床需重视患者三指标变化,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 胥宝和
    • 摘要: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参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溶栓治疗。对两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前后的心肌损伤指标。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参照组(90.00%比66.67%,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13.33%比36.67%,P<0.05);研究组患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仅提高治疗效果,还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 杨金月; 紫晓; 李华丽; 杨丽
    • 摘要: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肌红蛋白(Mb)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左室重塑、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急诊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例设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时间收治的96例非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研究组患者随访期间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对比各组BNP、Mb及CK-MB水平;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计算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析BNP、Mb及CK-MB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左室重塑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两组BNP、Mb及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72 h,研究组BNP、Mb及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_(24 h)=77.030、47.928、30.673,P<0.001;t72 h=58.553、55.039、35.442,P<0.001)。经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LVMI及LVEDD水平低于治疗前、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00、18.599、11.212,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NP、Mb及CK-MB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LVMI、LVEDD均呈正相关(P<0.05);BNP、Mb及CK-MB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LVEF呈负相关(P<0.05)。所有经PCI治疗患者均成功完成随访,随访期间共33例患者预后不良,85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BNP、Mb及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15、8.811、16.206,P<0.001)。结论BNP、Mb及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存在异常表达,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左室重塑密切相关,通过检测BNP、Mb及CK-MB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近期预后情况。
    • 赵金凤
    • 摘要: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CK的一种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组织细胞中,是一个重要的心肌标志物,当出现心肌细胞损伤时可快速升高,临床上常常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评估梗死面积的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目前实验室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免疫抑制法,其次是质量法和电泳法.近年来,临床经常会出现CK-MB/CK>30%,或CK-MB高于CK的现象,而这些病例均不存在心肌和骨骼肌的损伤,多存在于心脑血管损伤、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等病例中.这种现象对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确诊来说尤为重要.故本文针对CK-MB存在的非心肌损伤假性升高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原因分析.
    • 梅长鸣; 周正平; 吴玉华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CK、CK-MB、Mb、cTnI及NT-proBNP预测运动性心脏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体检的运动员68例,根据运动员运动强度高低将其分为一线运动员组(n = 38)与非一线运动员组(n=30),检测所有运动员训练1周后CK、CK-MB、Mb、cTnI及NT-proBNP水平,并绘制ROC曲线图分析其水平在预测运动性心脏损伤的效能.结果 训练1周后,一线运动员cTnT、CK、CK-MB、NT-proBNP、Mb水平较非一线运动员显著升高(P<0.05);将各血清水平检测结果作为检验变量,将运动员是否发生运动性心脏损伤作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得到cTnT、CK、CK-MB、Mb、NT-proBNP诊断运动性心脏损伤的最佳效能.结论 CK、CK-MB、Mb、cTnl及NT-proBNP在预测运动性心脏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尤其CK-MB,诊断效能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