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配置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5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工业经济、农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1篇、会议论文346篇、专利文献145341篇;相关期刊398种,包括黑龙江水利科技、人民长江、人民黄河等; 相关会议192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水论坛、第二届青年治淮论坛、中国水利学会调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跨流域调水与区域水资源配置学术研讨会等;水资源配置的相关文献由2867位作者贡献,包括游进军、王浩、顾世祥等。

水资源配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1 占比:0.91%

会议论文>

论文:346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145341 占比:98.86%

总计:147018篇

水资源配置—发文趋势图

水资源配置

-研究学者

  • 游进军
  • 王浩
  • 顾世祥
  • 王慧敏
  • 董增川
  • 谢新民
  • 甘泓
  • 左其亭
  • 席望潮
  • 甘治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辰
    • 摘要: 本文全面阐述了水资源配置的任务、目标、含义以及一般水资源配置情形,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为基础解析了约束条件选取以及水资源配置目标设定受"三条红线"、"三项制度"的影响作用。以丹东市大洋河流域为例,以2025年为规划年、2020年为基准年,通过建立和求解大洋河水资源配置模型,深入对比了一般情形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水资源配置结果。研究表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能够更好的达到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可明显降低水资源配置的总体缺水率,更加有效的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 方国华; 王雪; 方应学; 张钰
    • 摘要: 综合考虑区域水资源水量和水质两个因素,以供水净效益最大、区域总缺水量最小、COD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建立区域水量水质联合配置多目标模型;为提高算法的计算精度和全局寻优能力,对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了改进并用于模型求解。将模型用于江苏省靖江市水资源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基本方案和节水方案下的用水总量和COD排放量均在其限值范围内,节水方案下供水净效益比基本方案低3.0亿元,缺水量和COD排放量分别比基本方案低1290万m^(3)、1062.7 t,说明得出的配置方案合理可行。在节水方案下进行区域水资源配置,在缓解区域缺水状况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COD排放量,可为解决区域水质型缺水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 阿迪力•托乎提
    • 摘要: 为了确保库尔干水库顺利建设,基于水库概况和建设前后的供水变化,按水资源供需平衡法,对水库建设前后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下的水资源配置和区域水资源配置以及产生的影响和变化进行了探讨,提出库尔干水库建成后,有利于区域水资源配置,可解决现状年和设计年的缺水问题,为项目决策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 田进宽; 郭佳航; 左其亭; 魏钰洁; 雪刚
    • 摘要: 针对沙颍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问题,根据沙颍河实际情况,提出了沙颍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原则及流程,基于MIKE BASIN软件建立了沙颍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015—2016年沙颍河流域河南段进行水资源配置计算。结果表明:水资源配置前,在生态流量保证率为100%的情况下,除中牟断面以上区间,其他区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情况;根据模型水量配置结果,从颍河等处向郑州、开封等缺水城市调水的方案,可缓解流域河南段整体缺水状况,说明该模型可有效地进行水资源配置
    • 张坤; 孟晓辰; 赵宏臻; 陈方
    • 摘要: 为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定的各省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约束,综合考虑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流域内区域间用水关系,通过1956~2016年长系列水资源供需平衡调算,提出了交溪流域各省区河道外地表水用水量份额和地表水耗损量份额。同时,为满足未来发展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用水需求,探索提出了流域内各省区拟预留水量以及预留水量的管理和使用方案,进一步促进流域间均衡发展。该方案可为流域发挥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提供重要支撑。
    • 李德良; 姜宁
    • 摘要: 针对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这一多层次、多目标的群决策问题,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在对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的内涵和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按照综合评价的基本流程,分别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指标权重、选用评价方法与模型三个方面,对我国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指标权重计算中运用较广泛的有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综合赋权法等;评价方法中运用较成熟的有多属性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本文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对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梳理,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 樊红梅; 刘晓民; 刘廷玺; 王文娟; 冯艳
    • 摘要: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而水资源短缺且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矛盾在我国北方地区尤为突出。研究引入“空间均衡”治水思路,在传统水资源配置基础上,加入空间均衡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构建以空间均衡、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为目标函数,以空间均衡、可供水量、变量非负为约束条件的水资源双层多目标配置模型,并采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将模型应用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进行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结果表明:规划年水资源空间均衡水平明显提高,2025年水资源总体空间均衡度由现状年的0.40提高到0.71,空间均衡水平达到较均衡等级,2030年水资源总体空间均衡度将继续提高至0.83,达到基本均衡等级。本研究更新了水资源配置思路,可为科尔沁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开展水资源规划配置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 何奇峰; 李慧; 李云玲
    • 摘要: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来发挥了巨大效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本文聚焦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形势,从配置空间均衡、供需时间匹配和调配时空协调三个维度提出保障水资源安全的思路,探讨了完善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布局的对策,可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和研究提供参考。
    • 张辉; 郑轩
    • 摘要: 3月初,住鄂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仲志余作为第一提案人,王琼、刘惠好委员共同联名,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交联名提案《关于加快实施引江补汉输水线路沿线补水工程的建议》。委员们说,引江补汉工程是国家水资源配置重大战略工程。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湖北省已完成了沿线补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引江补汉输水线路沿线补水工程,有利于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有利于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安全,非常必要,意义重大。
    • 古丽孜巴·艾尼
    • 摘要: 文章基于新疆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和突出问题,梳理出未来5年新疆水资源科技方面的5个课题,对新形势下新疆内陆干旱区水资源配置、生态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经济效益优化、水资源科学调控与安全,以及重点河流塔里木河的水资源使用需求、生态保护等研究课题内容进行了规划,为新疆未来水资源优化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