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质特征

水质特征

水质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32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7篇、会议论文91篇、专利文献90739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下水、科技创新导报等; 相关会议76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6中国煤炭学会钻探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2015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等;水质特征的相关文献由1214位作者贡献,包括黄铁明、凌敏、叶新荣等。

水质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7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91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90739 占比:99.53%

总计:91167篇

水质特征—发文趋势图

水质特征

-研究学者

  • 黄铁明
  • 凌敏
  • 叶新荣
  • 叶茂森
  • 林柏
  • 胡洪营
  • 郑芳琴
  • 曹金亮
  • 李扬
  • 杨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林; 易齐涛; 陈逸函; 张世文; 崔红标
    • 摘要: 淮河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各小流域支流,因此研究支流污染物质输出特征对淮河的污染物质减排和水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选取淮河支流西淝河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1—12月期间对流域出水口断面水量、水质[高锰酸盐指数(permanganate index,COD_(Mn))、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等]进行高频次的同步监测,分析污染物质的负荷特征。监测和数据分析分雨期和非雨期进行,其中雨期为3—9月,非雨期1、2、10、11、12月,汛期主要为5—9月。研究结果表明,西淝河出流COD_(Mn)浓度变化范围是2.8~10.2 mg/L,年均值5.4 mg/L,TN浓度变化范围是0.82~3.80 mg/L,年均值2.04 mg/L,TP浓度变化范围是0.01~0.34 mg/L,年均值为0.11 mg/L。西淝河流域污染物质输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COD_(Mn)、TP浓度和负荷随时间变化趋势与流量一致,雨期浓度均高于非雨期浓度,在汛期达到最大。TN浓度、负荷随时间变化趋势与COD_(Mn)、TP不同,非雨期浓度高于雨期浓度。单位面积上COD_(Mn)年出流负荷量为22.9 kg/hm^(2),TN年负荷量为8.7 kg/hm^(2),TP年负荷量为0.46 kg/hm^(2),COD_(Mn)和TP、TN负荷量均与流量、浓度成极显著正相关,负荷输出受降雨径流影响较大。
    • 姚惠芹; 刘冬梅
    • 摘要: 大坝运行后水环境发生剧变,库水中水质特征变化可导致坝基地下侵蚀性的加强,侵蚀大坝及坝基帷幕等结构,使坝基帷幕防渗材料逐渐流失,以致帷幕防渗效果大大降低,从而造成坝基帷幕防渗性能的衰减。因此,需要对运行多年后的大坝防渗帷幕性状评价进行评价。以华东地区某水电站重力坝为例,对坝前、坝体、坝基等点位进行水样采集分析,研究不同点位水样的pH值、水化学成分及胶状析出物等水质特征,详细论证大坝坝基帷幕防渗性状,判定帷幕总体防渗性状完好,局部存在薄弱部位。
    • 柳西亚
    • 摘要: 依托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工程,选取河南省南部地区121组浅层地下水进行水质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为主,占总体的45.5%,其次为HCO_(3)-Ca·Mg型,占总体的34.7%;少量的HCO_(3)·SO_(4)-Ca型、HCO_(3)·Cl-Ca·Mg型等水化学类型呈斑块状、片状分布。参照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对本区浅层地下水进行单因子与综合环境质量评价,认为该区不可直接饮用的浅层地下水占69.4%,除南阳地区外,综合环境质量较差;地下水污染多发生在主要城市、工矿企业及其周边地区。
    • 刘婷婷
    • 摘要: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混合水样,分析了2020—2021年长江水、滦河水以及地表水的水质特征,参考了地下水、海水的水质特征,从而发现可通过分析电导率、氯化物、耗氧量、游离氯的特征值,实现对取样管网漏水情况的初步判断。
    • 唐燕秋; 陈佳; 张可; 陈建
    • 摘要: 选取重庆市272座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利用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进水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主要因子浓度分布特征以及进水水质组成特性。结果表明,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COD、BOD_(5)、NH_(3)-N、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158.28 mg∕L、77.27 mg∕L、29.27 mg∕L、39.90 mg∕L和3.65 mg∕L,与其他地区相比,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COD和BOD_(5)平均浓度较低,但总氮、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较高。进水BOD_(5)∕COD比值处于0.4~0.6,平均值为0.488,表明污水的可生化性好。进水BOD_(5)∕TN比值平均值为2.28,分布在1~2区间的概率为44.9%,表明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反硝化碳源不足的情况。进水BOD_(5)∕TP比值平均值为23.56,大于20的概率仅为48.3%,表明有超过一半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难以满足生物除磷的要求。进水TN∕TP比值平均值为10.8,大于5的概率为93.4%,表明进水氮、磷可满足微生物生长需求。
    • 许青枝; 王翔; 郑莹莹
    • 摘要: 归纳总结了印染废水水量水质特征及排放规律,分析探讨了包括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在内的常见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优劣势,最后针对近年来聚酯化纤工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处理难度极大的碱减量废水的预处理及主体处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印染企业应坚持印染工艺革新,加强污染物源头排放控制以及污水治理,以取得理想的处理效果。
    • 谭雅焕; 查正林
    • 摘要: 浙江某乡镇根据规划保留现状污水处理厂并新建一座0.8万m3/d的污水处理厂。本文介绍了该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进出水水质指标、主要构筑物的工艺选择与参数设计。该污水处理厂采用一级处理工艺+强化生物处理工艺+深度处理的组合处理工艺。生物处理采用强化脱氮效果的两级A2/O工艺,深度处理采用精密过滤器+磁混凝高效沉淀池,消毒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尤其从设计进水水质的确定方法和适应水质特征的工艺设计两方面,介绍了本工程设计特点,为乡镇污水厂设计提供借鉴。
    • 张漫; 张万顺; 张潇; 郭平; 李崇明
    • 摘要: 为了研究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运行后的库区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基于2008~2019年三峡库区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水质质量指数(WQI)综合评估法分析了三峡库区蓄水后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上游总磷、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现象大于下游;2008~2019年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浓度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2016年是干流总磷浓度变化的突变节点,干流的总磷浓度在2016年之后有显著下降趋势;三峡库区干支流水质质量指数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支流水质质量指数整体低于干流,丰水期水质质量指数低于枯、平水期。研究成果可以为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赵凯; 胡睿华; 李灌乔; 宋铁红
    • 摘要: 在城镇水资源日益匮乏,环保日益严格的形势下,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针对印染废水存在色度高、水质组分复杂和可生化性差等问题,为优化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提高印染废水的处理效率,列举了传统深度处理法与膜技术对印染废水处理等方法。传统的混凝-絮凝、高级氧化法(AOPs)和吸附等深度处理方法对难降解有机物的脱盐和完全矿化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纺织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差,生化处理存在去除效果不好的问题。纳滤和反渗透技术(RO)因为占地面积小、装置模块化、出水水质优异、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废水回用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膜污染始终是膜技术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因此,针对不同印染废水水质特点,对预处理和优化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周瑞芳; 温川; 侯继萍; 陆丹
    • 摘要: 为降低由于异常数据干扰引起的水质分析误差,提出改进的SMS模型在哈拉湖水质特征研究中加以应用。通过BP神经网络将SMS模型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噪和补充,降低异常数据对分析结果产生的误差;将去噪后的数据带入到湖水原有体系中,实现对湖水水质的准确分析。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法研究的水质特征与实际测量的水质特征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能够实现准确的特征提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