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电

水电

水电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34757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电工技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04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31421篇;相关期刊1046种,包括中国水能及电气化、水电与新能源、四川水力发电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2010年南方十三省(区、市)水电学会秘书长会议、2010年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等;水电的相关文献由46962位作者贡献,包括高见则雄、稻垣浩贵、安部浩司等。

水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04 占比:9.51%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31421 占比:90.40%

总计:34757篇

水电—发文趋势图

水电

-研究学者

  • 高见则雄
  • 稻垣浩贵
  • 安部浩司
  • 原田康宏
  • 小笠原毅
  • 程春田
  • 不公告发明人
  • 柳田胜功
  • 戴晓兵
  • 石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1、《水电与新能源》期刊创刊于1987年,现由湖北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与中国三峡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教授任主编,六位国内外院士担任本刊顾问。编辑部由多位教授组成,编辑部设在武汉大学。2、《水电与新能源》为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期刊,月刊。
    • 袁湘华
    • 摘要: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以水、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澜沧江流域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优质的开发规模和开发价值。建设澜沧江流域水风光多能互补基地,充分利用存量和增量水电站良好的调节性能、送出通道,有效发挥水风光出力互补特征,具备一体化开发建设的基础和优势。通过一体化资源配置、规划建设、打捆消纳和调度运行,有效提高综合开发经济性和通道利用率,切实提升水风光开发规模、发展质量和竞争水平,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 谢小平
    • 摘要: 黄河上游水电站建设成果卓然,青海境内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当前,国家引导大力发展新能源,但因相配套的制度、标准未及时出台,大规模并网光伏电站的安全、送出、消纳等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因此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标准,包括规范开发商标准,制定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在电站建设中有关职责分工的标准;要改变现行电力体系,建立电网与局部电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新机制;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水风光储多能互补、清洁能源调控枢纽等新技术研究应用。
    • 李卢祎(整编)
    • 摘要: 近日,水利部公布2022年度450个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责任人名单。部党组第十轮巡视完成向国际小水电中心党委、中国水利博物馆党委的反馈工作。近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给河海大学湄公河国家留学生回信。4月20日,农水水电司联合灌排中心举办农水水电大讲堂暨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利基础主题联学活动。
    • 周鸽
    • 摘要: 作为民国时期的水电建设大省,福建省的水电建设有着较为曲折的发展历程和自成一格的特点。民国时期福建的水电建设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的起步、抗战时期的短暂繁荣和战后继续发展三个阶段。在比较分析的视角下,民国时期福建水电建设呈现出民营水电兴建早、建设规模小,官营水电发展迅速等特点。民国时期福建的水电建设一方面推动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也有力支援了当时的国防和经济建设,此外亦为新中国成立后福建水电建设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李银奇
    • 摘要: 中国人对水的喜爱是刻在基因里的,“上善若水”“智者乐水”“万物之本源也”……对于水,人们毫不吝啬一切美好的词语,人们崇拜温柔却坚定的持久力量,人们对水的运用,自古便登峰造极。灵巧轻便的水轮车,曾让百年前行走在中华大地上的外国人惊叹不已。后来,代表着古代农业技术巅峰的水车被近现代化的洪流淹没,繁华富饶的中华大地也处处硝烟。但总有尺水起渊龙,随着一座座水轮机深深浸入中华的千江万河,一个现代化的世界水电王国屹立于东方,澎湃的电力中,一个英雄的民族正迎来它的伟大复兴。
    • 夏婷; 郑声安; 任艳; 韩冬
    • 摘要: 中国水电开发程度以及发展阶段存在说法不一、概念比较模糊、数据来源和统计口径不清等问题。为了准确判断中国水电的发展阶段及在全球所处水平,基于国际较为权威的水电资源量和发展现状统计数据,系统对比了中国与其他重点国家和区域的水电开发程度。中国水电技术可开发量达到2740 TWh·a^(-1),占理论蕴藏量比例为44.3%,水电资源丰富且开发条件较好。从重点国家和区域的对比来看,中国水电技术开发程度达到48.2%,在资源量前十和装机量前十的国家中仅次于美国,高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虽然总体开发程度较高,但中国西南区域部分河流水电开发程度仅为16%,调节性能较好的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装机中比例仅为1.4%,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抽蓄作用偏弱等问题。新形势下,中国水电应重点推进西南流域重点区域常规水电开发,并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的规模化建设。
    • 郑春
    • 摘要: 文章分析了水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包括平拟风电、光伏发电的波动性、随机性和间歇性。水库电站具有良好的蓄能调节作用,是目前技术水平下最经济的储能设施,水电可担任系统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等任务,另外,水电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效益。
    • 高志远; 徐亮; 邵平; 徐骏; 薛焜元; 孙芊; 史述红
    • 摘要: 水电的市场化消纳是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中国水电发展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梳理,对水电的特点及其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水电市场化消纳的思路,并设计了水电市场化交易体系框架,探讨了水电市场化消纳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水电进入电力市场面临着成本回收、灵活调整合同、风险管控、不可抗力违约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循序渐进,深入结合市场内外部机制,通过系统化的市场方案予以消纳;所提出的水电市场化交易体系框架涵盖了市场内外部协同、多种市场类型、交易品种、交易规则和地理范围等多个维度,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提供系统化的交易品种,并设计适合水电的特定规则。
    • 陈启卷; 刘宛莹; 吕怡静; 柳无双; 郑阳
    • 摘要: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清洁、低碳、高弹性的电网成为各国的首要任务之一。为了更清晰理解新的发展目标,分析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对电网的影响,明确了水电能够有效平抑间歇性产生的波动和对电网稳定性的作用;进一步研究新型的虚拟电厂系统,用于协调目前不可控的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和电动汽车、小水电站及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电站,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高弹性混合电网调度控制逻辑框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