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外交、国际关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专利文献108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东岳论丛、江汉论坛、晋阳学刊等; 东南互保的相关文献由89位作者贡献,包括戴海斌、孟英莲、彭淑庆等。

东南互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47.57%

专利文献>

论文:108 占比:52.43%

总计:206篇

东南互保—发文趋势图

东南互保

-研究学者

  • 戴海斌
  • 孟英莲
  • 彭淑庆
  • 何晓明
  • 刘婉莹
  • 刘芳
  • 唐雨萱
  • 杨聪聪
  • 胡舒涵
  • 董丛林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湛晓白; 景凡芮
    • 摘要: 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期间爆发的一个重大政治和外交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独特而深远的影响。一直以来,学界对“东南互保”的研究集中于对相关史实的考索,而鲜少注意作为历史事件的“东南互保”与现实政治之间的纠葛。由于“东南互保”集中暴露了列强与中国、中央与地方、殖民与反帝等重大矛盾冲突,而这些矛盾冲突在之后的时代又有愈演愈烈之势,从而使得本已成为了“史迹”的“东南互保”,不断被重新拉回到现实之中。民国时期,“东南互保”之历史记忆屡次被政治浪潮所激活,包括北洋军阀、联省自治派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各种政治力量,均将其视作打造政治话语或实现政治目的的有效历史资源。
    • 尚小明
    • 摘要: 庚子五月二十九日粤督李鸿章致盛宣怀电文中所谓“廿五矫诏,粤断不奉”,并非针对清廷五月二十五日“宣战”诏书,而是针对同日所发“集义民御外侮”谕旨。该谕经袁世凯电转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及盛宣怀后,盛宣怀立即致电刘、张、李,主张不必“拘泥”该谕,同时提出与各国互保东南的“补救”方案。张之洞率先对该方案表示支持,并加以补充,刘坤一随后跟进赞成,李鸿章则仅复以“廿五矫诏,粤断不奉”,未对互保方案表示意见。而后经过盛宣怀居间在刘、张与李鸿章之间密集沟通,再加上刘坤一直接电李征询意见,李鸿章终于在上海道余联沅及盛宣怀等与各国驻沪领事最后协商东南互保约款前,表态愿意与刘、张采取一致行动。中外互保东南原则达成后,刘坤一方收到荣禄寄来“宣战”电旨,并传给余联沅、盛宣怀。在盛宣怀建议下,刘、张、李均主张坚持原议,东南互保大局由此奠定。
    • 韩策
    • 摘要: 甲午战争前的近三十年,清朝国内局势大体稳定。除国际因素外,这主要是湘系、淮系、清流士大夫及满人统治集团四大势力支柱和平衡的结果。其中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领导的淮系主导洋务运动,掌国防、办外交,势力尤大,北洋淮系也是政局的重心所在。但甲午战败,淮系迅速衰落;清流势力也在甲午至戊戌日趋激进的变法运动中受到摧残分化。故戊戌至庚子期间,一方面,朝内及北方的满人势力颇见膨胀;另一方面,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领导的湘系,地位相对凸显,所以有力量在戊戌、己亥之际抵制废立之谋。迨庚子事变,刘坤一更领导东南半壁发起“东南互保”,成为时局的重心所在。;然而,“好景不长”,此一东南互保的格局几年后就被破解。除湘系老化的因素外,这主要是辛丑回銮后清廷集权政策和袁世凯的北洋势力强势南下的结果。
    • 唐雨萱; 解洪兴; 刘婉莹; 胡舒涵
    • 摘要: 《东南保护约款》并没有与各国领事事先详谈,而是由刘坤一等单方面草拟后在"互保"会议上直接提出的.闽浙总督同各国领事经过8天讨论共同制定《福建互保协定》.《东南保护约款》对列强限定明显较《福建互保协定》多,各国领事没有在条约上正式签字.以福建为势力范围的日本最初虽然持反对态度,但迫于实力相对较弱才同意签订《福建互保协定》,这是"东南互保"中唯一正式签字的条约.英国担心其他列强出兵长江流域,积极支持"东南互保",英军登陆上海曾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和其他列强的抵制,后来列强效仿英国纷纷派兵登陆上海.日本派兵登陆厦门,遭到其他列强一致反对,仅仅坚持十天即撤兵.
    • 雷颐
    • 摘要: 戊戌政变之后,本就危机不断的晚清政局更加动荡,滔天巨浪一个紧接一个扑面而来。在日益险恶的政治争斗中,工于心计、精于权谋、敏于窥测、善于转圜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策划“东南互保”,关键时刻残酷镇压维新派的自立军。危机过后,他的权位更重更高。当慈禧宣布欲行“新政”时。
    • 唐雨萱; 解洪兴; 刘婉莹; 胡舒涵
    • 摘要: 《东南保护约款》并没有与各国领事事先详谈,而是由刘坤一等单方面草拟后在“互保”会议上直接提出的。闽浙总督同各国领事经过8天讨论共同制定《福建互保协定》。《东南保护约款》对列强限定明显较《福建互保协定》多,各国领事没有在条约上正式签字。以福建为势力范围的日本最初虽然持反对态度,但迫于实力相对较弱才同意签订《福建互保协定》,这是“东南互保”中唯一正式签字的条约。英国担心其他列强出兵长江流域,积极支持“东南互保”,英军登陆上海曾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和其他列强的抵制,后来列强效仿英国纷纷派兵登陆上海。日本派兵登陆厦门,遭到其他列强一致反对,仅仅坚持十天即撤兵。
    • 郭晔旻
    • 摘要: 在庚子年诸多光怪陆离的景象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莫过于,当大清国的北方正在与“八国联军”殊死战斗时,帝国东南各省的封疆大吏却在与同样的敌人翩翩起舞,进而弄出了一个《东南互保章程》,以图与洋人相安无事…….
    • 张小荣; 岳恒
    • 摘要: 1900年夏季,在义和团运动席卷中国北方的情况下,“东南互保”保障了南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是义和团运动的坚定反对者,也是“东南互保”的积极倡议者和执行者,在这件事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张之洞的这一行为是当时清廷南方各省督抚的典型代表,也是晚清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外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 戴海斌
    • 摘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署"宝鸭斋"的一通长札,全札八纸,每页八行,总计1500余字.据考订,作者为湖南人徐树钧,此札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十三日,内容多与近代史上著名的"庚子事变""东南互保"相关.札内综合各方见闻,记述了清廷对义和团实行"抚"议,中外开衅后京师、天津等处战况,湖南布政使锡良率兵北上勤王,东南各省实行"中外保护"办法,因应"停还洋债"等重要时事.当时湖南省内为防范内乱起见,举办团练,函中对主持其事的当地士绅亦有观察和评论.此函札不仅反映了亲历事变之人的即时观感,而且包涵了相当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可补前人认识之未足,兼具鉴赏和史料价值.本文予以识读整理,并略加笺释,以纪念庚子事变发生120周年.
    • 徐越
    • 摘要: 庚子国变,两宫出逃,清廷尊严一落千丈,地方主义以“东南意识”的面孔显现。督抚群体与清廷各怀目的围绕促成议和展开行动,荣禄赴京城议和抑或赴行在入枢成为焦点。此时的督抚群体以张之洞、刘坤一和袁世凯等为代表,虽然依旧无法违背清廷的政治伦理,却有了自行其是的一面,他们着眼于辖区内利益,基于多种考量,联合推动荣禄前往西安行在,力促议和。清廷随后与渐趋离心的地方督抚展开较量,“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最终形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