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氢化反应

氢化反应

氢化反应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3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74461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天中学刊、林产化学与工业、低温工程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过氧化物分会2015年行业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第七届国际分子模拟与信息技术应用学术会议等;氢化反应的相关文献由1104位作者贡献,包括薛明强、沈琪、朱章野等。

氢化反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74461 占比:99.91%

总计:174622篇

氢化反应—发文趋势图

氢化反应

-研究学者

  • 薛明强
  • 沈琪
  • 朱章野
  • 颜丹丹
  • 洪玉标
  • 武振杰
  • 徐晓娟
  • 郑煜
  • 马猛涛
  • 康子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俊华; 徐丽; 刘国际; 姚宁; 李小聪
    • 摘要: 研究了自制镍基催化剂对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P)选择性加氢制备环己烷二甲酸二异辛酯的催化性能,并对催化剂使用前后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对DOP氢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催化剂使用次数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优化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60°C,反应压力4 MPa,催化剂和原料质量比0.15,反应时间2 h。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DOP转化率仍维持在90%以上,表明该催化剂有较好的稳定性。
    • 李英杰; 姚继伟; 雍辉; 马江微; 王帅; 胡季帆
    • 摘要: 本工作构建了稀土掺杂的储氢合金体系,通过提高其稀土氢化物的催化能力来改善Mg-RE系储氢合金的性能,并分析了不同稀土掺杂后合金性能的差异,以获得改善其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的途径。通过真空感应熔炼制备了Mg_(90)Ce_(5)RE_(5)(RE=La、Nd、Sm、Y)合金,并分析了其相应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同时,采用等体积方法测试了Mg_(90)Ce_(5)RE_(5)不同温度下的压力-温度-组成(PCT)曲线和等温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氢化后的样品均是由MgH_(2)相和相应的稀土氢化物REH_(2+x)相组成的复合材料,然而在放氢后,仅MgH_(2)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Mg相并放出氢气。原位生成的REH_(2+x)相不发生分解,通过降低Mg-H键的稳定性、合金的表观活化能以及提升H原子的扩散速率,来促进Mg与MgH_(2)的可逆转化。这导致了不同合金的PCT平台压高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其热力和动力学性能。不同合金的热力学焓变从大到小的规律分别为Mg_(90)Ce_(5)La_(5)>Mg_(90)Ce_(5)Nd_(5)>Mg_(90)Ce_(5)Sm_(5)>Mg_(90)Ce_(5)Y_(5),这和各掺杂元素与Ce的亲和力关系一致,由此可见异质元素的共掺杂更有利于改善合金的热力学性能。同时,对应于RE=La、Nd、Sm、Y合金的放氢活化能值分别为112.6 kJ/mol、114.3 kJ/mol、104.9 kJ/mol、123.3 kJ/mol。此外,各合金在放氢反应中的速率,受制于氢原子在合金表面的复合能,这为稀土-镁基储氢合金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王英辉; 魏思敏; 段金伟; 王康
    • 摘要: "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LPs)催化的烯醇硅醚氢化反应是一类重要的直接合成醇类化合物的方法,然而目前其反应机理仍不明确.基于此,以乙基取代的全氟苯基硼作为路易斯酸(Et-B(C6F5)2),三叔丁基膦(t-Bu3P)作为路易斯碱,烯醇硅醚化的苯乙酮(Me-TMS)作为底物建立了模型反应,并使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其催化氢化反应机理.结果 显示:FLPs催化的烯醇硅醚氢化反应从Et-B(C6F5)2和t-Bu3P形成B-P-FLPs开始,随后会依次经过H2裂解,H+和H-转移等过程,其中H+转移为决速步,H-转移无势垒,B-P-FLPs生成及H+转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氢化反应发生,但是增大压力可促进反应进行.底物取代基效应会影响H-转移过程,可能使反应不发生.
    • 王征; 蔺庆; 马宁; 刘笑颖; 张新颖; 曹倩荣
    • 摘要: 近年来,铁、钴、镍和锰配合物催化体系在廉价金属催化领域取得了系列进展.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和出色的催化性能,钴配合物在均相催化反应中最引人注目,所涉及的(脱氢)氢化反应在学术研究和化工行业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氢化、转移氢化、无受体脱氢、脱氢偶联、借氢等反应类型总结了均相钴催化氢化、脱氢反应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钴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催化应用以及反应机理.
    • 王征; 蔺庆; 张相龙; 马宁; 刘松
    • 摘要: 和δ-酮酸衍生物是最重要的双官能团生物质平台化合物之一,如何高效地催化这些酮酸类化合物转化成相应的单一精细化学品是当今研究的难点.我们综述了金属有机配合物均相催化氢化γ-和δ-酮酸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用于催化生产γ-和δ-羟基酸、酯、内酯、环醚等的均相催化剂的结构、活性、选择性和反应机理.
    • 尤峻汉; 丁文江; 邹建新; 刘当波; 高海翔; 李新昊
    • 摘要: 我们在近期发表的工作中曾经指出,固体表面对填隙氢常施加泡利排斥作用,造成H原子性质的改变,增加其化学活性.简称为‘填隙H的泡利激活’.我们撰写此文目的是进一步定量地确认这一激活的真实性.着重说明,泡利激活产生填隙H的诱导电矩,它对催化起到关键作用.我们首先以简单双原子分子为例详细说明,形成分子共价键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即两原子密接时,必须满足‘基态能量趋同’和‘宇称匹配’(两个原子波固有的空间反演对称性相互适配)的要求.进而论证,泡利激活的表面填隙H充分满足这两个条件,原因是填隙H的诱导电矩对外来参与成键的原子(分子)的空间取向和能量具有显著的调制作用.经过严格论证,正是这种双重调制作用,使两个原子在碰撞时刻的基态能量必然趋同,同时达到宇称匹配.我们还强调,固体表面孔穴的尺寸必须和填隙H原子半径相匹配,才能保证泡利激活机制的成功运作.由此提供了对指定的化学反应如何选择催化剂的明确标准,这在应用中具有参考价值.我们将此泡利激活机制应用于一个实际而简单的化学反应,对以镍(Ni)为多相催化剂合成二氢化镁(MgH_(2))做出计算和定量分析.具体说明在这一反应中选择有效催化剂的办法.形象地演示了正是泡利激活填隙H电矩的双重调制作用促成了共价键Mg-H的形成,从而在理论上确认了泡利激活催化机制的合理性.最后提出一些预期的结论,期待得到实验的检验.
    • 胡家栋; 文雯
    • 摘要: 手性4-取代色满骨架广泛存在于很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中,该骨架的不对称构建策略在新药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加成反应、氢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烯/炔丙基化反应、去对称化反应、羰基α位芳基化反应和重排反应七个方面综述了手性4-取代色满骨架的立体选择性构建策略,以期为含有该类骨架的活性天然产物的不对称合成提供参考.
    • 王昊; 刘小好; 许光月; 郭子薇; 张颖
    • 摘要: 贵金属被广泛用作各种反应的催化剂, 然而它们高昂的价格和有限的来源引起了人们对于开发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浓厚兴趣. 因此, 寻找一种丰富而有效的催化剂来代替贵金属已成为催化领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铁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的过渡金属, 同时铁基催化剂在合成氨, 费托合成和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活性. 近年来, 廉价高效的氮掺杂碳负载铁催化剂在各种典型的铂催化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 尤其在催化加氢反应中的应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文通过在氨气氛围下共热解纤维素和氯化铁制备了一系列氮掺杂碳负载铁催化剂, 并通过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方法, 探索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同时以硝基苯加氢制备苯胺为模型反应, 探究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于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其中Fe-N-C-700 (通过在氨气氛围下700 °C共热解纤维素和氯化铁制备)表现出最佳活性, 在5 MPa氢气和120 °C的条件下反应12 h, 硝基苯被完全转化, 苯胺的收率可达98.0%, 同时, 该催化剂还显示出良好的可再循环性, 5次运行后未见催化活性的显著降低. BET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在热解温度为700 °C的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 并且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 催化剂中碳元素和铁元素的含量升高, 而氢、氮、氧元素的含量都随之下降. 根据TEM图像, 当热解温度升至600 °C时,在碳材料上可以观察到平均尺寸为5.1 nm的金属颗粒, 分散性较好. 进一步将温度升至700 °C, 观察到平均尺寸为9.1 nm的金属颗粒, 并且碳材料的形态结构转变为卷曲的层状. 在XRD分析中, 600 °C时催化剂的衍射峰归因于正交晶系的Fe2N, 随着温度升至700 °C, Fe2N相消失同时出现了Fe3C相. 在HRTEM的图谱中, 可以清晰地看到Fe3C相的(031)面的衍射条纹, 并且在颗粒周围有约5.2 nm厚的石墨碳层包裹. XPS结果表明, 当温度达到700 °C时, 形成石墨化的氮掺杂碳, 提高了催化剂活性. 结合催化剂表征结果和对比实验, 催化剂中铁物种的转变和氮掺杂碳尤其是石墨化的氮掺杂碳的生成可能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 根据动力学实验, 当使用Fe-N-C-700催化剂时, 硝基苯加氢反应表观活化能为31.53 kJ/mol(报道为91.5 kJ/mol), 这表明Fe-N-C-700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反应活化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