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动发动机

气动发动机

气动发动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2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仪表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22416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商情、现代商贸工业、工程设计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测试技术分会、油品与清洁燃料分会和吉林省内燃机学会联合学术年会等;气动发动机的相关文献由287位作者贡献,包括俞小莉、潘孝斌、陈平录等。

气动发动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2416 占比:99.98%

总计:322488篇

气动发动机—发文趋势图

气动发动机

-研究学者

  • 俞小莉
  • 潘孝斌
  • 陈平录
  • 刘林
  • 谈乐斌
  • 李道飞
  • 王云
  • 聂相虹
  • 胡军强
  • 胡学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漫琳
    • 摘要: 近年来,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技术研发力度不断在增强。该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气动发动机电控系统设计总体方案,进而分别从总体结构设计、核心微处理器、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功率驱动模块、通讯模块、软件设计等方面分析具体的电控系统设计要点,构建形成基于CAN总线的网络通信平台,旨在全面提升电控系统的应用效果。
    • 栗波
    • 摘要: 针对压缩氮气活塞式发动机的排气蕴含大量冷量的突出优点,提出了利用压缩氮气活塞式发动机产生的排气冷量作为汽车空调制冷源使用的技术方案。基于潍柴某六缸柴油发动机改进后的压缩氮气发动机搭建GT-power仿真模型,基于原车空调换热系统搭建Star-ccm+仿真模型,通过发动机仿真模型计算出压缩氮气发动机的排气参数,使用Star-ccm+模拟冷气通入换热系统后对车厢的制冷效果。仿真结果显示,风机吸入的45°C空气经压缩氮气活塞式发动机所排出的冷气冷却后通入车厢,可将车厢内温度控制在22°C至26°C之间,制冷效果良好。
    • 栗波
    • 摘要: 针对压缩氮气活塞式发动机的排气蕴含大量冷量的突出优点,提出了利用压缩氮气活塞式发动机产生的排气冷量作为汽车空调制冷源使用的技术方案.基于潍柴某六缸柴油发动机改进后的压缩氮气发动机搭建GT-power仿真模型,基于原车空调换热系统搭建Star-ccm+仿真模型,通过发动机仿真模型计算出压缩氮气发动机的排气参数,使用Star-ccm+模拟冷气通入换热系统后对车厢的制冷效果.仿真结果显示,风机吸入的45°C空气经压缩氮气活塞式发动机所排出的冷气冷却后通入车厢,可将车厢内温度控制在22°C至26°C之间,制冷效果良好.
    • 杨靖; 陶文祝; 何联格; 薛清华; 罗贤芳; 杨东
    • 摘要: 基于节能减排的需求,将某柴油机开发为120 kW活塞式大排量气动发动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运用高压气阀、换气阀及排气阀三气阀配气型式的结构,以配合四冲程气动发动机工作过程.为了平衡零件温度并尽量减少压缩负功,配气机构的设计成为气动发动机研发的核心.换气及排气采用了凸轮驱动形式,运用AVL Excite Timing Drive建立了配气机构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凸轮型线设计.高压气阀考虑到密封、气量调节及驱动力等因素后,采用了同心三层旋转与摆动相结合、利用锥面密封的气阀结构方案.对三气阀的合理匹配进行了多目标优化,找出了合适的配气相位.仿真及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传统柴油机设计改造,可快速成功地改型为气动发动机,所设计的三气阀配气机构可靠性高.三气阀气动发动机功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最高能量转换效率达到55%,从而验证了本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杨靖12; 陶文祝12; 何联格12; 薛清华3; 罗贤芳12; 杨东12
    • 摘要: 基于节能减排的需求,将某柴油机开发为120kW活塞式大排量气动发动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运用高压气阀、换气阀及排气阀三气阀配气型式的结构,以配合四冲程气动发动机工作过程。为了平衡零件温度并尽量减少压缩负功,配气机构的设计成为气动发动机研发的核心。换气及排气采用了凸轮驱动形式,运用AVL Excite Timing Drive建立了配气机构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凸轮型线设计。高压气阀考虑到密封、气量调节及驱动力等因素后,采用了同心三层旋转与摆动相结合、利用锥面密封的气阀结构方案。对三气阀的合理匹配进行了多目标优化,找出了合适的配气相位。仿真及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传统柴油机设计改造,可快速成功地改型为气动发动机,所设计的三气阀配气机构可靠性高。三气阀气动发动机功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最高能量转换效率达到55%,从而验证了本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朱烨; 杨章林
    • 摘要: 为了提高气动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根据热力学定律建立了2级气动发动机模型,利用AMESim软件搭建仿真平台并采用NLPQL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探究配气相位相关参数对发动机性能指标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发动机动力提升了14.5%,经济性提高了8.7%.
    • 虞启辉; 石岩; 蔡茂林; 杨科; 周翔
    • 摘要: With the serious worldwide environmental problem,the air powered vehicle as the clean energy power device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However,the po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low output power have seriously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ir powered vehicle.Firstly,we analyze the energy loss during the working process and propose a new kind of air powered vehicle with multi-valve.Moreover,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air powered vehicle is built and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al study.To obtain more precise mathematical model,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rror,rotational speed and supply pressure are applied.Based on the modified model,the output torque and energy efficiency are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if the supply pressure is set at 2 MPa,under the same structure parameters,the output torque of the multi-valve air powered vehicl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valve air power vehicle by 26.2 N · m to 41.9 N · m.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multi-valve air powered vehicl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valve air power vehicle by 8% ~ 10%.%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气动发动机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的动力装置而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然而,能量利用效率低和输出功率低已经严重影响了气动发动机的发展.分析了气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气阀的新型气动发动机机构.建立了气动发动机工作过程数学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搭建实验平台对气动发动机进行实验研究.通过误差与进气压力和曲轴转速之间的关系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修正,得到精确的气动发动机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得到多气阀气动发动机的扭矩和能量利用效率特性.结果显示,在同样的结构参数下,进气压力为2 MPa时,相比单进气和排气的气动发动机机构,多气阀气动发动机气输出扭矩提高了26.2~41.9 N·m,能量效率提高了8%~10%.
    • 陈平录; 许静; 李伟; 刘木华
    • 摘要: Electronic controlled intake valve is one of the efficient ways to improve the effiency of pneumatic engine (PE).A PE's function process model was built to achieve the change law of working parameters on the intake valve opening timing (IVOT).A test bench of PE using electropneumatic intake valve was set up to validate the working process model.The effects of main operating parameters,intake air temperature and intake air presssure ——IVOT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verified model.The control law of IVOT of PE was acquired and the results shows:the optimum IVOT should be advanced by increasing the intake duration angle and rotate speed,or delayed by decreasing intake air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or the purpose of minimizing the air consumption rate of PE.However,the intake air pressure has a little effect on the IVOT when the intake duration angle is greater than 145 °C CA.Because the optimum IVOTs for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fuel economy of PE are different,the optimum IVOT for fuel economy should be used when the load of PE is less than 80%,conversely,the optimum IVOT for dynamic performance should be used when the load is equal or greater than 80%.The study on control principle can offer data support for PE to achieve electronic control.%气动发动机进气门采用电控技术是提高其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以获取进气门开启时刻随工况参数的变化规律为目的,针对进气门采用电控气动阀的气动发动机,建立了其工作过程理论模型,搭建了其试验台,并进行了理论模型的验证.以验证过的理论模型作为平台,对电控气动发动机工况参数、进气温度和压力对其主要控制参数——最佳进气门开启角的影响进行了仿真优化分析,获取了在各种不同工况及进气条件下,气动发动机进气门开启角的控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以气耗率最小为目标,随着气动发动机进气持续角和转速的增大,最佳进气时刻应提前,减小进气压力或增大进气温度,最佳进气时刻应适当延迟,但当进气持续角增大到145 °CA时,进气压力对最佳进气时刻影响甚微;以动力性和经济性为目标的气动发动机最佳进气门开启角是不同的,在负荷低于80%时,应以经济性为目标,当负荷增大到80%及以上时,则应以动力性为目标控制进气门开启角.控制基础的研究为气动发动机采用电控技术提供了数据支持.
    • 陈元泰; 潘孝斌; 谈乐斌
    • 摘要: 为了确定单级气动发动机的最优配气持续角区间,根据该气动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在负载扭矩恒定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仿真参数,发现输出功率随着配气持续角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气耗率在70°~100°区间内较低,在70°~100°区间内呈迅速增大趋势,而能量利用率的变化趋势与气耗率相反.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考虑动力性能指标和经济性能指标,确定气动发动机最优配气持续角区间为80°~100°,该结论可为多级气动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孙瑞光; 郭文亮; 杨文通; 田富强
    • 摘要: 为优化气动发动机设计,提高气动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在一台由四冲程汽油机改装的二冲程气动发动机上进行了详细的台架试验.提出一个评价气动发动机性能的新指标——气动发动机平均有效压力和缸内平均压力的比值.采用钢、铝和尼龙三种材料制作相同尺寸的配气滑块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配气滑块的质量,对气动发动机动力性有影响.对进气持续角为128 °、143 °和156 °的尼龙材料配气滑块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大进气持续角可以提高压缩空气的膨胀效率.在三种不同压缩比的状况下进行了气动发动机试验.试验证明在传统内燃机的基础上改装气动发动机时,增大发动机压缩比,会降低压缩空气的膨胀效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