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族工作

民族工作

民族工作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350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民族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81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48392篇;相关期刊731种,包括贵州民族宗教、中国统一战线、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4年度华北地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学术论坛、2014年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7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首届中国边疆学论坛等;民族工作的相关文献由2588位作者贡献,包括舒景祥、金炳镐、苏太恒等。

民族工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81 占比:2.29%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48392 占比:97.69%

总计:151898篇

民族工作—发文趋势图

民族工作

-研究学者

  • 舒景祥
  • 金炳镐
  • 苏太恒
  • 马立三
  • 李德洙
  • 李贽
  • 格桑顿珠
  • 谭兵
  • 马淑洁
  • 孟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资源; 张俊
    • 摘要: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形成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理论,开展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来源包括: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与历史合力论;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认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坚持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根本原则;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依法处理民族事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等方面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宝贵经验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政治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精神纽带;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启示包括: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同;深化“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心理认同;强化“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认同;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形成共同繁荣发展的利益认同;增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认同。
    • 庾荣
    • 摘要: 置身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即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提出的"民族大家庭"思想,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的"两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等思想,再到新时代明确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看到党在民族工作中始终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些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明确提出则进一步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
    • 卢成观
    • 摘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风雨兼程的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民族工作的具体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甘共苦、团结和睦、砥砺奋进,谱写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的绚丽华章。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主要实现了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向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由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破等历史性突破。
    • 廖胜平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西像其他地区一样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社会改造运动。通过民主建政成立各级人民政权,人民通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参政议政;通过土地改革树立农会权威,农民翻身做主人;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各民族的政治平等,各民族之间逐渐融合。通过社会改造,广西开始完全纳入中央政府的管理体系;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国家法律开始取代传统意识和力量,社会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社会改造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对做好民族地区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 周永健
    • 摘要: 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民族文化传承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已经逐步形成,社区文化传承载体与形式丰富多彩,文化资源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良好。当下依然存在文化传承工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须确立社区文化传承保障机制,督导物质文化展陈设施建设,强化社区民族间文化交流交融,关注集镇安置点传承农耕文化,保护典型传统村落,设立文化传承专项资金。
    • 李扬
    • 摘要: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实践和民族理论发展的根本遵循。党的民族工作承续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新境界,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形成提升了党的民族理论工作新高度。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全面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有效提升党的民族理论工作科学化水平。
    • 张继焦; 吴玥
    • 摘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主要有:一是民族工作体制机制的变革,即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看待“国家—民族”关系,坚持国家在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二是对各民族间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认识,即在尊重各民族差异性的基础上,以“共同性”为抓手开展民族工作。三是以民族为导向的各类优惠政策的变化,即根据各民族发展实情逐步适当调整与完善民族优惠政策,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推动各类民族具体优惠政策与时俱进。四是民族工作中的重大关系,主要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物质——精神三对关系,并将此注入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导的各类民族工作中,共同促进。
    • 孙磊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工作取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理论逻辑、时代逻辑、价值逻辑的有机统一。从理论逻辑看,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时代逻辑看,它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关系中回答民族工作时代命题。从价值逻辑看,它是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协同。在今后的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中,要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认知和把握。
    • 韩艳伟; 谢清松; 金炳镐
    • 摘要: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并将其作为需要把握好的"四个关系"之一;突出了物质和精神兼顾,经济和政治统筹;既要见物,更要见人;既要发展,更要安全的民族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本质地内涵着重视精神力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鲜明指向,指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方向。
    • 黄坚亮; 赵庆晶
    • 摘要: 随着中国快速崛起,境外反华势力试图以边疆民族问题为突破口,遏制我国发展。为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加强与改进边疆高校民族工作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当前边疆高校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从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扎实做好边疆高校民族师生统战工作;充分发挥边疆高校民族工作引领与服务作用三方面加强与改进边疆高校民族工作,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