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模仿说

模仿说

模仿说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篇,主要集中在文学理论、艺术理论、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专利文献1218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 模仿说的相关文献由203位作者贡献,包括万慧、冯勇、刘晨等。

模仿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 占比:14.16%

专利文献>

论文:1218 占比:85.84%

总计:1419篇

模仿说—发文趋势图

模仿说

-研究学者

  • 万慧
  • 冯勇
  • 刘晨
  • 周孟熙
  • 张旭
  • 李天柱
  • 李惠
  • 潘家柱
  • 王中原
  • 王博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龚芳敏
    • 摘要: 模仿说是西方文艺理论中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学说。在模仿说视域中,戏仿的动机表现为源于习得创作技能的需要、隐含着向经典致敬的意图以及引发滑稽接受效果的追求。模仿说视域中对戏仿动机的阐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体现为对主体的压抑以及对主体理解的断裂。模仿说在戏仿的动机阶段对主体是认可的,但在戏仿的实施阶段对主体则进行了悬置和去除。这充分体现了模仿说面对主体的摇摆性和漂移性。
    • 朱德志
    • 摘要: 书法在当今社会得到繁荣发展,但是在书法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审美方向发生偏离、学习书法不临摹字帖等问题.文章从艺术的起源——模仿说以及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来论证临帖的重要性.
    • 钟阳江
    • 摘要: "拟物化"是当代建筑设计中一种常用的设计手法.文章通过对建筑"拟物化"设计的溯源、审美、类型等主要方面的梳理,将"拟物化"这一抽象思想与具体问题相结合,展开对建筑"拟物化"设计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索.
    • 张文涛
    • 摘要: 网店美工是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为使教师能够提高网店美工教学能力,使同学们获得合格的网店美工应用能力.文章重点探讨了应用亚里士多德模仿说理论对网店美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研究,认为教师与学生都应充分应用模仿能力对于网店美工设计制作进行学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刘小伟; 毛伟
    • 摘要: 亚里士多德通过《诗学》中的"模仿说"批判了柏拉图对待文艺的态度,进而批判了柏拉图的世界观和政治观,主张人们应该追求公民层次的城邦生活,而不是人人都成为哲人的哲思生活.再进一步批判了作为柏拉图世界观和政治观的根基——本体论.即柏拉图的"相论"或"理念论".本文试图通过两人对"模仿说"的区别来探讨这些问题.
    • 王汝良
    • 摘要: 中西诗学两大体系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对文学认识功能的不同理解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差异早在中西诗学的发轫期已有明显体现,原因主要有:各自文化传统中文史关系的不同侧重,集中体现文学认识功能之诗学观念的不同地位,不同思维方式所孕育的基础文类的不同。这些发轫期诸因素的共同作用,对两大诗学体系中文学认识功能的特征和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陈岩; 李书博; 陈杨; 唐建; 胡沈健
    • 摘要: 柏拉图的"模仿说"客观揭示了艺术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事实,艺术家模仿事物创造艺术作品,表面上看能反映出事物的一切,而实际上它只取这件事物的一部分,即事物的表象.苏州博物馆作为一个代表城市文化形象的现代综合性博物馆,其设计既需要有现代建筑的新技术,又需要体现苏州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送给家乡的"礼物",包含了他对家乡的很多情感和他对故乡、对自身的中国血统、对中国文化、对现代建筑手法的热爱.新馆的设计无论是对几何性变化的模仿、对自然山水画卷的模仿还是对自然景物的模仿都离不开贝聿铭对传统思想建筑的现代主义设计.当今,在全球火热的现代"国际风格"思潮下,建筑设计并不是一味模仿现代主义做出的千篇一律的建筑,更多的是要结合当地的人文情怀、传统文化,模仿当地的风俗特色,创造出符合地域文化的现代建筑.
    • 巩睿锋; 马忠臣
    • 摘要: 古希腊悲剧作为被公民和希腊城邦所崇尚和重视的严肃剧,在维护希腊各城邦的繁荣与和谐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亚氏的"模仿说"与西方的艺术发展之间有着不可言喻的联系,本文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行动的摹仿"与"情节中心"的前后关系,得出悲剧对希腊公民行为选择的节制作用。笔者结合上述结论,再联系城邦和公民之间的关系,结合亚里士多德的其他观点,阐释出古希腊悲剧在维护城邦和谐完善作用中对公民的作用。
    • 李亚楠
    • 摘要: 模仿说发端于古希腊,是西方最早的文艺理论。柏拉图的模仿说是西方艺术反思和美学建构的源头之一,对西方再现艺术影响深远。贡布里希写了一篇著名的艺术理论文章《木马沉思录:论艺术形式的根源》,收入《木马沉思录》第一篇,题目受此启发而得。但贡布里希强调,他所说的木马既不是隐喻,也不是纯然的想象,它是一匹真实的木马,是马的替代物。本文试图从《木马沉思录》入手,通过比较柏拉图提出的“三种床”和贡布里希提出的“木马”,对柏拉图提出的模仿说做简单的辨析和思考。贡布里希从艺术史的角度重新诠释了柏拉图模仿说的理论意图,展示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史家的独特眼光;而他对柏拉图模仿说的批评则向我们揭示了艺术与现实双向生成的关系,体现了他对哲学问题的高度敏感和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洞察。艺术与现实之间的相互辨认和生成不是因为它们彼此模仿,而是由于观者在图像与现实之间不断交互解读并最终产生了双向认同。正因如此,艺术才有可能提供新的角度让我们对世界进行重新认识,我们才能通过艺术获得视觉的新发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