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楸树

楸树

楸树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588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园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2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9424篇;相关期刊186种,包括安徽林业科技、湖北林业科技、河南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等;楸树的相关文献由103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军辉、李亚、杨如同等。

楸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2 占比:2.27%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9424 占比:97.65%

总计:19891篇

楸树—发文趋势图

楸树

-研究学者

  • 王军辉
  • 李亚
  • 杨如同
  • 麻文俊
  • 李林芳
  • 汪庆
  • 王鹏
  • 马玲玲
  • 彭方仁
  • 李吉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潇; 王曙光; 梁慎; 娄长城; 王利民; 师曼; 张和臣
    • 摘要: 为明确楸树茎腐病的致病原因,了解不同楸树材料对致病菌的抗性差异,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感病楸树植株中分离纯化菌株并验证其致病性,之后进行形态与分子鉴定,采用离体叶片穿刺法和浸根法将致病菌接种至不同楸树材料,测定不同楸树材料叶片β-1,3-葡聚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楸树茎腐病的病原菌为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在离体叶片穿刺试验中,洛楸1号(CL1)病情指数最低,为39.17;在浸根法试验中,金丝楸(CJS)病情指数最低,为26.67。3个楸树材料中,CJS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最快,其活性峰值比CL1高14.89%,比豫楸2号与灰楸的杂交种(CZ2)高7.12%;CL1的SOD活性上升最快;CL1和CJS的POD活性分别在第3天和第6天达到峰值,且CJS的峰值比CL1高11.11%,比CZ2高25.00%。综合病情指数和酶活性变化,CJS对茎腐病的抗性更强。
    • 赵佳明; 樊二勤; 刘轶; 王智; 王军辉; 曲冠证
    • 摘要: 开花是高等植物内部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共同调节完成的复杂生命过程,是植物进入生殖生长从而具备遗传能力和繁殖能力的象征。使用PCR技术,以楸树(Catalpa bungei)混合芽cDNA为模板分别克隆CbuATX1,CbuATX1-like和CbuATX23个基因,并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这3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进行预测,同时对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进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通过qRT-PCR技术检测3个基因在楸树混合芽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结果表明:CbuATX1的CDS全长为726 bp,编码241个氨基酸,存在跨膜运输结构,属于HMA蛋白家族,与芝麻(Sesamum indicum)、甜菜(Beta vulgaris)亲缘关系较近。CbuATX1-like的CDS全长为801 bp,编码266个氨基酸,存在跨膜运输结构,属于HMA蛋白家族,与胡萝卜(Daucus carota)、欧洲橄榄(Olea europaea)亲缘关系较近。CbuATX2的CDS全长为1554 bp,编码517个氨基酸,不存在跨膜运输结构,属于PWWP蛋白家族,与马尾草(Erythranthe guttatus)亲缘关系较近。这3个基因启动子均含有多个真核生物启动子的基本元件,如CAAT-box和TATA-box等,此外,还含有光响应、低温响应、生长素响应,以及与干旱诱导相关的MYB结合位点等3个基因与光响应密切相关,还可能参与外界环境胁迫响应等过程。qRT-PCR结果显示,上述3个基因在1年生普通楸树无性系9-1和突变株系-百日花楸树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呈现显著差异。通过以上研究以期能够进一步阐述百日花楸树开花的性状,为楸树开花机制的研究和楸树的定向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支持。
    • 李凤; 胡继文; 赵鲲; 马开; 杨桂娟; 辛培尧; 王军辉; 麻文俊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砧木嫁接楸树无性系的保存率、接穗生根率、生长和材性性状差异,以及无性系与砧木的互作效应,筛选楸树无性系的适宜嫁接砧木,旨在为楸树良种嫁接壮苗规模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梓属不同树种为砧木嫁接的11年生楸树无性系对比试验林为材料,采集3个楸树无性系的接穗,分别用5种砧木(楸树、灰楸、梓树、滇楸和黄金树)嫁接育苗并造林,开展嫁接无性系的保存率、接穗生根率、生长、材性性状差异分析。【结果】5种砧木中,以滇楸为砧木嫁接无性系的保存率最高(74.1%),其次是梓树和灰楸(63.0%和59.3%),而以黄金树为砧木嫁接无性系的保存率最低(29.6%);以楸树为砧木嫁接无性系的接穗生根率最高(100%),其次是滇楸和灰楸(77.8%和66.7%),黄金树为砧木的生根率最低(33.3%);不同砧木间,嫁接无性系的胸径、树高、Pilodyn值、弹性模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树高除外)存在显著的砧木与无性系的互作效应;灰楸为砧木时,无性系的树高和胸径最大(14.9 m和17.5 cm),以滇楸和楸树为砧木时的树高和胸径均较大(14.8 m、15.5 cm和13.8 m、15.8 cm),而以黄金树为砧木时,嫁接无性系的树高和胸径最小(12.8 m和10.9 cm);通过Pilodyn值间接预测,灰楸为砧木时楸树无性系的密度最大(23.3 mm),梓树和楸树次之(23.9 mm和24.4 mm),滇楸和黄金树为砧木时均较小(25.6 mm和25.2 mm);5种砧木中,以灰楸为砧木的弹性模量最大(7.0 GPa),其次是梓树和楸树(6.6 GPa和6.5 GPa),滇楸最小(6.1 GPa)。根据不同砧木嫁接无性系的保存率、接穗生根率、树高、胸径、Pilodyn值和弹性模量综合筛选,以灰楸和楸树为砧木,楸树无性系的生长、材性、保存率、接穗生根率都较好。【结论】楸树无性系嫁接繁育的适宜砧木为灰楸和楸树,黄金树不宜作砧木。
    • 邢馨忆; 王冰冰; 关莹; 周亮; 刘亚梅; 刘盛全; 贠慧玲; 高慧
    • 摘要: 分析楸树的品质性状遗传变化规律,选出优良无性系,为楸木人工林种质资源选育和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了6个不同无性系楸木的化学成分、密度和纤维形态特征,并对不同无性系的部分木材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洛楸5号苯醇提取物含量最少,综纤维素、半纤维素和α-纤维素含量最多,纤维宽度最宽;洛楸1号木质素含量最少;洛楸3号纤维长度最长,纤维双壁厚、壁腔比最小。由髓心向外,6种楸木苯醇提取物含量逐渐增加,8年后明显下降;木质素含量由髓心向外逐渐降低,6年后趋于稳定;综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由髓心向外均呈下降趋势,α-纤维素含量缓慢上升。从髓心向外,纤维长度随树龄增长而增加;纤维宽度变化不明显,整体呈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纤维双壁厚度随树龄增长而波动,变化规律较差;从髓心向外,壁腔比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第9年轮以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小于增长幅度。楸木密度适中,其中天楸2号密度最大,苯醇抽提物含量较高,颜色较深,可以考虑将其制作成乐器、棋盘等。
    • 张蕊; 石娜; 孙玲凌; 李艺
    • 摘要: 为建立楸树无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以周楸带叶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楸树离体叶片在3000、5000 lx 2种不同光照度,1/2、1/4Hogland 2个不同浓度的基本培养液和萘乙酸(NAA,0、0.1、0.2、0.4 mg/L),细胞分裂素(6-BA,0、0.2、0.4、0.8 mg/L)16组不同组合的外源激素条件下,诱导生根和发芽的最适培养条件,以期为生产中楸树优质苗木繁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光照度3000 lx、1/4Hogland培养液、NAA 0.1 mg/L+6-BA 0.2 mg/L条件下,生根率为90%,腋芽平均高度3.36 cm,愈伤组织在5 d时出现,14 d时生根,培养30 d时根系发育良好,具备移栽条件;光照度在3000 lx、1/4Hogland培养液、NAA 0.2 mg/L+6-BA 0 mg/L条件下,生根率为90%,腋芽平均高度3.58 cm,愈伤组织在10 d时出现,12 d时生根,培养30 d时根系发育良好,具备移栽条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对根系和腋芽的分化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生长素浓度较低时有利于腋芽分化,生长素浓度较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培养40 d切去腋芽进行移栽,重新长出的植株出芽整齐,发育快,生长性状一致性好。该培养方法可以在开放环境中进行,利用楸树离体叶片水培培养再生植株,操作流程简化,节约成本,缩短了育苗周期,可为楸树育苗生产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关追追; 卢奇锋; 陈动; 邱权; 苏艳; 李吉跃; 何茜
    • 摘要: 以6年生楸树无性系‘9-1’为试验材料,采用水肥一体化、穴施和不施肥(对照)3种施肥方法,分析施肥对楸树生长、各器官非结构性碳(NSC)含量及时间动态变化的影响,探究楸树NSC分配对施肥的响应机制,为评估楸树单株和林分碳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连续施肥4年后,与对照相比,穴施处理的树高和胸径分别提高了4.7%和7.1%,水肥一体化处理则分别提高了7.1%和20.5%,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效果更佳。(2)不同施肥方式并未显著改变楸树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含量,但是水肥一体化施肥明显提高了根中淀粉和总NSC的积累;可溶性糖和总NSC在叶和粗根中分布较多,淀粉则在根中含量较高。(3)不同施肥方式并未显著改变楸树各生长时期可溶性糖含量,但水肥一体化施肥明显提高了生长初期和末期淀粉和总NSC含量。研究发现,在整个生长季中,楸树叶中可溶性糖和总NSC一直被消耗,枝中可溶性糖一部分被消耗用于支持叶片生长,一部分以淀粉的形式进行储存,而根系接受源自叶和枝的NSC后转化为淀粉储存起来帮助树木抵抗低温环境;楸树遵循“碳消耗(初期)-碳消耗(中期)-碳积累(末期)”的NSC分配策略;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显著提高楸树生物量和生产力,在今后林木施肥试验中值得优先考虑。
    • 张书栋(文/图); 顾晶晶(文/图)
    • 摘要: “不忘初心,甘于寂寞,默默无闻,脚踏实地,锚定目标,勤耕不辍”,这是每个育种人走向成功的秘籍。作为一名我国楸树育种的领跑者,洛阳农林科学院高级工程师赵鲲用35个春秋的执着,一片丹心育“木王”。结缘楸树楸树原产我国,已有近3000年栽培史,是我国民间传统栽培的珍贵优质特种用材树种,自古就有“木王”之称。在我国8000多种树木种类中。
    • 高铭
    • 摘要: 楸树是我国重要的树种之一,传统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楸树的种植需求,而科学的栽培与管理有利于树木健康生长,提高树木的种植质量及应用价值,使其在适生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和种植,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本文首先概述了楸树的适生条件及基本用途,其次分析了鹿邑县楸树的种植现状,最后总结了鹿邑县楸树栽培技术与管理要点,以期为楸树栽培与管理提供参考。
    • 刘振华; 王军辉; 童方平; 孙良; 李贵; 陈瑞; 吴敏; 刘作群; 麻文俊
    • 摘要: [目的]为了评价10个不同无性系楸树的耐锑能力,为锑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植物材料。[方法]在不同锑胁迫浓度下,通过对生长量、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根茎叶中锑元素含量、叶片解剖结构、叶片中过氧化氢含量(H_(2)O_(2))、超氧阴离子(O_(2)^(−)﹒)含量、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10个不同无性系楸树耐锑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浓度锑胁迫下,除8402无性系根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无性系地上和根生物量在不同锑浓度间存在差异;随锑胁迫浓度的升高,大部分无性系株高和地径增长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除8402和72无性系在2000 mg·kg^(−1)锑胁迫下根生物量比对照高外,其它无性系在较低浓度锑胁迫下促进了生物量增加,到了一定浓度随着锑浓度的增加,生物量逐渐减少。楸树对锑的富集主要在根部,600 mg·kg^(−1)锑胁迫下,63无性系根、叶中锑含量最高,8402无性系茎中锑含量最高;1200 mg·kg^(−1)锑胁迫下,5-2无性系根中锑含量最高,1-1无性系茎和叶中锑含量最高;2000 mg·kg^(−1)锑胁迫下,5-8无性系根中锑含量最高,8402无性系茎中锑含量最高,72无性系叶中锑含量最高。在一定胁迫压力内,抗氧化酶活性和植物体内的活性氧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性。[结论]对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在0~2000 mg·kg^(−1)锑胁迫下,10个楸树无性系耐锑能力大小排序为5-8>0>20-01>2-8>5-2>63>8402>1>72>1-1。研究结果为锑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植物材料,在土壤锑污染2000 mg·kg^(−1)以下,能够利用锑耐受能力强的楸树无性系进行修复。
    • 魏兰波; 董佳慧; 钱稷; 邸葆
    • 摘要: 以南北不同纬度的4种1 a生楸树嫁接苗(滇楸、灰楸、梓楸、金丝楸)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条件下冷驯化期间4种楸树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驯化期间随着自然温度的降低,4种楸树叶片光系统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下降,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非光化学猝灭(NPQ)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先下降、后上升,最终值偏低,其中Fv/Fm与抗寒性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可作为楸树叶片抗寒性强弱的鉴定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