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梭罗

梭罗

梭罗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篇;相关期刊680种,包括读书、星星:上旬刊、芒种:下半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沈阳机器人大会等;梭罗的相关文献由102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清铭、何玉蔚、刘略昌等。

梭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5 占比:99.3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6 占比:0.52%

总计:1152篇

梭罗—发文趋势图

梭罗

-研究学者

  • 王清铭
  • 何玉蔚
  • 刘略昌
  • 王焱
  • 刘燕敏
  • 白阳明
  • 浦立昕
  • 熊培云
  • 陈才忆
  • 何云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覃树成; 王骏
    • 摘要: 直到弥留之际,亨利・大卫・梭罗都还在忍受结核病的折磨。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他无法像健康的人一样生龙活虎。虽然他的身躯被结核病所困,但是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他始终在反思何谓健康,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即精神上或灵魂上的健全比身体上的健康更重要。在梭罗看来,自然,对于人类身体和精神的健全都至关重要,只有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才会使人获得真正的健康。
    • 谭廉洁
    • 摘要: 自欧美生态美学兴起以来,其研究的范围已逐渐超出传统环境自然,论文首先从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审美理想出发,对当今工具理性带来的精神异化进行了批判;而梭罗的《瓦尔登湖》作为诗意生活的范本,记录了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生活体验,同时也包含其最重要的哲学观念——简单生活观,这一哲学观念正符合生态美学的范畴,将人类同自然友好相处,呼吁人们从追求物质世界转向追求精神的世界;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也有着生态美学的智慧,属于存在论哲学命题的“道法自然”阐述了从自然当中获得“道”的观念,进而开创了中国艺术当中的“意境”说,“自然”也有着同“人为”相对立的无为思想,庄子进一步将老子思想发展为“逍遥游”的思想,当我们到达老庄所阐释的无为境界时,我们就诞生了空灵的艺术心灵。论文列举了斯卡帕的布里昂家族墓园,在这一建筑中,我们能够看到斯卡帕对于诗意的表达,这一建筑超越了过去功能至上的建筑理念,而功能至上也正是生态美学所批判的。
    • 李星; 伏飞雄
    • 摘要: 好的翻译,是一种为原作赋予新的生命力的再创作,使读者在读译文时能获得读原作一般的理解和感受。梭罗的诗朴质而有诗性,且融合了他独特的精神境界,想要翻译好尤其艰难。能否准确表达原诗的意思、符合作者思想、“更像诗”,应是诗歌翻译的三项基本标准。以此对比徐迟、潘庆舲和许崇信、林本椿对梭罗《湖泊》一诗的翻译,可发现徐迟的翻译更能呈现原诗表达的意思、梭罗独特的宗教意识、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态度,其翻译表达更“像诗”,诗风更符合原诗质朴的特点。当译者读懂梭罗,身临其境,才能准确翻译他的诗。
    • 李金云; 余倩
    • 摘要: 中国诗人陶渊明和美国作家梭罗虽处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是二者都反对过度的物质追求,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陶渊明的生态思想主要基于老庄哲学,梭罗的思想主要依据超验主义,这一差异分别在他们的代表作《桃花源记》和《瓦尔登湖》中得到充分体现。
    • 谭雅珍; 张建国
    • 摘要: 梭罗在其作品《缅因森林》中描写了原始森林的景色,由此体现了他的生态思想,也加深了人们对原始森林的了解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在缅因森林中,动物﹑植物及水等事物都充分展示了它们的施事能力和叙事能力。梭罗在作品中向人们展示了非人类物质在生态网中的重要性,强调了人类要学会感受并仔细辨别非人类物质在与人类及其他物质互动时产生的文本信息,警示人类要及时调整自身所做的对自然不当的行为,以促使人类与非人类物质持续存在下去。
    • 李莉; 曾繁仁
    • 摘要: 梭罗生态思想是在多重背景下的建构,其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即对人与这个地球上“共同的居民”相处的思考。梭罗的“爱的共同体”承认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展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相生的美好愿景。因此,在这样的共同体下,我们重读梭罗的生态思想不仅有助于探寻梭罗研究的新途径,而且对于当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化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 谭雅珍; 张建国
    • 摘要: 朗吉努斯对崇高这一概念进行了详述,认为崇高美存在于伟大的作品中。梭罗是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其自然主题作品《缅因森林》所选的题材、所蕴含的思想、所使用的语言、所运用的结构都体现出了崇高美。这种崇高美使《缅因森林》这一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力量。
    • 黄晶; 姚娜
    • 摘要: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是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和哲学家之一,被认为是美国超验主义文学运动中仅次于爱默生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出版过两本著作并发表过一些诗歌、散文及演讲稿,当时读者寥寥。但他去世后,这些作品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并欣赏,使他不仅成为美国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更在世界范围引起了不可忽视的反响。他的《瓦尔登湖》在出版160余年后的今天成为走进和理解大自然的经典著作。
    • 马惠梅
    • 摘要: 最热的日子里,我终于迎来了暑假,对于每天工作长达十四个小时的寄宿制学校老师来说,现在一天的时间都属于自己,近乎奢侈。日子竟然显得漫长,每个躲避酷烈炎阳不外出的下午都仿佛长得没有了尽头。这从三月就开始遥望等待的盛大节日终于来临,我在这时,开始一年一度最安静的阅读。
    • 彭凤兰
    • 摘要: 《瓦尔登湖》是世界文学经典,为美国近代作家梭罗所著。作为美国超验主义代表人物和哲学家,他在该书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理念。本文从他的生活观、自然观、阅读观、教育观、劳动观等方面加以归纳,其崇尚简朴、追求精神自由、人人都可接受教育等朴素的科学思想,至今对现实社会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