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梁祝

梁祝

梁祝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1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戏剧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1篇、相关期刊592种,包括琴童、北方音乐、上海戏剧等; 梁祝的相关文献由108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宁邦、陈钢、何占豪等。

梁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1 占比:100.00%

总计:1171篇

梁祝—发文趋势图

梁祝

-研究学者

  • 王宁邦
  • 陈钢
  • 何占豪
  • 佚名
  • 傅骏
  • 李华盛
  • 王夫刚
  • 马鸿飞
  • 凌紫
  • 巩成国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占
    • 摘要: 文章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伴奏为研究对象,从其创作、织体和演奏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使演奏者可以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文章对曲式结构、节奏、演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伴奏的研究与分析,一方面可以为自己进一步完善作品的演绎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对其他演奏这首作品的演奏者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 斯竹林
    • 摘要: 梁祝结尾的“同冢”母题在大传统写本与小传统写本的互动中不断重构。“同冢”母题蕴藏着“死亡-重生”原型,该原型决定了“同冢”母题的核心结构:新娘祝英台在死亡后重生。作为交流体系中的基本要素,该结构跨越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界限,在不同梁祝写本中流传。同时,“同冢”母题由围绕核心结构的无数变体构成,其重心从大传统写本中的“义妇冢”转为小传统写本中的“死后化生”,这一变化体现出大传统与小传统对“重生”的不同理解。
    • 裘赛琳
    • 摘要: 《梁祝》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凄美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浓烈情感使无数人为之动容。越剧《梁祝》是越剧舞台上的经典传统大戏,既有电影版、舞台版不同版本的演绎形式,也有不同版本的流派唱腔,诸多版本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我被其婉转动听的唱腔和悲喜反差极大的戏剧情节所打动,万分荣幸能有机会排演由南京越剧团(以下简称南越)打造的青春版《梁祝》。此次青春版《梁祝》是我进团以来担纲主演的第一出大戏,也是我拜师竺小招先生后排演的第一出竺派大戏。此版《梁祝》我们传承演唱的是南越的三大特色流派:竺(水招)派、筱(水招)派以及商(芳臣)派。我所饰演的梁山伯演唱的就是竺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的太先生也就是南京市越剧团的创始人竺水招先生也演过《梁祝》,当年她清亮脱俗的唱腔、朴实真挚的表演,受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喜爱。所以我们这次排演的《梁祝》既是青春版也是传承版。在创排之初,导演和团部领导老师就提出“老戏新唱”的理念,即经典的骨子老戏由新生代演员来演绎,既要传承老先生们原汁原味的唱腔调式,又要排出青年演员新颖青春的表演手法。
    • 姚媛媛
    • 摘要: 在对两版《梁祝》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中,李翰祥版《梁祝》采用改编传统黄梅戏的方式,在这部古画般的黄梅调影片中,导演围绕祝英台缓慢讲述了一个悲剧的发生,反映了封建传统对婚姻和爱情的束缚和禁锢,个人对抗封建势力的无力。而徐克版《梁祝》在保留故事原貌的基础上,对剧中人物的设置和情节上做了较大改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入现代的表达,形成独特的艺术思考。
    • 李依琦; 陈至格
    • 摘要: 本文主要对《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梗概进行了简要介绍,阐述了《梁祝》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并对其体裁、曲式进行了探讨,分别对梁祝的曲式等艺术特色进行了赏析,尤其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进行了分析。
    • 王佳
    • 摘要: 《柳浪闻莺》在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上便颇受业内关注,该电影改编自王旭烽的同名中篇小说,讲述了两个越剧戏班女生与一个画家之间的情感故事。影片在改编过程中,选取了“梁祝”唱段作为重要叙事题材,以这一具有民族文化情感共性的文化母题勾勒两个女性之间的深厚情谊,并以性别倒转的文本进行人物关系的建构与人物情感的表达。同时,借助越剧女小生的身份提出了“第三性”的概念,尝试进行对于女性身份认同的更多探讨。
    • 陈漫雪
    • 摘要: 自幼习琴,30余年,从少年宫到附中,至大学毕业到云南省歌舞剧院,再到云南省花灯剧院云南民族乐团。一路走来,在各类演出、专业考核、艺术大赛、文化交流等活动中,上演过一系列经典名曲。如《良宵》《空山鸟语》《赛马》《江河水》《二泉映月》《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兰花花叙事曲》《梁祝》《新婚别》《满江红》《陕北抒怀》《红军哥哥回来了》《长城随想》《红梅随想》《第一二胡狂想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
    • 尹媛容
    • 摘要: 双钢琴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两架钢琴按照剧情发展将演奏技法及音响效果进行细致处理,并且将其中的合作技巧以及演奏技法运用到教学中,更好地让演奏者提升合作意识,增强综合能力。
    • 赵淑萍
    • 摘要: 1600多年来,两只美丽的蝴蝶一直蹁跹在人们心里。那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最浪漫的诠释。蝴蝶的翅膀掠过各个时代的文艺领域。诗词、戏剧、曲艺、小说、音乐、舞蹈、影视……“梁祝”艺术之花万紫千红,璀璨芬芳。蝴蝶的踪迹遍及天涯海角。浙江、江苏、河南、山东、广西、甘肃、台湾……都有梁祝的传说和歌谣。全国梁祝读书处达六处以上,梁祝墓有十多处,还有众多的祝家、梁村、马乡等。蝴蝶的影响在古代就扩展到境外。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越南、缅甸、日本……都有广泛的流传。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放映,“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深深打动了海外观众。喜剧大师卓别林观之泪流满面,高度赞誉。
    • 王淑瑾
    • 摘要: “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进入21世纪,梁祝题材热度一直不减,是戏剧、舞台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体裁的故事母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梁祝故事自明清成熟以来焕发出了新时代的活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