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桂西南

桂西南

桂西南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林业、中国史、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7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东南亚纵横、广西地方志、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3中国钢铁年会等;桂西南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斌、吕仕洪、李先琨等。

桂西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 占比:51.7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147 占比:47.88%

总计:307篇

桂西南—发文趋势图

桂西南

-研究学者

  • 何斌
  • 吕仕洪
  • 李先琨
  • 陆树华
  • 付军
  • 庞赞松
  • 李春宁
  • 苏彦
  • 蒋亚平
  • 周放

桂西南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仕洪; 李象钦; 白坤栋; 潘玉梅; 唐赛春; 邓丽丽; 曾丹娟
    • 摘要: 以广西平果市龙何喀斯特生态重建示范区为背景,比较其自然封育区不同类型微地形的形态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Lour.)C.B.Rob.〕叶片性状。结果表明:桂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山地微地形主要有石面、土面、石沟、石窝和石缝5种类型,面积占比的平均值分别为59.3%、24.1%、9.6%、6.3%和0.7%;同一类型不同单元的长度、宽度和面积变异较大。石沟、石窝和石缝的土壤含水量显著(P<0.05)高于土面和石面;土面土壤容重显著大于石窝和石沟,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显著小于石窝和石沟,pH值及有机质、全N、全P、全K、全Ca和全Mg含量均最低;石缝土壤pH值及有机质、全P、全Ca和全Mg含量最高,石面土壤全N和全K含量最高。石沟中潺槁木姜子单叶面积和单叶干质量显著大于土面、石窝和石缝,石缝中潺槁木姜子比叶质量显著大于石窝和石沟,土面中潺槁木姜子叶片全C和全Mg含量最高,石沟中潺槁木姜子叶片全N、全P、全K和全Ca含量最高。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受不同类型微地形的形态结构和土壤组成的影响,桂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山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潺槁木姜子叶片性状具有较为明显的微地形分异特征,在该区植被修复中,应根据不同类型微地形的土壤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自然封育和人工促进修复等措施。
    • 农伟培
    • 摘要: 桂西南壮族民间仪式音乐主要包含仪式中的说唱、舞乐、器乐等音乐艺术,作为仪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贯穿了整个仪式过程。随着外来宗教文化影响,桂西南壮族民间仪式音乐的音乐形态、文化内涵、社会功能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迁。文章在史料及田野调查基础上,探析桂西南壮族仪式音乐的动态发展表征,思考其发展变迁原因。
    • 摘要: 司机怎样了?@桂西南:坑的角度和宽度很关键,如果两者都不好,大部分车都开不过去。@LUKUN:我在云南二级高速上,载货600公斤,开过时速100公里,前方突然出现数十米长路面沉降,沉降高度我已经记不清了。结果是我闪到腰和颈椎,头撞了一个大包,修车花了数千元。
    • 王惠宁
    • 摘要: 壮族是广西目前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少数民族,其歌、舞、乐、服饰和各类生活习俗中仍保留着该地域的特点。壮族题材和其他少数民族题材一样,给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多样的艺术语言,特别是其独特的人物形象、服饰特点、建筑特色和自然风光,不仅能丰富水墨人物画创作的表现内容,而且在审美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能创作出有别于其他少数民族题材的艺术作品。因此,从桂西南地区的概况、桂西南壮族题材水墨人物画中的人物造型特点及笔墨特点、桂西南壮族题材水墨人物画的意义和价值等几个方面,对壮族题材的水墨人物画创作进行探析。
    • 蒋亚平; 农明哲; 马智; 苏彦; 黄秋丰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21年5月初发生在广西西南部的一次混合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前期以冰雹、大风为主,极端性强,破坏性大,后期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强度大、局地性强、持续时间长;(2)此次过程由地面辐合线触发,辐合线在桂西南南部长时间维持,是造成多地出现持续性短时强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3)一定的对流抑制能量和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出现极端性强天气;(4)雷达回波分析表明,冰雹发生时具有明显的三体散射特征,而局地极端大风主要由下击暴流造成,短时强降水发生时,具有低质心和暖云高效率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且“列车效应”特征明显,有利于对流风暴的有组织发展和极端降水的发生。
    • 宁庆银
    • 摘要: 在社会不断进步下,英语学科的重要性也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生的英语能力。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的英语,在学生学习、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断推进新高考政策的大环境中,英语学科的地位逐渐提升,在高考考试中,英语写作占很大比重,学生、家长以及教师都很重视英语写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桂西南地区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就新高考背景下的桂西南地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展开分析。
    • 黄雯敏; 刘希军; 李政林; 韦艳玲; 郭静涟; 韩怡颖; 赵兵
    • 摘要: 凭祥地区位于滇-琼缝合带东段,是研究古特提斯东部闭合史的重要区域。对凭祥伏波山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Nd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4.7±0.9 Ma(MSWD=0.45),其形成于三叠世早期;样品具高硅(SiO_(2)含量73.88%~75.88%)、中铝(Al_(2)O_(3)为11.61%~12.03%)、中碱(Na_(2)O+K_(2)O为6.89%~7.25%)等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为1.08~1.39,属于强过铝质A_(2)型花岗岩;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并且有较低的ε_(Nd)(t)值(-10.9~-10.2),反映其具有俯冲消减作用形成的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ε_(Hf)(t)值(-12.9~-7.2)具有地壳同位素特征,反映其岩浆源区为地壳物质。凭祥地区A_(2)型碱长花岗岩可能是在俯冲的构造背景下,由华南板块产生局部拉张导致古老的长英质地壳物质减压熔融所形成,该结果为华南板块中三叠世早期构造-岩浆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 蒋亚平; 张玲玲; 奉意杰; 苏彦; 卓健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4月14日下午—15日凌晨左右发生在桂西南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小时雨强较大、前期以降雹为主、后期以短历时强降水为主的特点;近地层锋面和辐合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触发机制;200 hPa高空辐散流场有利于底层辐合上升运动的加强,可以弥补500 hPa弱槽槽前动力抬升机制的不足;对流层中层具有干冷空气的侵入是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关键因子,而地面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在干空气侵入700 hPa层之后数小时内;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在θse大值区或者舌区;对流层正涡度从中层下传到底层对于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雷达产品分析表明回波具有明显的悬垂回波、弱回波区、辐合区、中气旋、三体散射长钉和旁瓣回波特征。
    • 黄桂锋; 薛雯; 柳嘉茗
    • 摘要: 随着中国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重视,通过对桂西南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况分析以及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作用,突出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内涵性与地域性特色,使其与现代环境设计相融合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得到有效的应用,既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又能得到传承与发展,为我国现代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与活力.
    • 蒋亚平; 张玲玲; 奉意杰; 苏彦; 卓健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4月14日下午-15日凌晨左右发生在桂西南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小时雨强较大、前期以降雹为主、后期以短历时强降水为主的特点;近地层锋面和辐合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触发机制;200 hPa高空辐散流场有利于底层辐合上升运动的加强,可以弥补500 hPa弱槽槽前动力抬升机制的不足;对流层中层具有干冷空气的侵入是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关键因子,而地面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在干空气侵入700 hPa层之后数小时内;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在θse大值区或者舌区;对流层正涡度从中层下传到底层对于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雷达产品分析表明回波具有明显的悬垂回波、弱回波区、辐合区、中气旋、三体散射长钉和旁瓣回波特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