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林下植物

林下植物

林下植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6274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现代园艺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林学会桉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一次全国桉树会议、2016中国林下经济发展高峰论坛等;林下植物的相关文献由498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开敏、赵一鹤、俞新妥等。

林下植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6274 占比:99.87%

总计:106417篇

林下植物—发文趋势图

林下植物

-研究学者

  • 林开敏
  • 赵一鹤
  • 俞新妥
  • 黄宝龙
  • 杨宇明
  • 苏志尧
  • 薛立
  • 冯弦
  • 刘永刚
  • 孟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明美; 兰国玉; 杨川; 吴志祥; 陈帮乾; 孙瑞; 周建南; 全飞
    • 摘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缅甸橡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基本特征,调查了缅甸的47个100 m^(2)橡胶林样方的植物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通过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重要值(IV)、Simpson指数(D)和Sorensen系数(C_(s))等方法,分析了橡胶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缅甸橡胶林林下植物共有81科224属283种,其中,有2个优势科为禾本科(Gramineae)和蝶形花科(Fabaceae)。2)孟邦与德林达依省的相似性系数最高,达0.59,而掸邦与德林达依省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21。3)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在8~10龄阶段最高;在<200 m的海拔上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在<2°的坡度上最高,Simpson指数在2~15°的坡度上最高;橡胶林多样性南坡最丰富。
    • 罗毓明; 谭向平; 邹晓君; 饶兴权; 林永标; 申卫军
    • 摘要: 为了解长期植被恢复的成熟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广东鹤山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南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对环境相似(坡度、坡向、海拔)、30 a生4种类型人工林(桉树混交林、马占相思纯林、乡土混交林、针叶混交林)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林下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林林下植物类型丰富,均可形成乔-灌-草垂直结构;4种林型林下植物组成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桉树混交林与针叶混交林、马占相思纯林与乡土混交林的灌木层组成相似;桉树混交林与马占相思纯林、乡土混交林与针叶混交林的草本层组成相似,而桉树混交林与针叶混交林的草本层组成极不相似。林分类型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马占相思纯林林下灌草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3种混交林(P<0.05),灌木物种数、个体数最少;针叶混交林林下物种丰富度最高。林分郁闭度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P<0.001),林下植物分布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桉树混交林、马占相思纯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不同形态氮含量相关,有效磷、全磷影响乡土混交林林下物种的分布,针叶混交林受土壤酸碱度、全钾的影响较为明显。在4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中,乡土混交林多样性,均匀度最高,优势度最低,具有更佳的保育和维持林下生物多样性功能。因此,乡土树种混交林更适用于生态公益林构建或对一些针叶林及外来树种纯林进行林分改造。
    • 谭许脉; 张文; 肖纳; 莫雪青; 高冠女; 尤业明; 明安刚; 黄雪蔓
    • 摘要: 把杉木林改造成乡土阔叶林,不仅能提供高价值木材,而且能够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我国目前改造退化针叶林最常见的经营模式之一,但这些改变对其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及机制我们尚知之甚少。以南亚热带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重新种植的杉木林、红锥林和米老排林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其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1)和杉木林相比,改造后的红锥林和米老排林灌木层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极显著降低(P0.05);(2)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改造后的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物种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冗余分析(RDA)确定导致林分灌木层植物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杉木林改造成红锥林和米老排林后的冠层透光率、土壤碳氮比、土壤含水量和凋落物碳氮比的显著变化,而冠层透光率和土壤碳氮比的显著变化是导致其林下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发生明显变异的主要因子;(3)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微地形、乔木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独立效应对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的影响高于它们的交互效应。该研究为科学经营管理人工林和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提供科学依据。
    • 何才生; 曾玉祥; 李娟; 吴淑飞; 曹凤鸣
    • 摘要: 依据植物专类园林下植物的配置原则、植物多样性、景观构建对南岭植物园樱花园的植物配置、色彩、林下层统一度进行了研究及设计规划。结果表明:林下植物合理配置形成的复层植物群落提高了樱花园植物群落构建水平、降低了园区维护成本,对樱花园植物群落的景观提升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且强化了樱花专类园的物种收集、科研科普、休闲观赏功能。
    • 傅伟鹏; 区余端
    • 摘要: 为了对比以外来树种和乡土树种进行植被重建对崩岗区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雷州半岛典型崩岗区——广东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样地,在外来树种大叶相思林和乡土树种樟树林内分别建立10个20 m×20 m样方,在样方内进行每木调查,在每个样方的四角及中心建立5个2 m×2 m小样方,对小样方内的林下植物的种名、株数、盖度等进行记录。结果表明:大叶相思林林下植物有14科19属19种,樟树林则有15科29属29种;大叶相思林林下植物的优势种为芒,樟树林的为阔叶丰花草;大叶相思林林下植物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低于樟树林(P<0.05)。从提高林地郁闭度的角度出发,可选种速生先锋树种;从提高林下植物多样性出发,可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 马洁; 薛建辉; 吴永波; 李东昌; 高婷; 钱刘兵
    • 摘要: 以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的干香柏(Cupressus duclouxiana Hichel)纯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纯林和干香柏-刺槐混交林3种人工林为研究样地,并以未造林地为对照样地,采用植物群落调查法和收获法研究了各样地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地上部生物量,并分析了林下地上部生物量与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 显示:在3种人工林和未造林地中共包含林下植物49科84属92种,其中,干香柏-刺槐混交林的物种最丰富.3种人工林和未造林地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类存在一定差异,但齿叶冬青(Ilex crenata Thunb.)和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是3种人工林灌木层共有的优势种,且小果蔷薇也是未造林地的优势种;而青绿薹草(Carex breviculmis R.Br.)则是3种人工林草本层共有的优势种.3种人工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造林地,且总体上以干香柏-刺槐混交林为最高,并与未造林地存在显著(P<0.05)差异;而供试4个样地间灌木层和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总体上无显著差异.3种人工林灌木层地上部生物量均高于草本层,占地上部总生物量的55.58%~ 68.04%;而未造林地灌木层地上部生物量低于草本层,仅占地上部总生物量的26.81%.干香柏-刺槐混交林的灌木层地上部生物量、草本层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未造林地.3种人工林和未造林地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总生物量仅与少数多样性指数有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但无明显规律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和地上部生物量不同程度优于未造林地,且林下地上部生物量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存在一定差异,环境异质性差异和生物学特性复杂性是其主要致因;总体上,营造干香柏-刺槐混交林有利于提升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地上部生物量,建议在喀斯特退化山地人工植被恢复中采用针阔混交林种植方式.
    • 张政兴
    • 摘要: 在华北落叶松幼龄林时期,间伐修枝前选定目标树,并围绕目标树进行干扰树伐除、1/2冠高比修枝,可有效促进目标木生长、提高木材质量,还可增加林下草本植物丰定度,从而提高林分总体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刘佳哲; 谭长强; 申文辉; 郑威; 彭玉华; 何峰; 谭一波; 何琴飞
    • 摘要: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不同林龄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为深入了解不同林龄杉木林下群落多样性、群落演替以及对其生态效益提供理论技术支撑,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龄(3、7、13、17 a)杉木人工林林下物种共40科53属60种,3 a林物种总数最多,17 a林最少,两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随林龄增加产生明显波动.杉木人工林下灌木层中粗叶榕Ficus hirta、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在各林龄中均有分布且占较大优势,鸭脚木Schefflera heptaphylla在17 a林下占绝对优势;林下草本层中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和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在各林龄均有分布,3 a林以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为主,17 a林以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占绝对优势.灌木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3 a和7 a林均大于草本.灌木与草本的Pio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杉木林林龄增加,林下物种群落的共同物种和群落相似系数逐渐下降,17 a林下群落与其他林龄群落相似度低已趋于稳定.
    • 刘佳哲; 谭长强; 申文辉; 郑威; 彭玉华; 何峰; 谭一波; 何琴飞
    • 摘要: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不同林龄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为深入了解不同林龄杉木林下群落多样性、群落演替以及对其生态效益提供理论技术支撑,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龄(3、7、13、17 a)杉木人工林林下物种共40科53属60种,3 a林物种总数最多,17 a林最少,两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随林龄增加产生明显波动。杉木人工林下灌木层中粗叶榕Ficus hirta、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在各林龄中均有分布且占较大优势,鸭脚木Schefflera heptaphylla在17 a林下占绝对优势;林下草本层中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和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在各林龄均有分布,3 a林以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为主,17 a林以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占绝对优势。灌木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3 a和7 a林均大于草本。灌木与草本的Pio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杉木林林龄增加,林下物种群落的共同物种和群落相似系数逐渐下降,17 a林下群落与其他林龄群落相似度低已趋于稳定。
    • 朱硕; 汪求来; 杨杰; 李海东; 温小荣; 王楠; 蒋昳萱
    • 摘要: 对新疆沙湾县南部的荒漠地区两种适生树种幼林进行林下植物的种类、覆盖率、密度等和生物量调查和测定,探究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随树种和季节变化的规律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共发现草本植物12种,隶属于8科11属,春季胡杨林下草本覆盖率(62.1%)高于柽柳林下草本覆盖率(47.3%).藜和芦苇为当地的适生优势种.胡杨林下出现的草本植物种类多于柽柳,随着季节变化草本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季节变化对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影响较大,而树种对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影响较小;两种优势草本和总体的生物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增速减缓,总体的单位生物量随着季节和树种的变化差异显著;两种优势草本和总体的生物量都与丰富度及多样性呈显著相关,都随着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增加而减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