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构造格架

构造格架

构造格架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407925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沉积与特提斯地质、中国地质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2014年湖南省地质学会学术年会等;构造格架的相关文献由55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忠、喻学惠、曹殿华等。

构造格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07925 占比:99.96%

总计:408098篇

构造格架—发文趋势图

构造格架

-研究学者

  • 刘建忠
  • 喻学惠
  • 曹殿华
  • 李文昌
  • 钟响
  • 刘敬稳
  • 曾普胜
  • 杨炳南
  • 柏道远
  • 王庆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彬; 许德如; 柏道远; 钟响; 李银敏; 高成; 曾广乾; 邹光均; 凌跃新
    • 摘要: 雪峰造山带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是研究和认识华南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本文在对雪峰造山带北段灰山港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造变形体制、成因机制和加里东运动及印支运动构造线方向横向变化的成因。调查发现,区内存在两个角度不整合面,据此划分3个构造层,即加里东构造层(Nh~S_(1))、海西-印支构造层(D_(2)~P)和晚燕山-喜山构造层(K_(2)~E_(2))。不同构造层主要变形式样包括:加里东构造层中近EW向褶皱及同走向逆断裂、板状劈理等;海西-印支构造层中NEE向褶皱及同走向逆断裂、NW-NNW向断裂(走滑为主)、节理(包含共轭节理)和劈理等;晚燕山-喜山构造层中NE向宽缓褶皱、控盆断裂以及不同方位与性质的小断裂等。根据构造层的变形特征、断裂构造的衍生次序和构造变形的主应力方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识别出7期构造变形事件,初步厘定了研究区早古生代以来的构造体制演化过程。结合前人资料提出:加里东构造层变形受深部多层次拆离滑脱控制,海西-印支构造层变形则受控于盖层沿下伏不整合面及二叠系龙潭组的滑脱;雪峰造山带及邻区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构造线走向均存在自南往北,总体上由NNE向→NE向→NEE向→EW向的变化特征,分别形成于华南各地块碰撞拼贴、华南与华北和印支板块汇聚碰撞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并受新元古代扬子-华夏结合带边界或继发性陆内俯冲制约。
    • 于炳飞; 罗恒; 李端; 徐江嬿; 陈松林; 李连支
    • 摘要: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金等多金属成矿带,其南端是鄂东南矿集区,该区作为我国重要铁铜矿产地,集中分布了若干富铁富铜矿床;金牛火山岩盆地处在鄂东南矿集区西南区域,与成矿带中多个矿区的成矿条件相似,具有铁、铜、金等多金属矿找矿潜力。但金牛火山岩盆地具有较厚的岩浆岩和沉积岩盖层,增加了找矿工作的困难,需要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找矿预测效果。相邻矿集区开展的以重磁数据为主的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工作,为研究区构造特征分析与指导找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证明利用高精度重磁数据并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解释,可提取研究区构造格架特征、隐伏岩体和物性分布等信息,从而推断盆地及其基底构造特征并提出找矿预测。本研究针对金牛火山岩盆地虽有找矿潜力但缺乏系统研究的问题及迫切需求,基于实测和收集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开展以重磁资料为主联合大地电磁(MT)数据的综合分析解释工作,利用重磁异常线性信号提取、重磁异常数据多尺度分析、重磁异常反演和物性界面反演、以及电阻率成像等,估算盆地基底深度,圈定火山机构和隐伏岩体,推测断裂分布、盆地边界及找矿远景区,对于该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及深部找矿预测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 王福
    • 摘要: 在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凹陷构造地层格架、构造演化史研究,以及印支、燕山和喜山构造运动对石炭系残留展布的控制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纪原始沉积在诺木洪凹陷广泛分布;印支晚期,凹陷内部差异隆升,西部石炭系剥蚀殆尽,自西向东在抬升运动较弱的地区残留上石炭统地层;中侏罗世凹陷才开始接受沉积,燕山末期-喜山早期,受东西向挤压形成中生界残留凹陷;喜山中期,发生构造反转,沉积自西向东逐渐扩展,范围逐渐增大。并结合地层沉积、构造演化等研究,从成熟度和生烃演化史两方面对石炭系烃源岩进行评价,落实圈闭发育和展布特征,指出诺木洪凹陷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 郭树仁
    • 摘要: 以何宝山和长兴脉状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意在找到多级断裂构造与成矿关联,解决制约本区深部及外围找矿难题.基于矿田构造调研和室内多元信息研究分析,总结了控矿构造框架中多级断裂对不同规模成矿单元的控矿特征,建立了构造格架.主要成果如下:1)坳上-南溪及叶家断裂,为矿分布区控岩控矿构造,控制矿田的空间展布;2)朱溪、大马圩断裂,为何宝山矿田控岩控矿构造,控制矿床的空间分布;3)北东向、北西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导矿)断裂,属成矿期构造,控制矿带产出位置;4)北东东、北西向断裂,属成矿期赋矿断裂,控制矿体产出;5)朱溪、大马圩断裂为脉状金矿床边界断裂,外围成矿规模及品位锐减;6)矿体受加里东期侵入岩接触带和北东东、北西向构造控制明显,在断裂构造复合部位、不同岩性接触部位和产状变化明显处,均可能是成矿有利部位可做为找矿构造标志.
    • 耿全如; 李文昌; 王立全; 曾祥婷; 彭智敏; 张向飞; 张璋; 丛峰; 关俊雷
    • 摘要: 笔者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区域地质对比,将特提斯中西段的古生代构造域划分为Iapetus-Tornquist洋加里东造山带、Rheic洋华力西期造山带、乌拉尔-天山中亚造山带和古特提斯Pontides-高加索-Mashhad造山带,并提出4个初步认识:(1)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裂解形成的原特提斯大洋在欧洲以Iapetus和Tornquist缝合带为代表,它们在约420 Ma闭合形成加里东造山带,与我国秦祁昆造山系相似;(2)Rheic洋类似于特提斯东段的龙木错-双湖-昌宁-孟连洋,为古生代的特提斯主大洋,而泥盆纪形成的古特提斯洋实际上为主洋盆衍生的分支洋盆之一,Rheic洋的各分支洋盆在320~310 Ma闭合,形成华力西造山带和Pangea超大陆;(3)南阿尔卑斯Plankogel带、土耳其北部Pontides带和伊朗北部Rasht-Mashhad为古特提斯缝合带,代表泥盆纪—二叠纪的洋盆,晚石炭世—早三叠世丝绸之路岩浆弧与我国羌塘中部的望果山火山弧相对应;(4)特提斯中西段的基梅里造山带和羌塘中部的印支期造山带为古特提斯增生型造山带的典型代表.
    • 李成厚; 吕晓强; 祝新友; 胡加昆; 蒋斌斌; 刘孜; 李相材
    • 摘要: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赋存于三江褶皱带南段兰坪盆地北部,成矿条件优越。为详细厘定矿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在矿区范围内实施了大比例地质修测。矿区复杂多变的地层-构造格架为区域上大规模走滑事件、褶皱-逆冲推覆事件、成矿后伸展事件3期构造作用叠加的产物。赋矿层位古新统勐野井组(E_1m)沉积形成于大规模走滑系统期间,经东西向挤压形成早期轴向近南北的开阔复式褶皱。矿区位于区域上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的前锋带,在大规模挤压作用下形成逆冲断裂系主推覆面F_8,以及次级层间滑动断裂F_2。金顶构造穹隆为早期开阔复式褶皱与褶皱-逆冲推覆事件中形成的冲断褶皱横跨式构造叠加的结果,不协调褶皱之间的虚脱部位为金属元素沉淀提供重要的容矿空间。成矿后高原隆升与伸展事件中形成的以F_5、F_4、F_(27)、F_(24)为代表的断裂,叠加改造早阶段形成的构造,形成矿区不规则网格状的构造格架,加上差异性剥蚀,共同制约着矿体的变化与保存。
    • 李成厚; 吕晓强; 祝新友; 胡加昆; 蒋斌斌; 刘孜; 李相材
    • 摘要: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赋存于三江褶皱带南段兰坪盆地北部,成矿条件优越.为详细厘定矿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在矿区范围内实施了大比例地质修测.矿区复杂多变的地层-构造格架为区域上大规模走滑事件、褶皱-逆冲推覆事件、成矿后伸展事件3期构造作用叠加的产物.赋矿层位古新统勐野井组(E1m)沉积形成于大规模走滑系统期间,经东西向挤压形成早期轴向近南北的开阔复式褶皱.矿区位于区域上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的前锋带,在大规模挤压作用下形成逆冲断裂系主推覆面F8,以及次级层间滑动断裂F2.金顶构造穹隆为早期开阔复式褶皱与褶皱-逆冲推覆事件中形成的冲断褶皱横跨式构造叠加的结果,不协调褶皱之间的虚脱部位为金属元素沉淀提供重要的容矿空间.成矿后高原隆升与伸展事件中形成的以F5、F4、F27、F24为代表的断裂,叠加改造早阶段形成的构造,形成矿区不规则网格状的构造格架,加上差异性剥蚀,共同制约着矿体的变化与保存.
    • 沈小庆; 杨炳南; 何帅; 张德实
    • 摘要: 普觉锰矿是黔东地区典型的南华纪"大塘坡式"沉积型锰矿床.区内一系列后期构造对早期形成的沉积型锰矿的埋藏和保存具有重要影响,深部构造格架及其与含锰岩系之间关系的勘查分析对区内找矿预测和深部锰矿勘查十分关键.为了查明普觉锰矿区成矿地质体和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简称AMT)对区内地下电性结构特征和构造格架进行研究.在物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与测区地电结构大致相似的构造理论模型,通过开展不同模式的理论模型反演计算,优选出了适宜于研究区的Occam-TE一维反演为初始模型的非线性共轭梯度TM模式二维反演方法.运用上述反演方法对区内实测数据进行反演,识别了区内构造格架和含锰岩系的空间展布特征及二者的接触关系,查明了断层F0在深部未对含锰岩系造成破坏.应用研究结果表明,AMT对指导普觉锰矿区及毗邻地区开展深部找矿预测意义重大.
    • 胡健民; 王伟; 赵越; 刘晓春; 陈虹; 董晓朋
    • 摘要: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兰伯特裂谷东缘普里兹湾东岸,该地区主要出露一套麻粒岩相变质岩,前期对原岩时代、 变质过程等进行了详细研究,但是对于变质杂岩的层序和变形过程研究相对薄弱.文章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发现拉斯曼丘陵地区变质杂岩总体成层有序,在此基础上建立拉斯曼岩群,并将其划分成6个岩组,原岩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拉斯曼岩群经历了格林维尔期和泛非期变质作用的叠加,变质程度均达到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拉斯曼丘陵地区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方向,总体上构成往北东东方向翘起的复式向斜构造,几个岩组的分布也显示由东向西逐渐变新.东部米洛半岛一带明显叠加了北北西—南南东向的构造变形.研究表明,拉斯曼岩群经历了6次重要的构造变形,包括新元古代格林维尔期(D1)、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泛非期变质变形作用(D2,D3,D4,D5)以及中新生代伸展作用(D6).目前岩石中保存的主变形面理是格林维尔期和泛非期两次构造热事件的复合型面理,主要是泛非事件形成,格林维尔期变形面理呈残留状.综合拉斯曼岩群变质年龄及早古生代进步花岗岩体形成时代,认为D2~D5变形时代为550~500 Ma左右.因此,拉斯曼丘陵地区变质变形特征显示,中元古代拉斯曼岩群经历了格林维尔期和泛非期两次重要的造山作用,以及冈瓦纳大陆的裂解.
    • 赵力成; 秦权; 李志平
    • 摘要: 甲查铅锌矿是大兴安邻得尔布干成矿带上的一个大型铅锌矿床,矿床主要是受断裂构造的控制.研究表明,该区中、新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三期构造运动.成矿由两个中心和六组构造体系组成,两个中心点是成矿的源泉,构成了矿床的高温内带,也是中低温矿物的载体.北西-南东向应力挤压形成了甲查矿区的基本构造格架,伴之而生的断裂构造与后期断裂叠加,是主要导矿、容矿空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