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极移

极移

极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3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28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宿州学院学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0届年会、第十三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等;极移的相关文献由364位作者贡献,包括匡优新、吴欲、丁健等。

极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37.5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2.35%

专利文献>

论文:128 占比:60.09%

总计:213篇

极移—发文趋势图

极移

-研究学者

  • 匡优新
  • 吴欲
  • 丁健
  • 丘文千
  • 吴志力
  • 周志超
  • 张劲
  • 张永生
  • 徐峰
  • 李海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少杰; 高玉平; 时春霖; 尹东山; 王启虹; 陈永涛
    • 摘要: 随着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LLR)、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多里斯系统(DORIS)等多种空间大地测量手段的使用,地球自转参数(ERP)的测量精度不断提高,为航天器导航、深空探测等诸多领域提供了高精度的国际天球参考系(ICRS)和国际地表参考系统(ITRS)之间的转换参数.以国际地球自转与参考系服务发布的C04序列为基础序列,选取500天ERP序列,分析不同测量手段得到的ERP数据的误差分布情况,为研究利用不同数据之间的一致性进行精度检核的可行性及精度水平提供数据基础,同时也为ERP预报提供更多的数据选择.
    • 张小贞; 卢晓春; 孔垚
    • 摘要: 高精度的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LAGEOS)的轨道信息是利用LAGEOS的激光测距数据进行测站坐标、地球自转参数、尺度、地心等大地测量参数精确解算的重要基础。针对现有对LAGEOS轨道确定仅使用定轨残差作为轨道评估方法,缺少对LAGEOS轨道的外部比较评估这一问题,提出利用伯尔尼(Bernese)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软件(Software)5.2版,对LAGEOS-1/2卫星进行精密定轨策略研究,采用定轨残差统计、外部轨道比较、地球自转参数精度评估的方法,对精密定轨策略进行全面评估。使用LAGEOS-1/2卫星2020年激光测距数据,进行精密定轨策略验证,结果表明:LAGEOS-1/2卫星定轨残差均方根值分别为0.91和0.85 cm;与国际激光测距服务中心产品相比,LAGEOS-1卫星径向、切向、法向轨道精度分别为0.46、2.13、1.54cm,LAGEOS-2卫星径向、切向、法向轨道精度分别为0.42、2.33、1.95 cm;极移解算结果与国际地球自转服务C04产品相比,X方向分量和Y方向分量的精度分别为0.24毫角秒和0.26毫角秒,日长精度为72.87μs。
    • 赵鑫; 吴元伟; 杨新宇; 杨旭海; 张首刚
    • 摘要: 极移的变化与多种激发息息相关,这些激发包括大气表面压力和大气风、海底压力和洋流、陆地水分布以及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变化,并且可以通过有效角动量函数来估计.在极移预报中,通过刘维尔方程融合有效角动量函数,并利用最小二乘与自回归组合的方法进行拟合及外推,同时,对自回归模型的可调节参数设置更多的选择,在不同的极移预报阶段,对于不同分量的预报匹配更优的参数,有效地提高了极移的预报精度.在441次1-90 d的极移预报实验中,短中期的预报改善更为明显,在1-6 d和7-30 d的极移X预报结果中,分别有56.9%和53.5%优于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IERS)的预报;在1-6 d和7-30 d的极移Y预报结果中,分别有66.5%和59.7%优于IERS的预报.整体上,极移Y的预报精度比极移X的预报精度有更多的提升,以IERS的地球定向参数(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EOP)产品EOP 14 C04(IAU2000A)为参考,极移X预报在第1 d、第5 d的MAE(Mean Absolute Error)与IERS预报相比分别降低了2.6%和33.0%,极移Y预报在第1 d、第5 d的MAE与IERS预报相比分别降低了20.8%和49.0%.
    • 赵丹宁; 雷雨; 乔海花; 徐劲松; 蔡宏兵
    • 摘要: 目的建立加权最小二乘(Weighted Least Squares,WLS)与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组合模型(WLS+AR)进行极移预报,以更好地体现钱德勒极移和周年极移的时变特性。方法利用极移长时序求解钱德勒项和周年项的模型参数时,通过引入权函数增强当前观测值对模型参数解算的作用,提出权比概念来解决观测值定权的问题,据此设计幂权函数和分段权函数。结果与结论利用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IERS)发布的极移数据进行预报实验,结果表明:基于2种权函数的定权策略均能提高极移预报精度,尤其对极移30~180 d的中长期预报改善更加明显;2种权函数的定权策略均适用于WLS+AR模型,其中,分段权函数的定权策略优于幂权函数。
    • 雷雨; 赵丹宁; 乔海花; 徐劲松; 蔡宏兵
    • 摘要: 针对极移复杂的时变特性,根据混沌相空间坐标延迟重构理论,提出一种基于Volterra自适应滤波的极移预报方法.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分离极移序列中的线性趋势项、钱德勒项和周年项,获得线性极移、钱德勒极移和周年极移的外推值;其次,通过C-C关联积分法对最小二乘拟合残差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并利用小数据量法计算残差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验证其混沌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Volterra自适应滤波器对残差序列进行预测;最后,将线性极移、钱德勒极移和周年极移的外推值以及最小二乘拟合残差的预测值相加获得极移最终预报值.利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IERS)提供的极移数据进行1-60 d跨度预报,并将预报结果分别与国际地球定向参数预报比较竞赛(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 Prediction Comparison Campaign,EOPPCC)结果和IERS A公报发布的极移预报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1-30 d的短期预报,该方法的预报精度与EOP PCC最优预报方法相当,当预报跨度超过30 d时,该方法的预报精度低于EOP PCC最优预报方法,优于参与EOP PCC的其他方法;与IERS A公报相比,该方法的短期预报效果较好,当预报跨度增加时预报精度低于IERS A公报.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更适合于极移短期预报.
    • 陈少杰; 高玉平; 时春霖; 尹东山; 王平利; 刘娜; 秦炜
    • 摘要: 地球定向参数是解算天文测量数据的重要参数,其精度直接影响最终的定位定向结果.目前,没有一种技术手段可以实时获取高精度的EOP(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观测值,主要使用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IERS)发布的Bulletin A(简称A公报)预报值进行解算,但其对天文测量影响尚缺少系统的研究.为此,研究了1998年—2018年每年1~365 d预报误差的长期变化情况及不同时间跨度的预报误差变化情况,并以某站数字天顶仪观测数据为例分析了预报误差对天文测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年跨度的极移预报值对天文经度的影响小于0.03 as,纬度的影响小于0.09 as,天文方位角小于0.07 as,该指标远高于一等天文测量的精度要求;UT1-UTC(universal time1-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的预报精度是限制A公报精度主要因素,其40 d以上的预报值无法满足一等天文测量的最低要求,预报精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 钱炜; 岳建平; 单丽杰; 韩宸宇
    • 摘要: 为分析VLBI观测资料解算地球自转参数的精度,根据VLBI观测原理及其误差方程,分别利用2020年VLBI观测数据及CONT17连续加密观测的XA、XB两种频率通道数据解算地球自转参数,并以EOP14 C04序列作为计算外符合精度的参考序列.结果 表明,VLBI观测数据解算地球自转参数各分量的外符合精度均能满足高精度要求,比较解算结果与同时段GPS连续数据的解算结果发现,两者精度总体处于同一水平;CONT17观测的XA、XB两种频率通道数据解算极移时精度相当,但前者在稳定性及解算UT1-UTC序列精度上具有较大优势.
    • 郭忠臣; 孙朋
    • 摘要: 极移反映了地极的运动情况,在卫星导航、大地测量等相关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观测技术并不能实时得到高精度极移观测值.顾及极移序列的时变性特点,将Kalman滤波引入LS+AR模型对预报结果进行修正.实验结果表明:该修正模型在极移短期预报方面优于LS+AR模型,且随着预报时间的增加,精度提高明显,同时与地球自转参数预测方案比较大会战(EOP PCC)活动对比可知,该模型短期预报精度优于EOP PCC活动中大多数方法.
    • 郭忠臣; 孙朋; 李致春
    • 摘要: 顾及极移序列与模型的适应性,对传统最小二乘联合自回归(LS+AR)模型预报极移的方式进行改进.对LS模型拟合后的残差序列作差分处理,通过增强残差序列的平稳性来提高残差序列与AR模型的适应度.通过实验可知,改进后模型的预报精度较传统方式有一定提高,但根据预报跨度不同,精度提高程度略有差异.总体来说,极移Y方向(PMY)的提高略优于极移X方向(PMX).PMY预报跨度为1天时,改进后模型的预报精度可提高97.5%,预报跨度为20~30天时,精度可提高30%~50%,与EOP PCC活动对比,PMX预报跨度为20~30天时,实验所用方法的预报精度均优于EOP PCC活动中的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