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本性

本性

本性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伦理学(道德哲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5篇、专利文献48篇;相关期刊815种,包括现代交际、学术界、散文百家等; 本性的相关文献由120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帆、张贤根、亦琦等。

本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5 占比:95.69%

专利文献>

论文:48 占比:4.31%

总计:1113篇

本性—发文趋势图

本性

-研究学者

  • 张帆
  • 张贤根
  • 亦琦
  • 佚名
  • 孟智
  • 季林红
  • 宋兴昌
  • 朱云峰
  • 李阳波
  • 王兴阔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王智敏; 周青龙
    • 摘要: 庄子和马可·奥勒留都坚信按本性生活是实现人生价值、获得幸福的具体方式,并将其终生践行。当下社会的浮躁源于人们无法平衡自身主观意愿与外界环境的影响,无法坚持按本性生活,产生焦虑、迷茫与不安,最终形成现在的社会氛围。庄子与奥勒留的本性生活思想将有助于化解这一困境。
    • 吴胜景; 王菊
    • 摘要: 庄子具有高妙而鲜明的生命观念,但其生命观念又不同于先秦时期其他人过多关注政治与道德的生命意识,他强调的是对于人的个体生命追求的本真与本原问题。他认为生命是自然变化的现象,个体的生命实质上是天地阴阳大化的一种表现;他主张生命之道在于寡欲,不应该困惑于有限的生命,不应该局限于世俗的欲望和享乐;他寄予生命的意义在于按照如道的本性去生活,而“无为”又是回归本性的必要条件;他通过游心于物的方式来实现修心与养心,期望达到自然的或者自由的人生境界。
    • 谢晨雨
    • 摘要: 现代人通常把"自然"的概念理解为"自然界"或是天然存在的东西,可称为自然物,但实际上"自然"的含义在古希腊时期不同于现在.通过辨析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便可对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含义做考察.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即为"本性",是万物运动或静止的根源,内在于事物本身."自然"可以分为"质料自然"和"形式自然"两类,但是"形式自然"优先于"质料自然".
    • 卢松杰
    • 摘要: 任何事物都有其固有的本性,商标也不例外,了解其本性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其本质,从而达到充分的认识与运用。整部《商标法》总共七十三条,紧紧围绕商标与商标权而制定,其中又深深体现了商标的显著性、有效性、地域性与动态性,本文笔者将对商标四大特性的理解做进一步阐述,希望为企业发展品牌提供借鉴。
    • 李陈鹏; 旷心怡
    • 摘要: 马可·奥勒留是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以其所著的《沉思录(五卷)》为例,本文讲简单分析其书中讲述的人的本性,理性与德性三个方面。通过对第五卷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对“三性”及其关系的认识,以及更充分地理解其书中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人生态度。
    • 王思颖; 杨淑萍
    • 摘要: 孟子以“仁”为核心建立起了个人行为准则以及国家政治的道德标准和要求。而“仁”实则从人人都有的恻隐之心开始,因而孟子从人的“本心”角度论证了“人性善”的可能性。同时,又在“人”与“天”的联系中,强调了人对于顺从本性,实现本性的责任。孟子借助“天”的权威赋予自身论述的合理性,围绕着实现“仁”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展开。
    • 黄小平
    • 摘要: 善良要用心,要捧出自己的一颗真心,这无可厚非,但善良还需要智慧。一个和尚看见一只蝎子掉入水中,便伸手去救。可每救一次,蝎子便蜇他一次,和尚本能地一松手,蝎子又掉入水中。几次三番,和尚都没有把蝎子从水中救上来。一个路过的禅师见了,便问和尚:"蝎子屡屡蜇你,你为什么还这样救它呢?"和尚回答说:"蜇人是蝎子的本性,而善良是我的本性,我不能因蝎子蜇人而放弃我善良的本性。"
    • 朱诗勇; 黄鼎
    • 摘要: 马克思主义的本性是其对理论整体的根本取向,是处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创新之间矛盾的关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的基础,也是大众理解和认可它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本性是人文性与智慧性的统一:以对人的普世关怀为归旨的科学人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性的内在基础,人民性、革命性、实践性是其人文性的表现形式;对智慧的重视、学习、研究和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的智慧性的内在基础,实践性、科学性和发展性是其智慧性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性是其智慧性的动力、规范和灵魂,是创新守正的立足点;智慧性是人文性实现的条件,是守正创新的立足点。
    • 刘建平
    • 摘要: 左剑锋《中国古代本性美学及其对现代美学的影响》一文将“有关本性体验的思想及受其影响的艺术理论”称为“本性美学”,在“本性”“本性美学”的概念界定和立论基础上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认为:一、儒家的修身之根本并非返归“本性”.二、“本性”并非先秦儒家的“心性”,以“本性”来诠释“心性”是宋明理学家对先秦儒学过度诠释的结果,而非先秦儒家自身的思想.三、儒释道对“本性”有着不同的解释,“本性体验”不是中国古代美学的特质.“本性体验”不是理想的人生境界,也不是审美方式,只是一种“工夫”手段,不能把人格修养、道德实践和艺术创造、审美体验混为一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