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木刻版画

木刻版画

木刻版画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670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16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收藏.拍卖、美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高等院校版画年会等;木刻版画的相关文献由621位作者贡献,包括侯业智、郭丽娟、李丹丹等。

木刻版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7 占比:55.8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516 占比:43.88%

总计:1176篇

木刻版画—发文趋势图

木刻版画

-研究学者

  • 侯业智
  • 郭丽娟
  • 李丹丹
  • 王娜
  • 程庆陶
  • 郭晓川
  • 黄可
  • 张妲妲
  • 戴政生
  • 李夏

木刻版画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十川; 李晓虎; 任慧慧
    • 摘要: 抗战初期的木刻版画是艺术社会学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实践,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所影响的政治、文学、教育、美学等是木刻版画发展的思想土壤,它的社会介入是在各艺术团体有组织的活动中完成的,直面现实是其发展的具体方法,也是发展的审美结果。
    • 何淼; 左泽田
    • 摘要: 刀法是雕刻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因素,体现了雕刻艺术的独立价值。艺术家通过不同艺术形式,使用多样的刀法语言表达自我思想,同时也在塑造着具有艺术家自身气质、个性的刀法语言。刀法语言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既有不同体现,又具有共通性。版画、篆刻等艺术形式的表现与刀法语言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相辅相成。本文将以版画、篆刻为例,探讨刀法语言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体现,既讨论版画刀法中“点”“线”“面”的技法表达,又探索篆刻中刀法之中笔意表现,在此中发现版画与篆刻之间的共通性。以期为刀法语言、版画艺术、篆刻艺术的研究作出借鉴。
    • 摘要: 01一年又一年·档案2021—首届上海当代新兴版画推介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版画,其独特性使之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鲁迅先生曾论述道:"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90年前,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由鲁迅先生倡导发起,他领导的新木刻运动,是中国新兴美术事业最光辉的篇章之一。
    • 郭丽娟
    • 摘要: 延安时期木刻版画放在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其对抗日战争、民族解放、社会文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主要源于延安木刻版画艺术的民族性、革命性和群众性,以及木刻版画创作选材的特殊性和版画艺术群体的专业性。与此同时,延安时期木刻版画也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对于传播革命思想、动员广大群众、营造社会风尚、弘扬优秀传统、提升人民审美素养等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其所蕴含的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依然对中国当下和未来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意义。
    • 黄鑫
    • 摘要: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艺”思想传入中国,部分知识分子伴随着对这股新潮思想的向往,伴随着对国民党专制的反感和失望愈演愈烈,终于形成一股革命的趋势。在美术运动上则成立了以左翼美术家联盟为领导核心的各种社团,其特点是对专制统治政权、资本主义的抨击和批判,对普通人民群众的关怀和同情。鲁迅这位伟大的作家也成为左翼美术家联盟的精神领袖,对左翼美术家联盟的成员以及活动进行了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 朱汉云
    • 摘要: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各种艺术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其中,黑与白在各种艺术中的使用已炉火纯青。在现代,黑与白两种颜色的运用多见于木版画中。很多艺术家非常注重黑白元素的使用,不仅是因为黑白能够使艺术美学充分展现出来,还因为黑白颜色的简约对比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口味,能够满足人们追求简单和极致的要求。黑白颜色的对比在木刻版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地烘托出艺术氛围,也更方便艺术家创作出更多具有包容性的作品。
    • 王劼
    • 摘要: 木刻版画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在 20 世纪 30 年代经历了巨大的改变,一场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发展也给当时处在发展新起点的中国书籍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考。图像的传播在当时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结合新兴木刻版画的封面画使书籍的表现力和传播力得到提高,此时新兴木刻版画的技法特点也与当时的书籍印刷工艺相互适应。文章从传统木刻版画以及书籍中的木刻插图出发,梳理传统木刻版画在中国原有的发展及地位,并与受到西方影响后的创作木刻对比,总结国内对创作木刻的接受与推广过程,以及新兴木刻版画元素构成的书籍封面画,最后从审美观、设计观、美育观三个角度分析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成果转移到书籍封面背后的思想基础。
    • 景献钰
    • 摘要: 中国古代书籍的普及大概要从宋代说起。宋代以前,书籍多为手抄本,离大众的生活非常遥远。宋代以后,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快速发展,书籍开始走进了大众的生活。当时全国出现了很多以刻书业闻名的地方,北宋初年以蜀刻为盛,两宋之交以浙刻为最,到了南宋,闽刻以其惊人的销量和规模,成功跻身全国三大刻书中心(蜀、浙、闽)之列。作为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最兴盛的地区,除了被视为福建刻书业代表的建阳,福州、汀州、泉州等地的刻书业也颇为发达,尤其是汀州的四堡雕版印刷,在明末建阳刻书业衰落之后,于清初迅速崛起,再一次创造了福建雕版印刷的辉煌。福建雕版印刷的规模之大、影响之远、持续时间之久,在中国古代雕版印刷史上都极为少见。
    • 郭丽娟; 任维鑫; 魏嵬
    • 摘要: 木刻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极高的艺术价值,让机器学习艺术家的木刻版画创作过程与创作风格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研究.目前基于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木刻版画图像生成方法多数仅是通过构造硬编码方法去模仿木版画的纹理,色调等模式,缺乏像艺术家一样对创作过程的感知与理解.为了传承木刻版画艺术,利用计算机辅助木刻版画创作,收集了一个木版画的图像数据集;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木版画图像生成方法,可将一副摄影图片转化为给定的某种木版画风格的图像;设计了使用文本提示的交互式木版画风格图像的生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很好地模拟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可生成各种不同自然场景和人物的木刻版画图像,算法运行高效稳定.
    • 周振宇; 张新江
    • 摘要: 黑白木刻是版画家族中最古老的种类,许多画家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作品为当代版画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通过分析名家作品,研究了木刻版画刀法的组织、运用与各种风格的形成,初步探索了写实性、表现性和装饰性作品的刀法组织,为创作提供了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