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显微

显微

显微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2199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1486篇;相关期刊339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九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全国薄膜学术讨论会、第十一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等;显微的相关文献由3024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旭、匡翠方、谭久彬等。

显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1 占比:2.2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486 占比:97.71%

总计:21990篇

显微—发文趋势图

显微

-研究学者

  • 刘旭
  • 匡翠方
  • 谭久彬
  • 戴琼海
  • 刘俭
  • 左超
  • 不公告发明人
  • 陈钱
  • 孙佳嵩
  • 张运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唐炳兰; 莫单丹; 龚小妹; 欧春丽; 王硕; 周小雷; 赵以民
    • 摘要: 目的探讨瑶药大猪屎豆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产地的大猪屎豆药材样品10批,观察其性状;并对其茎横切面及粉末分别进行显微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中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冷浸法分别测定药材样品中水分、总灰分、醇浸出物含量;采用薄层色谱(TLC)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药材样品的性状和显微特征明显;药材样品中水分含量均小于13.00%,总灰分含量均小于10.0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均小于0.40%,醇浸出物含量均不低于6.00%;TLC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稳定性较好,可用于大猪屎豆药材的质量控制。
    • 李东海; 葛鹏; 黄方名
    • 摘要: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耳道对近完全和完全鼓膜穿孔,采用翻瓣式鼓膜外耳道瓣夹层法实施鼓膜成形术技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46例接受滋养血管蒂在前翻瓣式鼓膜外耳道瓣夹层法鼓膜成形术的鼓膜大穿孔患者。术前和术后6月纯音测听检查,随访观察移植成功率、并发症和听力结果;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49.1±6.6岁。随访时间6~12个月。结论鼓膜穿孔愈合成功率46例,1例发生再穿孔。术后发生并发症外耳道上皮囊肿1例。移植物无发生内陷、外移或钝角愈合情况,术前和术后气导听阈分别为39.2±7.0和24.1±4.5 dB,术后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0.5、1、2和3 kHz时,气骨道差变化(闭合)分别为12.8±3.1、10.2±2.7、5.7±2.2和4.0±1.8 dB,平均改善7.4±2.6dB,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具有滋养血管蒂的鼓膜外耳道瓣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手术技术,特别适用于所有较大的鼓膜穿孔。成功率高,听力效果好。
    • 谭金华; 张炜; 范莹莹; 拜礼文; 肖华; 骆桂法; 李玉林; 陈涛; 海平
    • 摘要: 目的:对异叶青兰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按照中国植物志规范对异叶青兰原植物进行性状鉴别并对叶片、花托、茎等部位进行细致描述,使用BX53生物显微镜对异叶青兰各部位进行粉末显微鉴别,使用HistoCore MULTICUT生物轮转式切片机对异叶青兰进行茎横切和叶横切,并在BX53生物显微镜下对其进行观察及标注各个部位,使用SZX-16体式荧光显微镜对异叶青兰种子进行鉴别并描述,参考2020版中国药典第一册的薄层研究方法对齐墩果酸、迷迭香酸、木犀草素进行薄层鉴别及方法提高。结果:异叶青兰药材性状与现有植物描述一致,显微鉴别特征图片清晰,薄层鉴别结果显示,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对应的位置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且10批异叶青兰成分较为相似,均显示出明显的迷迭香酸,木犀草素,木犀草苷,齐墩果酸斑点。其中,迷迭香酸斑点深浅差别较大。结论:本研究方法能够有效对异叶青兰进行生药学鉴定,为提高异叶青兰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 范晓良; 张纯; 郭志丽; 阮伟峰; 方瑞华
    • 摘要: 目的建立白芥子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除对白芥子散水分、总灰分进行测定外,采用显微及薄层色谱法(TLC)对白芥子散中的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进行定性鉴别,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芥子碱硫氰酸盐、细辛脂素两种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12批次白芥子散的水分含量为9.9%~14.8%;总灰分为2.5%~3.7%;粉末显微中各药材的组织特征明显;TLC鉴别专属性强,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芥子碱硫氰酸盐、细辛脂素分别在4.99~498.82μg·mL^(-1)(r=0.9998)及3.951~395.14μg·mL^(-1)(r=0.9999)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8%,101.92%,RSD分别为1.17%,1.55%;12批白芥子散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细辛脂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51,0.77 mg·g^(-1)。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白芥子散的质量控制。
    • 韩丽丽; 李飞
    • 摘要: 目的:观察麦冬维管束个数,为其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对样品进行冷冻切片,用间苯三酚-浓盐酸(1:1)染色,统计维管束个数。结果:49批次样品中,28批次中出现维管束多于22个,最多达26个。结论:本结果可为麦冬的显微鉴别提供参考。
    • 高维亚
    • 摘要: 复杂未知物的测定一直是食品分析检测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拉曼光谱技术因具有快速、无损、无需样品制备等优点,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利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技术,对葡萄糖发酵后产生的复杂未知物A和B进行检测,探讨检测未知物质的方法,拟为复杂未知物质的鉴定提出一种检测思路。结果表明,样品A和样品B在显微镜放大观测下均为粉末状固体,样品A呈现红棕色,样品B呈现灰白色。样品A和样品B均在激光激发下产生强荧光,使CCD探测器饱和,探测不到拉曼光谱信号,且样品A和样品B均不适用强激光长时间照射来消除荧光背景干扰。针对强荧光未知物质的测定,可先通过纯化样品、更换激光器波长等措施消除荧光干扰,再应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技术进行分析测定。
    • 吴向莉; 陈宏宇; 徐可成
    • 摘要: 目的通过对飞蛾藤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为其种属间的鉴定提供依据及其应用方向提供参考。方法对飞蛾藤全株进行性状鉴别,同时对根、茎、叶横切面和粉末进行显微特征鉴别。结果飞蛾藤植株性状叶片大都呈紫红色心形,叶被稀柔毛;果实萼片呈等长匙形,成熟后萼片分开;根横切面,皮层内具石细胞断续成环。显微鉴别观察茎横切面,皮层内可见散在草酸钙簇晶,皮层内侧具成环的纤维;叶横切面上表皮为1列类方形的薄壁细胞,且有非腺毛;栅栏组织为一列长方形细胞,无限外韧型维管束。结论本文对飞蛾藤的显微鉴别研究以期对飞蛾藤及飞蛾藤同科属植物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鉴定依据。
    • 范檀亦然
    •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彩叶观赏园艺植物羽衣甘蓝叶片呈现不同颜色的显微层次原因。[方法]通过切片法,利用显微成像技术,研究不同颜色部位的色素分布特点。[结果]羽衣甘蓝叶片色素分布具有区带性,不同区带色素叠加后使叶片呈现出不同叶色。[结论]为研究羽衣甘蓝叶片颜色变化机理提供参考。
    • 李剑美; 管丽佳; 赵芳; 周明敏; 赵锋
    • 摘要: 目的:端午药市是一年一度的药膳药材盛会,“大芦山当归”是普洱地区有名的药膳药材.方法:本文从普洱药材市场中收集24份“当归”药材,采用石蜡切片法制成永久装片,用CaseViewer来观察和测量“当归”药材的归头、归身、归尾的木栓层、皮层、韧皮部、木质部的厚度和油室的大小、面积、数量以及分泌细胞的数量.结果:8种当归药材均有双子叶植物根的基本构造,即从外至内有木栓层、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均有油室的分布,部分种有树脂道的分布.结论:8种“归”药材横切面结构相似,但是其显微数量水平差异显著,因此可以从木栓层厚度、韧皮部厚度、木质部厚度、油室面积4个指标的显微数据的差异水平鉴别8种当归药材.
    • 田淋淋; 高嵩; 刘欣; 李双; 张斌; 宋艳朋; 徐建
    • 摘要: 目的 提高清肺抑火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的大黄、桔梗、黄柏、苦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栀子中栀子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显微鉴别中检出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大黄).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桔梗);在薄层色谱中检出黄柏、苦参;栀子苷进样量在0.154~3.08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9.80%,RSD=0.43%(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 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