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时间抖动

时间抖动

时间抖动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原子能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61467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城市建设、泉州师范学院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1年小卫星技术交流会、2011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九届加速器物理学术交流会等;时间抖动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升康、赵兴文、冯克明等。

时间抖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1467 占比:99.86%

总计:61552篇

时间抖动—发文趋势图

时间抖动

-研究学者

  • 张升康
  • 赵兴文
  • 冯克明
  • 尚怀赢
  • 杜强
  • 王云才
  • 石凡
  • 黄文会
  • 唐传祥
  • 孙大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建川; 汤宝平; 黄艺; 舒帅
    • 摘要: 针对机械振动无线传感器网络连续高频采样的时间抖动累积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时间抖动累积误差抑制方法。首先设计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机械振动采集节点,并分析其时间抖动累积误差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父子链路轮询时钟同步,采用卡尔曼滤波估计节点间时钟的频率偏移;最后各节点根据实际采样频率与时钟频率的关系修正节点的采样间隔,减小节点的采样时间抖动累积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连续采样90 s的平均同步累积误差为0.35μs,最大同步累积误差为1.58μs,时间抖动累积误差得到有效抑制。
    • 黄荀; 徐彭梅; 张玉贵
    • 摘要: 双光梳光谱具有高测量速度、高信噪比和能够同时测量多种气体的优点,而双光梳光谱技术的实用化需要研究降低双光梳频率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方法。根据双光梳光谱的原理,通过Monte Carlo方法计算双光梳光谱在给定噪声大小下光梳测量结果的信噪比、吸收峰宽度、幅值缩小率和频谱位置等参数和噪声大小之间的关系。根据计算结果,随着频率噪声的增加,测量结果的信噪比减小和吸收峰宽度增大,而频谱位置变化范围增大但是互相干双光梳测量结果的信噪比、吸收峰宽度、幅值缩小率和频谱位置等参数明显优于独立双光梳结果。共环境双光梳能够提高双光梳温度变化互相干性,因此重复频率变化具有互相干性,能够减小光梳频率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
    • 何安; 郭帆; 康军军; 夏明鹤; 丁瑜; 周良骥; 耿力东; 卫兵; 袁建强; 谢卫平
    • 摘要: 介绍了中能X光机装置触发系统研制和相关实验结果,触发系统包括主机6个支路激光开关的触发和主机放电的触发。其中6个支路的触发由6台YAG四倍频激光器完成,主机放电电触发系统由1台YAG四倍频激光器来触发。实验结果表明:每台激光器出光时间抖动σ小于等于0.3 ns,激光开关导通延迟时间约25 ns,抖动σ小于等于1.2 ns,电触发系统中激光与触发器输出电压之间的时间抖动σ为0.5 ns,匹配负载上电压大于120 kV,前沿约28 ns,脉宽150 ns。中能X光机在杆箍缩二极管负载上获得最大输出为4.2 MV/100 kA的电脉冲,电压脉冲半高宽约55 ns,输出的X射线时间抖动σ为3.4 ns。实验结果表明触发系统具备对6个支路精确调节和控制的能力,确保了中能X光机装置的高可靠性。
    • 余泓漪; 吴言; 田昊晨; 宋有建; 胡明列
    • 摘要: 对飞秒激光器时间抖动的准确测量是推动其高精度应用的重要前提。为实现时间抖动的高精度、无参考测量,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基于光纤延迟线的测量系统。基于非对称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在其中一臂引入一段长光纤延迟线鉴别时间误差,提高时间抖动测量精度。测量了一台实验室自制的重复频率为82 MHz的锁模光纤激光器的时间抖动功率谱,其在100 Hz~10 kHz的积分范围内RMS时间抖动为10.1 fs。
    • 俞浩
    • 摘要: 本文基于自插入自锁相的强迫振荡光电振荡器技术是超稳定高频低噪声振荡器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空间通信以及高分辨率遥感系统的核心部件。为了避免使用尺寸过大的模块化光电振荡器,本文使用荷兰SmartPhotonics公司的磷化铟晶圆代工服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半导体激光器多模模间振荡的X-波段振荡器。本文成功证明,当自插入自锁相技术被应用于该半导体激光器时,可以实现中心频率11GHz,频率偏移10kHz时,最低-98dBc/Hz的相位噪声。该结果对比于激光器自由模间振荡射频输出相位噪声降低了68dB。同时,自插入自锁相激光器射频输出时间抖动在1kHz到1MHz积分范围内仅为0.45ps,该抖动对比于自由振荡数值降低了600倍以上。
    • 刘如军; 马成; 施卫; 惠兆宇; 杭玉桦
    • 摘要: 纳秒半导体激光器(LD)的时间抖动和多个LD并联触发的时间同步性是各类超快光电过程及应用中的重要参数.研究了纳秒脉冲LD(包括LD触发电路)的时间抖动特性以及2个LD的触发同步性.结果 表明:纳秒LD(包括LD触发电路)的时间抖动与其驱动电路的驱动电压有关,均在亚纳秒量级范围.单只纳秒LD的时间抖动为72 ps,当1个LD驱动电路同时触发2个并联的纳秒LD时,每个纳秒LD的时间抖动增至约200 ps,2个并联纳秒LD的触发时间同步性近300 ps.
    • 龙林鑫; 田侑成; 郭江华; 聂矗; 张恒彬
    • 摘要: 通过建立电热模型,仿真分析了光子响应后纳米线上的热扩散过程和电信号产生过程,并研究分析了动态电感和外电路电阻对输出电压脉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蒙托卡罗方法进一步分析了纳米线空间不均匀性所引起的时间抖动,约为6.478 5 ps.
    • 徐鹏; 刘元山; 张建国
    • 摘要: 时间抖动是衡量光频梳、低相噪激光器、微波光子雷达等低噪系统性能的核心参数,其精确测量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直接探测法受限于微波振荡器的本地噪声或光电探测器的噪声,测量精度较低,在实际应用中无法实现对极低时间抖动参数的高精度测量;光外差、光学互相关等光学测量方法存在着系统复杂的缺点,并且对参考源和被测源的要求较高.为了测量阿秒级别的时间抖动,本文研究了一种高精度、无参考源的时间抖动测量方法,该方法主要基于长光纤延迟线和光载波干涉技术实现对时间抖动的超高精度测量,在满足较高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无需两个相似待测源,极大降低了测量系统的复杂程度.然后,优化了测量系统结构,解释了光纤延迟线体系中伪像峰机理,并提出了二次差频梳齿模型.系统仿真测得100 MHz重频激光器在其100次谐波点10 GHz处、频偏10 MHz时的噪声基底为3.29 X 10-13 fs2/Hz(等同于-211 dBc/Hz),从10 kHz到10 MHz总的均方根时间抖动为535 as.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在超低时间抖动测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时间抖动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被动锁模激光器、光频梳、超连续谱等不同待测源.
    • 桂淮濛; 施卫
    • 摘要: 结合激光能量涨落对输出电脉冲涨落影响的实验,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激光能量涨落对GaAs光电导开关时间抖动特性的影响.实验中,当外加偏置电压为2 kV时,使用波长为1053 nm、脉宽为500 ps的激光触发GaAs光电导开关,在不同的激光能量下测试能量涨落对输出电脉冲涨落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指出激光能量的涨落与输出电脉冲涨落成正比关系.结合对光生载流子输运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激光能量涨落的增加,GaAs光电导开关时间抖动也会随之增加,直到激光能量达到GaAs饱和吸收限时,能量的涨落不会再引起开关时间抖动的迅速变化.这一结论为GaAs光电导开关应用于条纹相机中提供了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