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旱稻

旱稻

旱稻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82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保护、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6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45篇;相关期刊253种,包括中国稻米、安徽农学通报、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2遗传学进步促进粮食安全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植物需水与调控技术交流研讨会等;旱稻的相关文献由152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化琪、罗利军、李恒蓉等。

旱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6 占比:80.73%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1.70%

专利文献>

论文:145 占比:17.58%

总计:825篇

旱稻—发文趋势图

旱稻

-研究学者

  • 王化琪
  • 罗利军
  • 李恒蓉
  • 陈富忠
  • 李慧敏
  • 赵凤梧
  • 杨晓光
  • 曹启章
  • 于海涛
  • 章清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小艳; 王雪梅
    • 摘要: 随着全球变暖的状况愈演愈烈,水资源匮乏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干旱事件比比皆是,严重危害粮食产量。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之一,但是随着水资源严重缺失问题,导致水稻产量严重下降,随着中国人口增加迅速,对于粮食的产量需求越来越大,导致两者之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如何提高抗旱性,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能减少用水量等问题迫在眉睫。这时,旱稻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旱稻能够在提升产量的同时减少用水量,和其他水稻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和抗旱能力,解决了粮食危机问题。
    • 索常凯; 罗洁; 蒲敏; 阮向阳; 肖乐乐; 冶军; 侯振安
    • 摘要: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硅、硒复合喷施对旱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索硅、硒配施对旱稻籽粒硒吸收的作用规律,为栽培高品质富硒旱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3个硒水平(0、0.013、0.026 g·L^(-1))和4个硅水平(0、6、12、24 g·L^(-1)),两因素随机区组排列,共计12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施硒量增加,旱稻各器官硒含量趋于上升,但未能达到国家稻米富硒标准。施硅后显著提高了旱稻各部位硒含量,并且达到国家稻米富硒标准0.04~0.3 mg·kg^(-1)的范围,其中Se_(2)-Si_(24)处理硒含量达到0.063 mg·kg^(-1),较CK籽粒硒含量提升了9倍。产量方面,单施硒条件下,随着施硒量增加,产量趋于降低,硅、硒配施后,产量显著提升,其中Se_(2)-Si_(24)处理对旱稻增产最为显著,较CK增产15.9%。单施硅、硒均可提高稻米品质,但硅、硒配施施用效果则优于单施,其中Se_(2)-Si_(24)处理稻米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较CK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提升了19.6%和24.8%。从本试验结果来看,施硒可提高稻米品质,但随着施硒量增加,产量出现下降。硅、硒配施后,产量、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并且施硅后促进了籽粒对硒的吸收。因此,硅、硒复合喷施可显著提高稻米硒含量并促进产量及品质提升,综合各项指标,灌浆期复合喷施0.026 g·L^(-1)的亚硒酸钠和24 g·L^(-1)的硅酸钠,在保证较高产量的情况下提高稻米品质,同时籽粒可达到富硒水平。
    • 杨东红
    • 摘要: 旱稻又称陆稻,是水稻在无水条件经过长期驯化演变而来的一种生态型作物。它适合在水田、洼地和旱地栽培,主要在水分缺乏的地方种植。还有一种情况是水稻在夏季受淹严重,为了挽回损失,对于未冲毁的农田,秧苗能直立于田间的,及时排出田间渍水,割去受伤的病叶、烂叶等,让其尽快恢复生长。对于受淹严重或冲毁的农田,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在适期范围内及时补种旱稻。虽然旱稻和水稻生长所需的土壤、光和热等相似,但一生所需的水量仅为水稻的1/2或1/3。旱稻的茎、叶粗壮繁茂,叶较宽,根系发达,根毛多,根的渗透压和叶片的细胞汁浓度较高,耐热、耐旱、吸水能力较强。旱稻生育较短,一年一收,产量也较低,出米率较低,米质较次,经济效益比较低下。
    • 褚璇; 索常凯; 王露霞; 冶军; 闵伟; 侯振安
    • 摘要: 【目的】研究氮肥施用比例对旱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旱稻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区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1)对照(不施用氮肥);(2)施氮蘖肥:穗肥=2∶8;(3)施氮蘖肥:穗肥=6∶4;(4)施氮蘖肥:穗肥=8∶2;施氮量均为120 kg/hm^(2),分别用CK、N(2∶8)、N(6∶4)和N(8∶2)表示。【结果】N(6∶4)处理产量较N(2∶8)与N(8∶2)处理分别提高了17.2%和13.7%。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6∶4)处理产量较N(2∶8)与N(8∶2)处理分别增加了31.9%和23.4%,氮肥偏生产力N(6∶4)处理产量较N(2∶8)与N(8∶2)处理分别增加了17.2%和13.7%。施氮显著降低了稻米的精米率与整精米率,但增加了糙米率。适当的提高穗肥比例可以显著增加稻米蛋白质的含量,有利于稻米的营养品质。【结论】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适当增加穗肥比例,氮肥分配比例为蘖肥∶穗肥为6∶4时可以显著增加旱稻产量及稻米品质,提高旱稻氮肥利用效率。
    • 张仁琴
    • 摘要: [目的]筛选适宜来安县种植的旱稻新品种。[方法]采取大田随机区组设计,比较6个旱稻品种的产量、性状和抗性表现。[结果]6个旱稻品种中,龙科15077、皖垦旱糯819、苏垦118群体整齐度表现较好,有效穗和产量较高;绿旱粳1号和苏垦118抗倒性表现较好;除龙科15077发生稻曲病外,其他品种抗病性均表现较好。[结论]从产量、产量结构、抗倒伏性及抗病性综合分析,苏垦118、龙科15077、皖垦旱糯819表现较好,适宜在来安县作为旱稻种植。
    • 皮春香; 刘慈明; 舒珂
    • 摘要: 仲夏时节,万物竞茂。笔者顶着炎炎烈日来到安乡县安康乡新沙村的安乡绿蔬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均正在田间查看旱稻长势情况。这个曾经被媒体报道过的“儿王”,2022年又规模种植了153.3公顷旱稻。出于好奇,笔者便与他来了个“打破砂锅问到底”式的交谈。
    • 李智
    • 摘要: 2018年10月,由湖南省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组在斐济共和国(以下简称“斐济”)实施援斐济北岛第二期农业发展项目,通过水稻育种、品种引进、品种改良、高产栽培等技术活动开展,有力地优化了斐济水稻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引进的湖南省旱稻栽培技术已成功在斐济西部主要旱稻生产区大面积推广运用。
    • 吴倩(文/图)
    • 摘要: 近日,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测土配方肥旱地水稻测产会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罗湖镇罗溪村召开。临川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罗溪镇农技站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和临川区60余位粮食种植大户参加测产会。本次测产会由临川区农业农村局在罗湖镇罗溪村山地进行旱稻种植试验,试种面积200亩,试验田选用“旱优73”及“司尔特低氯20-8-20≥48%水稻专用配方肥”配合种植,旨在充分开发旱地资源,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确保谷物增产,提高农民收入。
    • 摘要: 揭示了沿淮“降水—汇流—入渗—涝渍”成灾机制,创建了农田快速排水工程技术与标准,创新了改土增渗降渍技术;攻克作物涝渍抗性和减产机理以及抗性评价方法瓶颈,创新了玉米和小麦抗涝渍栽培关键技术;在行蓄洪区首创“旱稻—小麦”结构避灾新模式和旱稻“精量机直播+旱管”轻简栽培技术。系统化解决了沿淮主要粮食作物涝渍防控、稳产增产难题。
    • 摘要: 荣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揭示了沿淮“降水—汇流—入渗—涝渍”成灾机制,创建了农田快速排水工程技术与标准,创新了改土增渗降渍技术;攻克作物涝渍抗性和减产机理以及抗性评价方法瓶颈,创新了玉米和小麦抗涝渍栽培关键技术;在行蓄洪区首创“旱稻—小麦”结构避灾新模式和旱稻“精量机直播+旱管”轻简栽培技术。系统化解决了沿淮主要粮食作物涝渍防控、稳产增产难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