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无功电压控制

无功电压控制

无功电压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1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507813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电力建设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5年全国智能电网用户端能源管理学术年会、2013年全国电网设计技术交流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等;无功电压控制的相关文献由112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辉、吴林林、孙宏斌等。

无功电压控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9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07813 占比:99.99%

总计:1507982篇

无功电压控制—发文趋势图

无功电压控制

-研究学者

  • 刘辉
  • 吴林林
  • 孙宏斌
  • 吴文传
  • 刘海涛
  • 徐陆飞
  • 郭庆来
  • 周强
  • 杨明
  • 汪宁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志华; 柯强; 胡经伟; 李建坤; 万姗
    • 摘要: 分布式光伏的日益普及和负荷的波动加剧了配电网电压和无功功率扰动的风险。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九区图和光伏逆变器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首先,构建了一种时间序列控制结构,减少了传统设备的动作次数,消除电压冲突。其次,构建非侵入式无功电压控制模型,利用多个设备的灵敏度值,计算光伏的无功功率输出并跟踪光伏逆变器控制范围内的参考电压。最后,通过IEEE 33节点测试系统验证所提出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实现无功功率快速、准确的调节,并能改善电压质量,缓解有载调压变压器和电容器组的运行压力;与传统控制策略相比,基于九区图和光伏逆变器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调节精度,减少传统设备的运行负担。
    • 李圣清; 陈欣; 郑剑; 朱光明; 文颜烯
    • 摘要: 针对风电场单时间断面预测信息存在的无功控制滞后且电压指令跟随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双馈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策略,该策略以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和机端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首先,基于时间尺度计算无功设备出力及负荷需求预测信息,建立无功电压预测控制模型。其次,在控制周期内划分更细化的预测控制点,修正预测模型,提前协调并分发双系统控制指令,有效降低反应时间。该策略在风速快速波动时可优化电压控制性能,提高跟随精度,使无功设备快速补偿无功以稳定并网点电压,并合理调控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动态无功容量,实现无功储备最大化。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双馈风电场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实现快速协调无功设备出力,有效降低反应时间,增强了风电场无功快速调节能力。
    • 李赫; 谭为先; 王振浩
    • 摘要: 随着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大规模应用,光伏引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为满足光伏接入地区并网电压稳定的需求,提出了一种计及光伏电站无功出力的电压控制策略。考虑了接入系统对电压的影响和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特性,提出了补偿点对系统电压支撑能力的指标,对补偿点的电压支撑能力进行评估。利用改进的灵敏度-模块度函数进行分区,同时按照电压支撑能力强弱的顺序,对区内电压进行无功补偿。该方法不仅充分利用光伏接入系统中每台设备的无功调节能力,还避免了各装置间的频繁动作,减少了不必要的设备损耗。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 王海军; 王磊
    • 摘要: 针对弱连接并网风电场电压稳定性易受风功率波动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模型预测控制(MPC)的风电场电压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建立自适应调节层,根据风电场无功补偿能力以及有功预测信息对并网点电压进行预测,实现对并网点电压的自适应调整。其次,建立无功分配层,通过计算风电机组在无功补偿中所需要的无功容量,根据不同风电机组的无功裕度对其无功出力进行分配。最后,根据跟踪控制层的反馈信息对电压控制的误差进行修正,从而达到对弱连接并网风电场无功电压的有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实现了对无功输出的自适应调整,并可有效地解决风电场存在的无功缺额问题;保证了在多种情况下的风电场并网电压控制的稳定性;通过分层MPC,各层内不同时间级的预测信息可被高效利用,各层间不同时间尺度的控制亦可得到有效协调。
    • 高波; 彭程; 路文梅; 高明明
    • 摘要: 由于传统无功电压控制方法易出现局部最优问题,导致控制过程不稳定,无法有效调节负载突加和突卸的情况,提出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的无功电压控制方法。获取电网系统稳态运行时状态参数,根据无功出力点和节点电压两个状态变量构建目标函数,引入惩罚函数确定各变量约束条件;建立基本粒子群算法模型,得到粒子位置与速度更新公式;为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利用模拟退火方式改进粒子群算法,结合适应度值判断粒子位置是否最优;输入电压控制变量极限值,设定迭代次数、运动速度等初始参数,反复更新粒子位置与速度,输出最佳控制值,实现无功电压的优化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迭代速度快,控制过程稳定,面对负载突加和突卸时,控制效果仍然较为理想。
    • 张胜安; 曹天成
    • 摘要: 从实际应用角度指出了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分析了无功补偿的原理、结构、控制策略,以实际电力系统为实例,用仿真软件搭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STATCOM可以有效抑制电力系统振荡,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 黄大为; 王孝泉; 于娜; 陈厚合
    • 摘要: 针对大量光伏接入配电网造成的诸如网损增加、电压波动和越限等调压方面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日前无功/电压优化控制与实时自治控制相结合的混合时间尺度无功/电压控制方法。在日前时间尺度上,构建了以期望网损、电压偏移以及电压越限风险为目标,综合考虑变压器有载分接头和电容器组动作,以及光伏逆变器无功发生能力约束的不确定优化模型,为高效求解无功动态优化这一高维度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概率潮流的松弛-聚类-校正动态无功优化解耦求解方法;在实时时间尺度上,以日前优化控制结果为运行基准点,推导出逆变器无功出力调节增量与光伏实时出力预测误差之间的近似关系,融合日前时间尺度的电压灵敏度信息构建了仅依赖本地实时信息的实时自治控制策略。通过改进的IEEE 33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无功/电压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程旻; 李青兰; 吴琛; 黄伟; 陈磊
    • 摘要: 云南电网异步联网后出现了超低频振荡问题,频率稳定问题成为影响电网稳定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利用无功电压控制抑制频率振荡的方法,并结合云南电网实际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为提高云南异步联网后的频率稳定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 杨乐新; 姚荣斌
    • 摘要: 分布式光伏大量接入配电网后对电网电压具有显著影响,电压越限成为限制分布式光伏大量接入的重要因素.目前配电网VQC装置调压具有调节离散化、调节速度慢、调节次数受限制、针对性差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光伏逆变器无功电压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布式光伏cosΦ(U、P)控制模型,并基于并网点电压和光伏的实际有功出力,提出了分布式光伏就地自适应的多模型无功电压控制策略.通过该控制策略可以自动调节光伏自身无功出力,以抑制其对电网电压的不良影响,有效避免了光伏采取集中控制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并通过与配电网VQC控制相结合,实现有源配电网电压综合控制.经仿真验证,该控制策略可充分利用各位置、各时段的分布式光伏无功支撑能力,有效减少变压器分接头及无功补偿装置的动作次数,弥补了传统调压手段的不足,提高了系统的电压水平.
    • 唐挺; 马明; 欧阳金鑫; 梁晓兵; 王义勇; 李梦阳
    • 摘要: 大规模风电经远距离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送出系统,当风速快速波动时,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可能因无功补偿不足大幅变化.针对该问题,研究通过双馈风电机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和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的协调配合来改善风电场无功补偿特性的控制策略.首先考虑尾流效应分析DFIG的功率特性,根据潮流方程推导风电场并网点电压表达式,分析风速快速波动下双馈风电场的电压变化规律,以及DFIG和SVC的无功容量及动态特性;进而得出系统无功需求和风电场无功容量的供需平衡关系以及稳态无功控制方案对暂态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速快速波动下DFIG与SVC的无功协调控制策略.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