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461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74524篇;相关期刊206种,包括中国生育健康杂志、中国社区医师、浙江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1年全国感音神经性聋专题学术会议、全国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暨第三次助听器验配技术学术会议、第5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暨第23届国际健康评估与促进学术会议等;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相关文献由832位作者贡献,包括黄丽辉、刘清明、蔡娟等。

新生儿听力筛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7 占比:0.5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4524 占比:99.41%

总计:74964篇

新生儿听力筛查—发文趋势图

新生儿听力筛查

-研究学者

  • 黄丽辉
  • 刘清明
  • 蔡娟
  • 邹凌
  • 王秋菊
  • 陶宣华
  • 卜行宽
  • 戚以胜
  • 聂文英
  • 韩德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可; 吴诗欣; 曾祥丽
    • 摘要: 目的调查广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现状,并探讨复筛、随访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来自广东省各市的195家相关医疗机构中195例从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工作人员进行2017年至2019年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率、复筛率、失筛原因、失访率及对目标人群随访情况的问卷调查,并结合2017年至2019年广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年度报表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2017年至2019年广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随访现况以及可能影响因素。结果2017年广东省全省初筛率为89.36%,其中初筛率最低的地区为粤东地区(64.61%),2018年初筛率为92.10%,2019年为94.20%;77.44%(151/195)的受调查机构新生儿复筛率大于50%,12.82%(25/195)的机构复筛率在30%~50%之间,9.74%(19/195)机构复筛率小于30%。对复筛率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医院所在地区(珠三角地区赋值为1,粤西地区赋值为2,粤北地区赋值为3,粤东地区赋值为4)与复筛率呈显著负相关(r=-0.28,P<0.05),医院等级与复筛率呈显著正相关(r=0.49,P<0.05),失筛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家属对听力筛查的认识不足、认为不需要复筛(43.08%,84/195)、联系方式错误(26.67%,52/195)、经济因素(16.92%,33/195)、交通不便(11.79%,23/195)、因为传统观念拒绝验证新生儿可能存在疾病(1.54%,3/195)。73.85%(144/195)的受调查机构定期对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或听力筛查通过但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随访,对随访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医院所处地区与目标人群随访呈显著负相关(r=-0.224,P<0.05),医院等级与目标人群随访呈显著正相关(r=0.49,P<0.05)。定期随访的144家受调查机构失访率均低于10%。结论2017年至2019年广东省新生儿听力初筛率连年升高,初筛率地区分布两极化的现象有所改善,但粤东地区初筛率仍较低;复筛率仍未能达80%,仅珠三角地区可达89%,但粤北、粤东部分地区未能达标;影响复筛率的因素除联系方式错误外,主要为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未充分认知和经济因素;广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随访覆盖率较高,失访率较低,但各地区医院的随访工作开展不平衡,基层医院的随访工作还有待加强。
    • 刘远秀
    • 摘要: 目的:探讨耳声发射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对漏诊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抚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1 000例,采取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方法检测,所有新生儿均最终采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进行确诊。分析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的通过、未通过结果,分析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未通过新生儿的复筛结果,分析1 000例新生儿耳声发射法检测的确诊率、漏诊率。结果:1 000例新生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初筛通过率为86.7%(867/1 000),未通过率为13.3%(133/1 000)。日龄>5 d的新生儿通过率最高,日龄1 d的新生儿通过率最低。133例未通过新生儿中,双耳未通过51例(38.3%),单耳未通过82例(61.7%)。出生后30~40 d复筛,51例初筛双耳未通过者复筛通过47例,未通过4例;82例初筛单耳未通过者复筛通过30例,复筛未通过52例。133例初筛未通过新生儿中77例复筛通过(57.9%),56例复筛未通过(42.1%)。1 000例新生儿经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进行听力初筛与复筛,最终56例未通过,其中,双耳4例未通过,单耳52例未通过,6个月后初步诊断为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通过听性脑干反应检测最终确诊,结果显示52例单耳异常,4例双耳异常,与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检测结果一致;944例初筛通过的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检测最终确诊,943例正常,1例诊断为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听性脑干反应检测最终确诊1 000例新生儿中共57例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经耳声发射法检测确诊56例,漏诊1例,确诊率为99.9%(999/1 000),漏诊率为1.8%(1/57)。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应用耳声发射法,具有客观性、无创、安全、简便、快速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能够诊断出先天性听力障碍,但存在漏诊现象,因此,耳声发射法初筛中即使检测通过,若在出生3个月内发现听觉异常表现,需马上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进一步确诊检测,最大程度使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能够被早发现、早干预。
    • 高胜利; 罗仁忠; 黄振云; 李煜; 刘文龙; 彭峤琛
    • 摘要: 目的比较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OAE和OAE+快速脑干诱发电位(AABR)筛查方法的准确性及经济耗费,探讨有效的听力筛查模式。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0年8月因听力筛查未通过转我院听力门诊就诊的277例(417耳)患儿,年龄2~6月,男153例,女124例,平均年龄3.1月。依据复筛结果分为:A组复筛OAE+AABR均未通过(272耳),B组复筛AABR通过,OAE未通过(112耳),C组复筛OAE通过,AABR未通过(33耳),分别统计3组患儿的听力评估结果。结果A组ABR反应阈值正常81耳;传导性耳聋40耳(其中轻度22耳,中度18耳);感音神经聋148耳(其中轻度54耳,中度33耳,重度61耳);混合性聋3耳。B组ABR反应阈值正常70耳;传导性耳聋16耳(其中轻度13耳,中度3耳);感音神经聋26耳(其中轻度24耳,中度2耳)。C组ABR反应阈值正常12耳;传导性耳聋5耳(其中轻度3耳,中度2耳);感音神经聋16耳(其中轻度4耳,中度3耳,重度9耳,9耳重度聋中有5耳为听神经损伤)。OAE+AABR均未通过组患儿听力评估异常比例最高且出现听力损失重度的比例最大,OAE未通过AABR通过组以轻度听力损失为主,OAE通过AABR未通过组听力评估异常比例稍高,蜗后病变发生几率高。结论新生儿听力复筛建议选用OAE+AABR联合筛查模式。
    • 文铖; 黄丽辉; 赵雪雷; 于一丁; 李悦; 李小洪; 邓奎; 袁雪莲; 程晓华
    • 摘要: 目的构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婴幼儿听力诊断干预质控指标体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通过文献回顾,初步拟定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婴幼儿听力诊断干预质控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18名熟悉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及干预工作的专家进行三轮函询;根据函询结果,进行修改,完成全过程质控指标体系的构建。结果三轮函询各发放函询表18份,收回18份,回收率均为100%。第一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为0.79~0.90,有较高的权威性;第一轮和第二轮专家意见的各部分协调系数为0.27~0.40,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专家意见较一致。经过三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了包括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工作、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及婴幼儿听力诊断的质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7条,二级指标28条,三级指标55条,四级指标116条。结论通过德尔菲法构建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婴幼儿听力诊断干预质控指标体系较为可靠,可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和干预的质量控制。
    • 杨亚利; 黄丽辉; 程晓华; 刘莎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的耳部影像表现及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听力测试结果,探讨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及合并其他内耳畸形的患儿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及听力损失程度是否有差异。方法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童听力诊断中心就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显示有前庭导水管扩大伴或不伴其他内耳畸形的患儿92例(182耳),入组者均接受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收集患儿新生儿听力筛查、听力学测试结果及耳部影像学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3组:A组为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B组为Mondini畸形伴前庭导水管扩大及前庭池扩大即不完全分隔Ⅱ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Ⅱ,IP-Ⅱ);C组为前庭导水管扩大伴前庭池扩大或半规管畸形。采用卡方检验对比组间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比组间听力损失程度。结果92例患儿首次就诊年龄为1.5~65个月,其中男性47例(51.1%)、女性45例(48.9%)。182耳中,A组占40.11%(73/182)、B组占26.37%(48/182)、C组占33.52%(61/182),B+C组约占59.89%。3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2,P=0.571);伴与不伴Mondini畸形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1,P=0.526)。3组听力损失程度及伴与不伴Mondini畸形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导水管扩大合并其他内耳畸形约占60%;无论前庭导水管扩大伴与不伴其他内耳畸形,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及听力损失程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前庭导水管扩大所致的迟发性听力损失与伴随的其他畸形类型无关。
    • 胡婕; 林少莲; 林有辉; 舒博; 林丁丁; 叶胜难
    • 摘要: 目的 分析607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 ,了解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 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出生的6072例活产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于出生后48 h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行DPOAE、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等检查,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分析初筛率、复筛率、听力损失检出率,并比较新生儿不同性别、耳别的听力筛查通过率.结果 活产新生儿6072例,实际初筛5843例(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初筛率96.23%(5843/6072);初筛通过5284例(90.43%,5284/5843):左耳通过率92.71%(5417/5843)低于右耳通过率(93.80%,5481/5843)(χ2=5.574,P<0.05);男婴通过率89.38%(2853/3192)低于女婴(91.70%,2431/2651)(χ2=9.022,P<0.01).初筛未通过559例,其中474例接受复筛(84.79%,474/559);复筛通过385例(81.22%,385/474);复筛未通过89例,其中77例进行听力学诊断(86.52%,77/89);共确诊听力损失患儿14例,听力损失检出率2.40‰(14/5843),其中8例轻度听力损失(2例双耳传导性听力损失,1例双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例单耳传导性听力损失,4例单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例双耳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例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3例单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结论 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40‰,女婴听力筛查通过率高于男婴,右耳通过率高于左耳.
    • 赵娜; 黄瑞丽; 周益飞
    • 摘要: 目的 了解2015~2019年温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开展状况,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筛查型耳声发射(TEOAE/DP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对2015~2019年温州市出生的53710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42天内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及时转诊至市级听力诊治中心进行听力学诊断,分析结果 .结果 537106例新生儿中实际完成听力初筛535035例,初筛率为99.61%(535035/537106),2015~2019连续5年初筛率分别为99.72%、99.21%、99.74%、99.74%、99.66%.初筛通过495128例,初筛通过率为92.54%(495128/535035);复筛38300例,复筛率为95.97%(38300/39907),复筛未通过5652例,复筛未通过率14.76%(5652/38300);转诊率为1.06%(5652/535035);完成诊断5355例(94.75%,5355/5652),失访297例(5.25%,297/5652);确诊听力损失1666例,听力损失检出率3.11‰(1666/535035).结论 2015~2019温州市新生儿听力初筛率连续五年达99% 以上,初筛通过率、复筛率、转诊率及接诊率均达到指南要求,提高听力损失患儿的随访率、干预率是今后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中的重点.
    • 谯羽羽; 汪俊华; 牟鸿江
    • 摘要: 目的 了解贵州省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服务与管理情况,分析听力筛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方法 对2018年贵州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信函调查的方式对贵州省9个市州及两个省直管市县(仁怀市、威宁县)各级已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医疗保健机构从机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与房屋设备情况、新生儿听力筛查服务与管理情况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各市州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结果 2018年贵州省筛查新生儿393 666例,初筛率为69.7%,满42d复筛率为63.6%;满3月龄复筛率为70.0%.各市州初筛率与复筛率差别较大.本次调查共收到全省有效调查问卷为234份,在234所机构中,56.8%的机构设有独立的听力筛查测听室,仅24.8%的机构对测听室采取了控噪措施.采用耳声发射(OAE)进行筛查的机构有208所,24所机构采用OAE+AABR联合筛查.负责听力筛查科室以产科较多,占39.8%,其次为儿童保健科和耳鼻喉科.从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工作人员共927人,专职231人,兼职696人,分别占24.9%、75.1%,472人已接受过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技能培训,占50.9%,466人取得了技术合格证书,占50.3%.贵州省目前尚无统一使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信息系统.结论 贵州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筛查率有待提高,筛查服务与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应通过政策法规制约医疗保健机构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规范化管理,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监督管理,着手建立贵州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管理,加快贵州省规范化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步伐,提高筛查质量,保证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
    • 谯羽羽; 牟鸿江; 汪俊华
    • 摘要: 目的 了解贵州省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知晓及态度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9个市州分别随机抽取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市、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各一家,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家长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1)家长知晓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途径以门诊医生的介绍、入院待产期间宣教为主.(2)76.8%的家长表示听说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家长对听力筛查相关知识总的知晓率为55.8%;与新生儿关系、民族、户口、学历、月收入、是否听说过听力筛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1.9%的家长认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很重要,83.1%的家长表示会给孩子做听力筛查.结论 贵州省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医疗保健机构应采用系统全面的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家长对听力筛查的知晓度和认知度.
    • 雷洁; 韩璐好; 邓茜; 龙敏; 肖砚微; 林晓文; 张静
    •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的结果,以及对阳性病例的随访和管理,提高遗传性耳聋的检出率.方法 收集33 911例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的结果,应用Sanger测序对听力未通过或基因筛查提示阳性的患儿进行验证.结果 听力初筛通过率为93.32%,复筛为87.01%.耳聋基因筛查阳性率为4.18%.GJB2、SLC26A4、GJB3和12SrRNA基因变异的检出率分别为1.98%、1.58%、0.37%和0.25%.共检出126例迟发性耳聋,84例药物性耳聋,4例GJB2纯合/复合杂合变异,5例SLC26A4纯合/复合杂合变异.联合筛查发现GJB2、SLC26A4、GJB3和12SrRNA单杂合变异者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的比例分别为6.75%和2.61%、3.3%和1.2%、0.72%和0.14%、0.36%和0%.纯合/单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单基因杂合变异、多基因复合杂合以及GJB3纯合变异组听力筛查未通过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因检测是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很好的补充.对阳性患儿的追踪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耳聋的诊断率,但基因筛查不能等同于诊断,应综合分析基因检测、听力筛查和影像学的结果,Sanger/二代测序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