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贸易

文化贸易

文化贸易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669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5278篇;相关期刊395种,包括人民论坛、东岳论丛、合作经济与科技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京交会·第八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京交会·第七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等;文化贸易的相关文献由64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嘉珊、朱文静、闫玉刚等。

文化贸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8 占比:11.06%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5278 占比:88.75%

总计:5947篇

文化贸易—发文趋势图

文化贸易

-研究学者

  • 李嘉珊
  • 朱文静
  • 闫玉刚
  • 李怀亮
  • 徐望
  • 李小牧
  • 杨连星
  • 林航
  • 范玉刚
  • 顾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润哲; 魏君英
    • 摘要: 利用中国2019年31个省市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研究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维度影响因素无法单独构成影响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对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产生影响的是所有因素的组态效应;产业升级主导型、网络主导型和企业竞争-财政支持主导型是有效提升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的3条关键路径;中国各地区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高低的影响机制具有因果关系不对称性;优越的经济环境使得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资源型和条件型路径依赖,反而会制约地区文化产品贸易竞争力的提升。为推进中国文化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创新财政支持形式,促进地方文化企业间良性竞争。
    • 徐元国; 杨小悦
    • 摘要: 浙江作为文化大省,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向好,文化贸易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存在市场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基于引力模型选取2002—2019年浙江省与62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贸易额,实证分析浙江文化贸易市场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浙江省文化贸易市场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率高、人数多的国家或地区;由分国家或地区样本的实证结果可得,浙江省倾向于将市场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多、互联网普及率高的发达国家。浙江文化企业可以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市场结构,同时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引导浙江文化“走出去”。
    • 袁洪飞; 吴过
    • 摘要: 本文根据当前中国文化贸易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了“ETCPS”五维分析框架,将影响中国文化贸易的因素归类于经济、科技、文化、政治和社会五个维度,并基于引力模型对影响我国文化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保证回归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对模型中存在的多重共线性等问题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GDP对我国文化贸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出口对象国是否属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对文化贸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互联网普及率和地理距离等变量对文化贸易则无显著影响。
    • 邵立敏; 张俊娥
    • 摘要: 在国民经济中,文化产业是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其发展对于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黑龙江自贸区建立为中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充分促进中俄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发展。但是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制定科学策略进行有效处理。
    • 何传添; 梁晓君; 周燕萍
    • 摘要: 对外文化贸易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国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运用2000—2020年世界部分国家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的数据,对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的规模、结构特征及贸易竞争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文化贸易规模扩大较快、结构优化明显、文化产品整体贸易竞争力较强,但文化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仍较低,贸易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高耗能低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上,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核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贸易逆差较大、贸易竞争力较弱。因此,为实现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中国应从创新驱动、内需赋能、开放带动和品牌引领四个方面发力,培育文化贸易新动能和新优势,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优化文化贸易发展新环境。
    • 邓婷
    • 摘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宣传有助于提高国家在人文产业中的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树立国家形象。非遗传统技艺制作的手工艺品具有传承性、有形性、实用性等特征,借助实体贸易传播传统文化是中国非遗走出国门的重要途径。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在传统手工艺品贸易领域强势输出。我国非遗手工艺品贸易滞后,手段有限,不利于非遗文化传播。跨境电商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贸易模式,在2020、2021年疫情期间交易额不断创新高。利用跨境电商进行非遗手工艺品的海外销售,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产品营销策略或将成为中国非遗出海的破局之道。
    • 周銮平
    • 摘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技助力产业发展,我国进入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是经济贸易全球化、世界多元化浪潮的必然要求,是应对世界软实力竞争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路径。应该深刻理解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意义,立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从文化出口贸易规模、结构、竞争力等方面深入探究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现状,剖析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走出去”存在的问题,针对“走出去”问题提出路径。
    • 毛文莉; 白晓光
    • 摘要: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叠加,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博物馆借助网络数字技术开展文化贸易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对博物馆功能进行界定,指出博物馆开展文化贸易的形式,列举我国博物馆开展文化贸易存在的问题,指出网络数字技术“去中心化”等特点影响路径不仅体现在博物馆作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端的改变,而且也体现在为适应需求端的变化而做出的改变。针对网络数字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本文提出提升我国文化贸易水平的若干建议。
    • 赵志义; 倪帆
    • 摘要: 歌德提出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时,正值19世纪初资本主义全球化市场的形成时期,世界文学自诞生起便与国际贸易发生了直接的关系,不同语种间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出版既促成了作品的跨国传播和流通,亦催生了依附于文化产品之上的利益链条。世界文学在文化贸易中,逐步形成了以英美-欧洲文学为“核心”、以亚非拉等地区文学为“边缘”的极度不平等的贸易模式,从而实现了英美-欧洲文学在主导性语言、意识形态及文化贸易等方面的话语霸权,形成了全球范围内“同质化”的倾向。在当前世界经济秩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中国学者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为基础,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文学的新体系,从而打破西方话语霸权的局面,为人类的文明建设与世界的和平作出积极的贡献。
    • 方英
    • 摘要: 文化强国战略下,数字文化贸易成为中华文化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我国数字文化产业锚定文化强国目标,已发展成为全球数字文化领域的新力量,数字内容平台成为文化出海主渠道,文化企业重视利用全球开放资源,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我们应坚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正确导向,重视提升数据治理的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话语权,深化文化贸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国内大循环带动数字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