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育建议

教育建议

教育建议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5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0篇、专利文献20007篇;相关期刊243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科学、中国特殊教育等; 教育建议的相关文献由54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喜成、刘淳松、何丽君等。

教育建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0 占比:2.20%

专利文献>

论文:20007 占比:97.80%

总计:20457篇

教育建议—发文趋势图

教育建议

-研究学者

  • 刘喜成
  • 刘淳松
  • 何丽君
  • 卢小蓉
  • 田录梅
  • 苏梅
  • 袁茵
  • 赵小云
  • 韩仁生
  • 丁爱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瑞琪; 佟尧; 周铁民
    • 摘要: 隐性知识是与显性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形态,通常是个体无意识、自动获得的,并对人的行为习惯产生潜在的、长期的影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隐性知识无处不在。中小学教材中也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材中的隐性知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对统编语文教材《小猴子下山》一文中存在的不恰当隐性知识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调查结果看出,课文中的隐性知识对部分学生的行为判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最后,给任课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提出教育建议,即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知识,同时也要注重隐性知识,以期达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 刘欣
    • 摘要: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是这些关注大多采取问题取向。大众对留守儿童的刻板印象逐渐使该群体“污名化”,刻板印象威胁理论认为这种“污名化”会对个体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从刻板印象威胁视角来探讨留守儿童“污名化”的问题,并提出教育建议
    • 宋若飞
    • 摘要: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同伴关系在留守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伴接纳对儿童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同伴拒绝、同伴侵害会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扭曲、学业危机、品德不良等问题。综合历年来中小学留守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同伴关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并提出了教育建议
    • 袁萌萌
    •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互联网的不当使用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身体和心理等各个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在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父母控制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父母控制包括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适度的行为控制有助于青少年合理控制上网时间,心理控制会导致青少年产生非适应性认知,进而引发网络成瘾。家校协同,改善教育方式,加强沟通,有助于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
    • 但菲; 周晨晨
    • 摘要: 性教育对增加幼儿性知识、防止性侵害有重要作用。幼儿性教育主题绘本为开展幼儿性教育提供了丰富且重要的资源。本研究利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0,对中国公开出版的50本幼儿性教育主题绘本进行编码分析,发现内容主题、叙述类型两大核心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三点幼儿性教育绘本创编建议:以社会文化为背景,贴合本土性教育需求;以科学严谨为前提,融合幼儿性教育目标;以生动有趣为原则,迎合幼儿自主阅读需要。以期为指导家长和教师的幼儿性教育奠定基础。
    • 马小倩; 李燕秋; 刘争先
    • 摘要: 文章通过调查1380名4-6年级小学生的师生关系、教师社会支持与社会情感能力,探讨了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女生感知到的师生关系、教师社会支持和社会情感能力显著高于男生;师生关系可以显著预测小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教师社会支持在师生关系与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44.26%。因此,学校要引导教师重视培养小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并关注性别差异;教师要减少师生冲突行为,培养亲密性师生关系;教师要凸显教师社会支持行为,提升小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 梁叶; 王依宁
    • 摘要: 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心理韧性是指个体虽然身处对生存、发展和社会功能造成巨大威胁的困境中仍能成功适应的能力,是促进留守儿童在面对逆境时积极成长的“保护因子”,能够帮助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效地应对困境并获得良好发展。学校应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逆境认知;父母应增加与留守儿童联系的频率,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校联合,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
    • 刘文令; 王枫; 罗小漫
    • 摘要: 以积极心理学和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采用自编中小学生健康上网行为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多所学校的2139名中小学生进行施测,探讨中小学生健康上网行为的特征。结果显示: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符合健康上网行为标准;健康上网学生相较于其他学生,更多比例的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控力较好;更多比例的学生感知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有益网络使用的管理情况。最后,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 杨雪
    • 摘要: 情绪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个体的情绪体验与表达、个体情绪调节的方式会对人们的社会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职业教育作为学生走向社会前工作技能的积累,对其未来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地区,部分表现为敏感多疑,甚至对自己不满。焦虑及未来就业的恐惧所导致的自卑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心理障碍。所以,职业学校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本研究在梳理攻击行为和情绪调节的文献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 曹薇
    • 摘要: 为探讨贵州省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民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分层抽样对全省9个市(州)3800余名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五个方面,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分别是57.0%,26.3%,24.7%,23.0%和11.5%;小学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于五年级学生;汉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于少数民族学生,MHT各分量表及总量表得分均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及民族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